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人民网推发文章《广西龙州:“庭院种菌”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全文如下。

一块块菌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菌棒整齐划一排列着,一朵朵黑木耳钻出棒体叠摞而出……近日,走进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那花村那花屯,这里的黑木耳长势喜人,一股鲜活的生长气息迎面袭来,“庭院种菌”在村屯里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去年12月我就带着村里的11户党员、群众加入‘庭院’种植黑木耳行列中,仅用2个月时间,整合全屯每户庭院空闲地种植近2万棒就收获黑木耳干品830多斤,纯利润达2.5万多元,村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3月底还有一轮丰收呢!”下冻镇那花村党总支委员黄海权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黑木耳,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屯里第一个带头发展“庭院”种植黑木耳的人,黄海权经常向县里派下来的技术团队学习,接着又在入户串门时把黑木耳种植好处、技术要领说给村民听。就这样,他不仅成为村民的种植“领头雁”,更是屯里的“技术指导员”,调动了村民们参与种植的积极性。

通过党员带头兴产业、支部引领建基地、党群合力齐种植的发展方式,下冻镇那花村用3个月时间完成黑木耳种植3万棒,实现增收3.5万元,就地解决35户村民就业,带动8户脱贫群众受益,户均创收45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这是龙州县推动发展“菇业守边”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守边固边、强边固防,2022年以来,龙州县立足边境村情,因地制宜,积极引进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创新“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发展模式,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农村生产要素,鼓励集体经济合作社、边民利用庭院、楼顶、阳台、空房、闲置地块等区域与企业合作发展“庭院种菌”,由企业负责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统一年底分红。此举有效延伸庭院经济,既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又进一步拓展了边民产业增收创收的新路子。

同时为确保技术“护航”种植,该县还推出订单式技术培训服务。由广西农科院多名博士、硕士专家与北部湾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的“菇业守边”专项技术服务团队,根据各边境乡镇种植规模和农户需求开展“菇农点单,技术上门”的各类订单式上门技术服务,持续跟踪菇农种植情况。

通过实施“菇业守边”,龙州县2022年生产菌棒4000万棒,年产食用菌达1.8万吨,年销售收入1.9亿元,农户年均分红收入达1万元以上,累计新增3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在2500元以上。目前,该县已在5个边境乡镇推广种植黑木耳菌近24万棒,预计到今年3月底可实现种植收入36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左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