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仅用短短10多年,就成为了思南县的“华西村”,而把青杠坝领进财富之门的人,是村支书冷朝刚。

煤窑工当上村支书

位于思南塘头镇的青杠坝村,是一个处在小煤窑之上的贫困村,地处严重石漠化山区。今年52岁的冷朝刚,在这里干了10多年的村支书。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小煤窑的矿工。”冷朝刚说。1963年,冷朝刚出生于一个贫困农家, 15岁被迫放弃学业,到村寨里的小煤窑里面挖煤。1993年,他用攒下的钱在村里搞了一个百货商店,每月收入5000多元, 1998年又买了农用车跑货运,从此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首富”。作为青杠坝人,冷朝刚暗自决定,一定要让当地村民翻过这个穷苦的坎。他1999年参与村委会干部竞选,全票当选村主任, 4年后又当选为村支书。

2002年,冷朝刚和另外5人办起了20亩大蒜西瓜辣椒轮作种植试验基地,当年的亩年收入达到4000元,种地每亩只有几百元收入的村民们终于心动了。冷朝刚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款2万余元购买了蒜种发给村民们,大蒜种植逐渐推广开来。2003年冷朝刚当上村支书,青杠坝村的大蒜种植面积已达120多亩,这一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了600多元。

结合村里遍地石旮旯和喀斯特地貌造成工程性缺水的实际,冷朝刚提出了山上建生态果园、山腰建农家乐园、山下建蔬菜田园的“三园”发展思路,建成以大蒜、辣椒、西瓜产业为主的种植园区,以蛋鸡为主的养殖园区,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乘着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冷朝刚引导村民在山上栽种了500亩的中华寿桃、柑桔、梨子等经果林,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

集体经济探出致富路

2010年,冷朝刚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参观学习后,改变了村里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从单枪匹马的村民单干变成集体合伙干。

冷朝刚与赵晓虎自己筹资20多万元,流转村里10亩荒山发展集体经济。时逢思南到剑河的高速公路过境青杠坝,这给冷朝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高速公路需要移民搬迁,我们恰好也需要生态移民。”赵晓虎说,经过与高速公路建设方商量,冷朝刚协调村民搬迁,高速公路建设方则帮助把村路荒山挖平,并流转给村民修建房屋。

“这次移民搬迁,我们赚了80多万元。”赵晓虎说,本来这些钱是他和冷朝刚两个人筹资开发的,但是冷朝刚没有拿取一分钱,而是作为第一桶金全部注入了村集体经济。

有了这笔钱,冷朝刚带领村民搞项目的干劲儿也大了起来,新建果蔬种植基地和两个养殖小区,形成专业的种植协会和养殖协会,全村253户人家中,形成规模种植户208户,家禽专业养殖户38户。经过3年的努力,建成圈舍25栋7.5万平方米,发展蛋鸡、蜈蚣、肉牛和山羊等养殖,每年的养殖业年总产值近2000万元,仅蛋鸡年产值净利润达430多万元,全村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农户就达8户。如今,青杠坝村已引进思南亿农、塘头华丰果蔬等公司进驻村里建加工厂。

“我们村现在平均收入达1.18万元,集体经济已经成为了支柱经济模式。”冷朝刚表示,现在青杠坝已经变成了拥有200多万集体经济的“小康村”,这里面的收入,包括全村种植协会、养殖协会和村民集中安置取得的各类收入。

除此之外,冷朝刚还根据村民的意愿,修建了公墓、游泳池和接待站,加上新建的移民小区,冷朝刚的“三园”中的最后一个农家乐园也圆满完成。在2015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青杠坝村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