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养科学种养2016中,一般要利用一些化学物质,如:利用杀虫剂防止水产动物发生疾病;利用杀藻剂、除草剂控制水植物的生长[2];利用消毒剂、环境改造剂等投入药品。对这些药品的投入量越大,在水体养殖中产生的生态风险性就会越来越强。其次,由于水产养殖业中的疾病防治技术还比较落后,养殖户掌握的药品知识也比较欠缺,所以养殖户在水体养殖期间,针对养殖中存在的病因不能科学用药,从而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2.1.3水体环境存在的污染如果水底环境发生恶化,就会造成二次污染现象。养殖水体不仅是水生生物主要的生存环境,还是各个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场所。随着养殖业发展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中增加了大良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它们沉降与水底,并形成一种黑色淤泥。这种淤泥产生的有机物质是在缺氧环境下形成的,不仅会分解出大量的氨、硫化物以及甲烷等,并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增加水产养殖成本,给养殖业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3]。2.2水产养殖水体的外源污染2.2.1生活水存在的污染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相同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多,所以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环境。生活污水中含有铁、锰、氧化氢等悬浮物,虽然这些物质不能直接伤害人体,但水体的污浊现象增加了水体环境的污染。
例如:生活污水产生的恶臭能使水生生物产生死亡,也能降低水产品的价值。生活污水还存在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断增加、累积,不仅加大了水体色度,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2.2.2工业废水存在的污染工业废水对水产养殖业是一种毁灭性的污染,由于工业废水中会含有硫化物、农药以及矿物质,都能将水生生物致死。如:一些肉类加工厂、皮革厂等排放的水色比较深,在没有太阳辐射情况下,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工业废水还能增加水的温度,破坏水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加剧水生生物死亡,还能降低水产品的食用价值。2.3农业源生成的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泥沙、营养盐、农药以及相关污染物会在降水、灌溉期间渗透到养殖水体中去,并形成面源污染。这种污染物主要是由于农田施肥、农药以及居民的生活废水导致的,这些废水中含有氮素、磷素等营养物,然后通过地表水的渗透污染水体环境,从而加大了水体环境的控制[4]。微生物修复水产养殖水体污染3.1自养型修复利用自养型微生物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例如:水产养殖企业可以利用硝化细菌控制水体中存在的氨浓度,由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比较多,利用硝化菌能很快的降解水体中的氨,并能维持更长时间。还可以利用光合细菌中的光合作用进行修复,它能降解水体中产生的剩余饵料、有机物以及排泄物等,并将水体中的硫化氢、氨等物质进行吸收。
例如:在鲤鱼养殖中,利用光合细菌不仅能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还能增加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实现水体环境的PH值稳定性。3.2异养型修复利用异养型微生物方法对水体进行修复,水产养殖业可以利用芽孢杆菌直接在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硝酸亚抑制水体中细菌的生长,并减少水产品产生较大危害,从而保证养殖水体的净化现象[5]。如:利用枯草中的芽孢杆菌净化水产养殖,能够有效的降低亚硝酸亚以及硝酸亚的含量。如:利用蛭弧菌吞噬水体中的细菌,不仅将降解额水体中的氨氮物质,还能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如果利用蛭弧菌、光合细菌实施综合性运用,不仅能降低水中的硫化物、氨氮含量,还能降低一定的细菌总数。总结: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能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为企业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科学、合理的微生物修复方法,要根据水体污染的实际情况,找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利用合理的微生物方法进行修复,从而保障养殖水体的净化。参考文献:刘道玉,吴伟.水产养殖水体污染及微生物修复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53-256.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107.张德福,白凤翎,汤轶伟等.水产养殖中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2012:222-222.郭丽芸,周国勤,茆健强等.微生物制剂在养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及展望[J].水产养殖,2015,36(7):36-40.张福来.淡水养殖水质调查及微生物修复养殖有机物污染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84-84,85.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惠农政策,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三农问题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农业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渔业,在提高农民就业和农民收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供给量和需求量不断增加,渔业发展潜力提高,建设现代生态渔业养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淡水渔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淡水量稀缺,传统的捕捞方式已经不能持续下去,生态养殖技术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养殖概念与意义近年来,生态养殖是我国农村比较普遍且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它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人为地使不同的动植物群体形成一条有序的食物链,使这个有限空间维持生态平衡,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资源最大利用化。渔业的生态养殖就是指在无污染的水库或湖泊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如投放无公害饲料,不施肥用药及改善水质,形成可持续发展且生态稳定的养殖模式,达到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的目标。渔业生态养殖模式2.1鱼鸭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包括鱼鸭混养、塘外养鸭两种。这种模式的精髓在于鱼塘养鸭,鱼鸭结合。它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1)鱼塘养鸭可为鱼类提供足够的氧气。
原因是鸭子玩耍的时候喜欢在水面上拨动脚爪翅膀,不仅能促使空气进入水中,而且改善了鱼塘水中的溶氧量。(2)使鱼塘内生态系统营养环境得到大大改善。鱼塘由于长期投饵和鱼和鸭子的排泄,可使池底形成厚厚一层有机积淀物。鸭子不断搅动池水,加速有机物分解,为鱼类提供上等食物。(3)防治鸭寄生虫病和鱼类病原。鸭是一种杂食性家禽,能够及时吃掉死去的鱼和一些鱼类天敌例如如水蜈蚣、有害水鸟,进而抑制或减少疾病扩散蔓延。鸭子游泳时,会使鸭的寄生虫和皮屑掉入水中,然后被鱼食用,从而与减少了鸭子疾病的发生。2.2鱼、虾、蟹混养生态养殖模式鱼、虾、蟹混养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对池塘的水体空间充分利用,而且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需专设防逃墙用来防止河蟹逃逸,如果这种混养生态养殖模式运用的好的话,将大大增加虾蟹的产出率。.2.3鱼类的淡水养殖模式淡水养殖模式是指利用水库、湖泊以及其它范围较小水域,养殖水产物如鱼、虾、蟹、贝等以及水生植物。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鱼类,鱼类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等经济性鱼类。养殖的虾类有罗氏沼虾、海南大虾等,养殖的蟹类主要是河蟹。渔业淡水养殖主要有四种方式,根据养殖水域面积大小依次是:池塘养鱼,湖泊河道养鱼,水库养鱼,工业化养鱼。
池塘养鱼。是指在面积小较封闭且常处于静水状态的区域养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养鱼形式,是长此以来群众性养鱼的主要方式。鱼塘面积小,多是人 工挖掘开发,水质非常容易控制,养殖技术也很简单比较好掌握。 湖泊、河道养鱼。是指在中小型湖泊或河道的进出水口位置建筑拦鱼设施,进 行养鱼。主要利用的是天然饵料,辅之以人工投饵。 水库养鱼。利用各种类型的水库养殖鱼类。在小型的农田灌溉水库,凡可以防 逃、容易捕捞的,可采取池塘养鱼方式。一般较大的平原水库,常采取湖泊、河道方 式经营。大型综合水库,主要繁殖保护鱼类资源,辅以少量的人工放养。在水库的 库湾修建堤坝或拦网,将其与水库主体部分分开,在被拦的库湾中养鱼,可以有效 地提高整个水库的渔业产量。 工业化养鱼。利用机械自动化的现代设施,在水质和养育环境方面人为控制, 创造最适宜于鱼类生长的生态条件,使鱼类的繁延、播种、养殖等各个阶段都处在 人工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淡水养殖具有以下特点:面积较小分布广泛,人工易于管理和控制;主要养殖 鱼类,产量比较稳定,小投资,大收益,且发展稳定。人类可以通过淡水养殖获得动 物性蛋白质其生产较稳定。目前,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进一步扩 大渔业生态养殖面积和单位产量是增加水产品收入的主要措施。 渔业持续发展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现代文明突飞猛进,但人口,资源,环境成为阻碍人类生存发展的三座大山。 近年来水资源污染严重,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伴随着环境恶化和水域污染。渔 业生物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恢复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刻不容缓。渔业的 可持续发展与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也就是说要让后代有鱼吃。水资 源不受污染是水产品的质量好的前提,渔业环境管理工作者应该时刻做到对渔民 和消费者负责。因此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它体现在 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渔业水域是渔业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渔民 渔业生态养殖技术探究分析 河北省渔业资源与环境养护总站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00 要】渔业是最古老生产活动之一,我国历史文献中有非常多有关渔业的相关文献,有不少历史文献记录渔业生态养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渔业资源面临着危机,我国也存在一些严重现象如过度捕捞。本文主要对生态养殖的意义和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渔业持续发展与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 【关键词】渔业模式;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研究分析【水产渔业】 236 科学种养2016 科学种养那棱格勒河流域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从西南 到东北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沙漠、细土绿洲带、沼泽和盐沼。
流域内海拔 4000m以上高山地区上部终年冰雪覆盖,下部为高寒草甸植被所覆盖,植被稀疏, 岩石裸露,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残积物,冰渍物等。 一直以来,对那棱格勒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于 2014 年秋季对那棱格勒河浮游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 其探讨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为该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 与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 调查方法 定性样品用13 号浮游生物网(网孔直径0.112 mm)在水体表层(0~0.5 拖取。定量样品用采水器按照常规方法分层取水,各取样1000ml,用25 号浮游 生物网过滤浓缩,用30ml 鲁哥氏液现场固定,带回实验室静止沉淀24~36h,浓缩 至30ml,在中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分种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1、 2、3、4]。具体换算方法参考《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及《内陆水域渔 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 基金项目:国家水产种质资源整理整合项目资助(2012DKA30470011) 1.2 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性的计算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H')(Shannon CE,Weaver 1963),其计算公式为:H'=-Pi2 Pi[5] 物种均匀度指数(J)采用Pielou(Pielou EC.1966)的计算公式: /Hmax[6]物种丰富度指数(D) 采用Margalef(Margalef R.1968)的计算公式: D=(s-1)/log2 种的个体数与总个体数的比值;Hmax为log2S,S 为样品中总 种类数;N 为样品中的生物总个体数。
结果与分析2.1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调查范围内采集到的浮游动物标本经鉴定,共检到浮游动物4 大类16 其中原生动物10种属,占总种属62.5%,轮虫3 种属,占总种属18.8%,枝角类2 种属,占总种属6.25%2.2 浮游动物定量 浮游动物定量分析表明,那棱格勒河的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为:6.00 ind/L ~12.00 ind/L,平均密度为8.75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003 mg/L ~0.02mg/L,平均生物量为0.015 mg/L。 2.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见表2,由表可见,八个样点浮游动物的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