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简介
XX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省优质校),以建
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一流职业大学”战略目标为统领,规划10个子项目:创新办学体制
机制;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包含6个专业群);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能
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
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重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共设置64类82个目标指标。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超额完成《任务书》建设任务,任务完成率高,标志性成果多,
取得预期成效,学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
增了部分建设内容,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子项目中增加“加强党的建设”任务,建设高
水平专业群子项目中新增“1+X证书试点”、“课程思政”和“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任务。
(二)项目进展与管理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省优质校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动项目
建设工作,按照《任务书》向责任单位下达年度具体建设任务、落实年度建设资金。学
校出台《重大教育教学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办法》,加强目标考核、加大奖惩力度。项目
建设进展顺利。
学校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预算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
律,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在重大项目建设方案的论证上,严格执行学校“三重一大”议
事决策制度,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建设质量。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以《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基本依据推进建设,始终强化目标意
识和质量意识,注重形成成果增量,注重示范带动效应,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
大突破,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
《任务书》中十个子项目共安排135项一级建设任务、827项二级建设任务,现已
完成899项二级建设任务,总的目标达成度和任务完成率达到《任务书》计划的120%。
三、建设经费到位和使用管理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实际投入建设资金30,423.8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支持资金
1,759.30万元,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7,839.19万元,企业投入3,803.57万元,学校自筹
17,021.81万元。截止目前,省级财政资金和企业投入资金已执行完毕,市财政资金执行
99.99%,学校自筹资金已执行99.71%。
学校经费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按时足额到位,合理调度和使用各类建设资金。
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账目清楚准确。
各类资金投入和各子项目支出情况见表1。
表1XX职业技术学院“省优质校”项目建设资金执行情况一览表
实际投入/万元实际支出/万元
预算/资金使用率
主要建设内容
万元小省级地方行业学校小省级地方行业学校(%)
计财政财政企业自筹计财政财政企业自筹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2.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3.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6.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
7.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8.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
综合能力培养
9.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10.重大教育教学基础
设施建设
合计
四、项目建设整体成效与成果
(一)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建设期内学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见表2。
表2XX职业技术学院“省优质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一览表
立项、认定或授奖部
成果名称级别时间
门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科研与技术服务
双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合作
社会服务及其他
(二)项目贡献与示范
1.建设军民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中国(XX)科技城发展。学校立足中国(XX)
科技城独特区位优势,依托XX等著名军工单位和军民融合企业,合作共建省级技能大师
工作室、省级产教融合项目、“双师”教师培训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紧密型合作平台,
实现人才、实验实训设备等资源共享。学校对接科技城发展需求,大力度调整专业布局,
改造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优势专业,新增信息安全管理专业,
使其更加符合培养军地两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形成核心型+紧密型+服务型三个
层面共10个军民融合型专业,协同培养了蒋凌、申小婷等一批杰出的技术技能人才,毕
业生留XX就业率逐年提升,发挥了地方离不开的作用。
2.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引领全国建材职教。学校作为第一主持单位,携手全
国12所高职院校、22家建材企业(4家为上市公司)、12家省级水泥协会会长单位,
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参建院校入选中国大学MOOC等
平台课程6门。参建资源库的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
项,省市级一等奖3项;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目前,注册学习用
户已达47,000余人,全国20余家企业利用该资源库平台对2,4174名员工进行培训。通
过牵头主持资源库建设,学校在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同时带
动了9个校级专业资源库建设,丰富了专业内涵,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技能。
3.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跨越
式发展。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职教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着力建设省级大学科技
园。科技园集成学校应用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创新创业教育、技术培训
与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楔入市场拓展社会服务,发挥巨大
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大学科技园已经孵化出以奇石缘科技有限股份公
司(XX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之一)为代表的近200家科技型、创新性企业,催生了以“基
于互联网+智能双向储能充电系统的研发及示范应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代表的一
批重要科技成果,培育了省级创新创业大赛1金2银9铜的累累硕果。
(三)项目具体建设情况与成效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治理体系日臻完善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格局。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各层级议事决策制度,持续开展支部规范化建
设和书记“3+2”项目建设,在教学科研团队中实施“双带头人”制度,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管理工程系党总支和信息工程系党总支被评为XX市
示范党组织,管理工程系学生党支部被批准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进一步完善了校系二级管理体制,完成了校内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赋予二级教学院系更
大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二级教学院系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能动性。深入推进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与321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中国(XX)科学城金家林总部经济
区及所辖企业共建软件学院,与科大讯飞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奇石缘科技共建XX省产
教融合重大项目,与360安全科技(奇安信)共建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按照全面质
量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常态化开展,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得
到显著提高。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接XX5+1和XX686重点产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招生专
业从47个调整到41个,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的对接度从60%提升至76.9%。形成了
1个国内一流专业群(材料与化工专业群),2个省内一流专业群(电子、软件与信息服
务专业群;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和3个学校特色专业群构成的1+2+3专业群结构。4
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1个专业被认定为全国专业示范点,建成3个省级重点专
业。在专业内涵建设方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3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贯彻国家高职专业教学标准
为重点,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高水平“双师”培养为抓手推进专业建设提质增效。在20
个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在13个方向24个专业开展1+X证书试点。新建改建校内实训
室共44个,建成国家级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建9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
库,建成160门各级各类精品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
的学习方式。三年来,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专业技能大赛,共429人次获奖,毕业生就
业率保持在95%以上。
3.实施“八大计划”,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号工程,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实施“专业
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专任教师双
师素质提升计划”等师资队伍建设“八大计划”,教授从25人增加到45人,博士从13人
增加到27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教师占比从43.3%增长到82%。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
骨干、技能大师15人,建成8个省级和校级教师发展平台。委托清华大学、XX长征干
部学院等机构培训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三年共培训教师1,700人次。师资队伍结构显著
优化,整体水平上台阶,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4.着力科研攻关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健全了科技与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建设期内主持4
项省级科研项目,年均获批50—6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科技攻关取得多项重要成果,7
项成果分获省级三等奖、市级一等和二等奖。“工字梁式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等4项科
技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每年超过9,000万元。牵头建设XX职教集团,充分发挥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平台作用。XX职教集团被认定为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参加成员单位达到了
178家。立足重点专业(群),建立9个校级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了5个技术培训服务
平台,开展技术培训量从4万人日增长到2019年的8万人日,打造了XX“职培训”品牌。
倾心参加北川、红原等地精准扶贫工作,三年来共投入扶贫资金128.57万元,先后选派
9名干部驻村,为对口帮扶村建设35个民生项目,出色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每年均获得
省市的表彰。
5.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见成效
加入“中国—柬埔寨高职联盟”“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等国际联盟,累计建立
27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在境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已招收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学
历留学生36名,留学生教育质量有保证。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成功合作举办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项目,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学校与“中建材智慧工业”合作为海外定向培养建材
产业人才已正式启动。
6.建设高标准智慧校园,加快互联网+教育进程完成了智慧校园基础环境融合改造提
升,实现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一卡通系统升级为基于人脸识别和移动支付的智能卡务
系统。持续进行数据治理,构建全量大数据可视化决策中心,建成智慧教育服务平台,
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泛在教学。专业教师人人熟练掌握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在疫情
期间纷纷展露网课魅力。建设基于微服务的流程中心,对校内业务流程持续进行信息化
改造,显著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效率。
7.搭建双创平台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结硕果
建成“通识必修+专业必修+兴趣选修+网络课程”结构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立
项建设4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建成“专兼结合、异质组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达到200余人。建成综合性众创空间、创客俱乐部、创业服务中
心、创新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5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施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项目共161项,成功培育出XX云燕航空科技公司等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周新民同学
等大学生创业典型。大学科技园晋升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近200家。在
2020年全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1金1银3铜的优异成绩。
8.健全十大育人体系,有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方针,打造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能力培养中心,健全了课程育人体系、
心理育人体系、资助育人体系等十大育人体系,修订并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构建起切实有效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将教育与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
与XX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按中央和省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
伍建设,高质量建设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获批立项3门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共抓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以学工信息化
平台为技术支撑,扎实开展学生发展诊改,促进了学生按照个人发展计划把自己转变为
自我发展的主体。三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均得分提高3.04%,在校生在各级各类综
合素质竞赛或评比方面共421人次获得奖励,信息工程系学生吕佳璐被评选为“2019年全
省最美女大学生”。
9.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倍增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编制了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方案,凝练了学校精神文化,
设计了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新建特色鲜明的道路文化景观和楼宇文化景观,校园环境得
到美化净化。对学校宣传文化载体进行规范管理,主流价值观掌握校园话语权。校园科
技文化艺术节、元旦游园活动、心理情景剧等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育人氛围日
益浓厚。精神文明建设获得丰收,学校荣获“2018年度XX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
称号,1名同学荣获“2019年度XX市十佳志愿者”称号。
10.实施重大基建工程,办学条件改善取得突破新增6,500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建成了建筑面积48,361平米的孵化楼,建筑面积11,800平米的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正加快
推进,南校门及附属工程即将竣工,学校办学硬件条件改善取得重大突破。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因缺乏有力政策支持,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难。
2.“1+X证书制度”已试行一年,但目前还没有考核成本和相关费用的支付标准,下一
步大力推进和具体操作有一定难度。
3.因响应国家号召扩招,在校生规模逐年增长,导致部分生均办学资源条件仍较紧张。
(二)改进措施
1.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批量引进和培养以专
业带头人为主的高层次人才。用事业、平台、待遇、感情留人,把每一位高层次人才用
好,防止流失。
2.对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希望政府能通过多部门协同,制定具体操作细则,使
这一制度能扎实推进。
3.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XX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统筹
考虑,综合平衡,实现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