农庄内只见一排排井然有序的鸡舍掩映在绿树红花丛中,数以万计,外表绚丽的孔雀、野鸡、红腹锦鸡;成片的果树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绿色,果香扑鼻;来自墨西哥的食用仙人掌青翠欲滴,与农庄门口那栋欧式风格的培训大楼相交辉映,颇有异国情调,是我国生态农业的一面旗帜。

男子吃饭时发现野鸡商机,开始创业,3年积累100万

蓝招衍是畲族客家人,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蓝屋村。蓝招衍的弟弟蓝招宝,1988年高考落榜后不甘寂寞,种药材、养鱼、办工厂、做买卖都失败,使原来贫穷的家境雪上加霜,他成了父亲眼里的败家子。就在蓝家境况窘迫时,一个信息给了蓝氏兄弟命运的转机。

1990年的一天,蓝招衍和几位朋友在饭馆吃饭,见老板花45元从一个猎人手里买了只死野鸡,这情景让他怦然心动,他想,一只死野鸡就能卖这么好的价钱,如果养野鸡岂不很快可脱贫致富?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养野鸡。

男子吃饭时发现野鸡商机,开始创业,3年积累100万

第二天,他们瞒着父亲将家里仅有的两头大肥猪卖了才凑齐2000元钱,弟弟蓝招宝怀揣这笔钱一路啃馒头去外地学习,10多天后买回10只山鸡蛋,到家时已身无分文。

一天,一位专门收购各种野生动物的广东人找到了蓝家,想以每只65元的价格买下3只野鸡。当心细的蓝招衍打听到广东那边吃野味的人多,经营野味的酒家生意红火,对野鸡的需求量大得惊人的情况时,便无论如何也不肯卖掉这3只野鸡了。

因为他发现野鸡抗病力特强,能抵抗几次的鸡瘟,且青草、药渣、米糠都吃,而且市场又看好。于是他果断想办法贷款1万元,批量购进了野鸡和同是野味的鹧鸪进行饲养,成活率达98%,结果当年产品一出来就被酒家抢购,不但收回了投资,还净赚2万块钱。就这样,蓝氏兄弟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地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史的第一笔。

男子吃饭时发现野鸡商机,开始创业,3年积累100万

由于珍禽市场很火爆,效益连年翻番,经过3年的发展,他们已积累了100多万元资金,山下那幢风雨剥蚀的百年老屋和一排排简陋的鸡舍,已无法容下不断扩大的珍禽规模,于是在区委书记、副省长黄小晶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将养殖场搬迁到荒山上,并于1993年5月挂牌成立了“永定县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

尝到养珍禽的甜头后,他又扩大了规模,引进了当时极走俏的黑凤鸡、绿壳蛋鸡、贵妃鸡,到1995年仅这几个品种就为公司带来100多万的收入,并成为华东最大的珍禽基地。

早在1994年企业摆脱困境后,他就感到要使企业做大、做活,一定要种养结合、综合开发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他了解到生态种养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使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于是他决心建一个大型的生态农庄。

一次,农庄员工送珍禽到广州,看到野猪毛重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仍供不应求,且野猪主食的青草、南瓜、红薯在农庄的果树林遍地都是,它的抗病力又比家猪强,于是投资数十万元发展野猪养殖。由于饲养较容易,成本极低,产品又被商家提前订购,当年就收入50多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