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凉山深处的郫都人

杜鹃啼血乡音唤,三年彝岭是异乡。

稚子幼园入学堂,高堂鬓霜步履跚。

大凉山脱贫,一步跨千年。2018年6月20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上,动员全省上下、各个方面,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严的标准、最有力的行动,坚决攻克凉山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凉山州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8年7月,郫都区响应号召,选派15名优秀专业干部人才,赴凉山州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综合帮扶。郫都区农业农村局选派陈东、冯登成、左华强、沈仝、文子君、李自清6名专业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入驻普格县特口乡特口村、普格县向阳乡奶奶沟村、普格县荞窝镇施加村、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越西县五里箐乡斯拉村、越西县瓦岩乡安乐村,从事产业发展、异地搬迁、禁毒防艾、控辍保学、计划生育等脱贫攻坚工作。

从左到右:沈仝、李自清、陈东、冯登成、文字君、左华强

二、

凉山上的郫都事

郫都区15名优秀专业干部,分布在凉山州各个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的一线默默坚守,把辛勤的汗水泼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砥砺前行从不言悔。

高山上种出甜玉米 百姓心谱出奋进曲

普格县特口乡特口村村委会

普格县特口乡特口村村委会

凉山州普格县特口乡特口村,海拔高、耕地少,林地、坡地、草地面积广,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条件受限、农副产品匮乏,传统种养殖业仅能满足家庭基本温饱需要,加之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增收收入基本为零。

特口村帮扶专员陈东同志针对这一问题,在调研特口村地理环境、农户种植习惯的基础上,联合在向阳乡、荞窝镇的冯登成、左华强等,决心要在2020年实施“甜糯玉米”产业帮扶项目,帮助贫困户改变思想观念、增加产业收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真正让贫困户走上脱贫攻坚致富路。

多方支持共选产业项目。陈东将计划实施的”甜糯玉米”产业帮扶项目,上报给郫都区农业农村局和普格县农牧局,获得了两地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郫都区农业农村局邀请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开展试种品种研究,并免费向特口村提供玉米种子和农业生产物资。普格县农牧局派出农技人员积极开展环境评估。帮扶专员陈东、冯登成、左华强联合沈仝、文子君和李自清组成6人专家小组,不定期研究种植工作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通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陈东同志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试种意愿调查和宣传动员,最后确定由建档立卡贫困户伙补伍沙家带头试种“澳甜糯75”“天贵糯932”两个玉米品种共5亩。

专家指导选准种植方式。在确定试验品种后,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种植方式。陈东联合当地的农技人员,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特口村完全可以探索先期育苗的种植方式,通过改变传统的直接播种方式,从而大大缩短作物生长周期、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出质量。在乡党委书记曲木伍呷的大力支持下,陈东还成功对接上邻近的荞窝镇免费提供育苗棚,解决了特口村无育苗棚的难题。

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查看玉米生长情况

精心帮扶推进优质优产。帮扶专员的居住地距离育苗棚较远,他们每天都要驱车近2小时才能到达,在60℃高温的大棚里,手把手指导伙补伍沙如何育苗、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帮助他快速的掌握了育苗技术。看到帮扶专员热火朝天的忙碌,许多村民并不理解,一些嘲讽的语言时时传来,有老乡会说:我们这里种植玉米就是直接播到地里,从来没听说过还要育苗。玉米种出来就是喂家禽的,又不能卖钱,干嘛要这么费力不得好……面对这样的不解和嘲笑,帮扶专员在倍感压力的同时,深切的感受到了改变当地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性,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想要通过这个项目让群众逐步树立科学种田,勤劳致富观念的决心。

陈东、冯登成、左华强在玉米田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陈东查看玉米田间病虫害

开展育苗的第7天,大棚里的玉米种子开始出苗了,15天后就能移栽到大田,出苗率达到了90%以上。较传统直播方式,出苗时间提前了40天,节约种子1/3以上。为了抢抓移栽期,帮扶专员放弃了“五一节”的休假机会,与伙补伍沙一道将玉米苗移栽到了田间。同时,还帮助伙补伍沙制定了从整地、移栽、除草、防病、治虫、追肥、匀苗到补苗等的一整套详尽的田间管理办法,田里田外认真指导,每月还自掏腰包为他购买病虫害防治药物,叮嘱他按时防治,力争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促产增收。

喜获丰收

多元销售促进增收致富。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管理,伙补伍沙的甜糯玉米在8月迎来了收获季,实现3000斤/亩的亩产,按照市场平均价格2.5元/斤计算,较传统种植增收4000元以上,家庭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大截。在销售玉米的过程中,帮扶专员们采取四种方式,帮助伙补伍沙拓展销售、增加收入。一是鼓励建卡户帮扶责任人以购代捐的形式进行购买;二是通过帮扶队的平台将玉米卖到州级机关和县级机关;三是通过微信等方式宣传,将玉米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州外;四是鼓励伙补伍沙采摘后自行到市场出售。

陈东带领农户在西昌市推销优质玉米

7月初的时候,伙补伍沙曾经找到陈东,说是眼看玉米快要收成了,想把玉米以700元/吨的价格卖给养牛场。陈东当即制止了他这个行为,并劝说他采用专家组为他制定的销售方案售卖玉米,体现优质优价。

陈东带领农户在西昌市推销优质玉米

陈东带领农户在西昌市推销优质玉米

发展脱贫改变传统观念。看到伙补伍沙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喜获丰收、卖出了好价钱,当地的群众对帮扶专员竖起了大拇指,开始转变观念,纷纷提出了参与种植甜糯玉米的热切愿望。陈东表示,下一步,将帮助村上建立种植合作社,除了试种甜糯玉米项目,继续提升甜糯玉米品质,往绿色生态产品方向发展,顺应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发展趋势而外,还要发展50亩生姜产业帮扶项目,帮助村上、乡上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协调与凉山州、成都市大型农贸市场、商超、企业等签订订单合同,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并在乡党委的支持下,逐步帮助当地建立起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条,推动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谱写出“大凉山一步跨千年的脱贫致富奋进曲”。

三、

凉山上的郫都情

“5亩玉米种植”的一个小小产业扶贫项目实施,逐渐改变着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技术等。凉山州脱贫攻坚根本的是要改变落后观念、关键的是要发展起产业、首要的是要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陈东、冯登成、左华强、沈仝、文子君、李自清等“一个个郫都人”,从繁华都市来到语言不通、网络不畅、道路崎岖、饮水缺乏、食品匮乏的异乡,远离亲人、朋友,付出3年芳华,换来子女的陌生、父母的白头,却仍坚韧不拔、初心不改,只为早日实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只为擦亮自己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农林人”的身份铭牌。

陈东表示,每每在思念家乡、亲人的时候,他都告诉自己:特口村的父老乡亲就是自己这三年里的亲人、朋友,这里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正如郫都区农业农村局张怀东局长说的那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每一个“农林人”都要努力成为农业、农村专家,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这也是我们郫都农林人的神圣职责和庄严承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