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简介

XX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省优质校),以建

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一流职业大学”战略目标为统领,规划10个子项目:创新办学体制

机制;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包含6个专业群);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社会服务能

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

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重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共设置64类82个目标指标。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超额完成《任务书》建设任务,任务完成率高,标志性成果多,

取得预期成效,学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

增了部分建设内容,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子项目中增加“加强党的建设”任务,建设高

水平专业群子项目中新增“1+X证书试点”、“课程思政”和“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任务。

(二)项目进展与管理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省优质校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动项目

建设工作,按照《任务书》向责任单位下达年度具体建设任务、落实年度建设资金。学

校出台《重大教育教学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办法》,加强目标考核、加大奖惩力度。项目

建设进展顺利。

学校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预算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

律,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在重大项目建设方案的论证上,严格执行学校“三重一大”议

事决策制度,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建设质量。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以《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基本依据推进建设,始终强化目标意

识和质量意识,注重形成成果增量,注重示范带动效应,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

大突破,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

《任务书》中十个子项目共安排135项一级建设任务、827项二级建设任务,现已

完成899项二级建设任务,总的目标达成度和任务完成率达到《任务书》计划的120%。

三、建设经费到位和使用管理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实际投入建设资金30,423.8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支持资金

1,759.30万元,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7,839.19万元,企业投入3,803.57万元,学校自筹

17,021.81万元。截止目前,省级财政资金和企业投入资金已执行完毕,市财政资金执行

99.99%,学校自筹资金已执行99.71%。

学校经费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按时足额到位,合理调度和使用各类建设资金。

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账目清楚准确。

各类资金投入和各子项目支出情况见表1。

表1XX职业技术学院“省优质校”项目建设资金执行情况一览表

实际投入/万元实际支出/万元

预算/资金使用率

主要建设内容

万元小省级地方行业学校小省级地方行业学校(%)

计财政财政企业自筹计财政财政企业自筹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2.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3.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6.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

7.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8.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

综合能力培养

9.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10.重大教育教学基础

设施建设

合计

四、项目建设整体成效与成果

(一)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建设期内学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见表2。

表2XX职业技术学院“省优质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一览表

立项、认定或授奖部

成果名称级别时间

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科研与技术服务

双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合作

社会服务及其他

(二)项目贡献与示范

1.建设军民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中国(XX)科技城发展。学校立足中国(XX)

科技城独特区位优势,依托XX等著名军工单位和军民融合企业,合作共建省级技能大师

工作室、省级产教融合项目、“双师”教师培训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紧密型合作平台,

实现人才、实验实训设备等资源共享。学校对接科技城发展需求,大力度调整专业布局,

改造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优势专业,新增信息安全管理专业,

使其更加符合培养军地两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形成核心型+紧密型+服务型三个

层面共10个军民融合型专业,协同培养了蒋凌、申小婷等一批杰出的技术技能人才,毕

业生留XX就业率逐年提升,发挥了地方离不开的作用。

2.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引领全国建材职教。学校作为第一主持单位,携手全

国12所高职院校、22家建材企业(4家为上市公司)、12家省级水泥协会会长单位,

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参建院校入选中国大学MOOC等

平台课程6门。参建资源库的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

项,省市级一等奖3项;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目前,注册学习用

户已达47,000余人,全国20余家企业利用该资源库平台对2,4174名员工进行培训。通

过牵头主持资源库建设,学校在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同时带

动了9个校级专业资源库建设,丰富了专业内涵,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技能。

3.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跨越

式发展。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职教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着力建设省级大学科技

园。科技园集成学校应用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创新创业教育、技术培训

与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楔入市场拓展社会服务,发挥巨大

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大学科技园已经孵化出以奇石缘科技有限股份公

司(XX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之一)为代表的近200家科技型、创新性企业,催生了以“基

于互联网+智能双向储能充电系统的研发及示范应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代表的一

批重要科技成果,培育了省级创新创业大赛1金2银9铜的累累硕果。

(三)项目具体建设情况与成效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治理体系日臻完善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格局。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各层级议事决策制度,持续开展支部规范化建

设和书记“3+2”项目建设,在教学科研团队中实施“双带头人”制度,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管理工程系党总支和信息工程系党总支被评为XX市

示范党组织,管理工程系学生党支部被批准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进一步完善了校系二级管理体制,完成了校内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赋予二级教学院系更

大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二级教学院系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能动性。深入推进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与321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中国(XX)科学城金家林总部经济

区及所辖企业共建软件学院,与科大讯飞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奇石缘科技共建XX省产

教融合重大项目,与360安全科技(奇安信)共建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按照全面质

量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常态化开展,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得

到显著提高。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接XX5+1和XX686重点产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招生专

业从47个调整到41个,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的对接度从60%提升至76.9%。形成了

1个国内一流专业群(材料与化工专业群),2个省内一流专业群(电子、软件与信息服

务专业群;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和3个学校特色专业群构成的1+2+3专业群结构。4

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1个专业被认定为全国专业示范点,建成3个省级重点专

业。在专业内涵建设方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3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贯彻国家高职专业教学标准

为重点,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高水平“双师”培养为抓手推进专业建设提质增效。在20

个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在13个方向24个专业开展1+X证书试点。新建改建校内实训

室共44个,建成国家级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建9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

库,建成160门各级各类精品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

的学习方式。三年来,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专业技能大赛,共429人次获奖,毕业生就

业率保持在95%以上。

3.实施“八大计划”,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号工程,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实施“专业

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专任教师双

师素质提升计划”等师资队伍建设“八大计划”,教授从25人增加到45人,博士从13人

增加到27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教师占比从43.3%增长到82%。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

骨干、技能大师15人,建成8个省级和校级教师发展平台。委托清华大学、XX长征干

部学院等机构培训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三年共培训教师1,700人次。师资队伍结构显著

优化,整体水平上台阶,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4.着力科研攻关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健全了科技与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建设期内主持4

项省级科研项目,年均获批50—6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科技攻关取得多项重要成果,7

项成果分获省级三等奖、市级一等和二等奖。“工字梁式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等4项科

技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每年超过9,000万元。牵头建设XX职教集团,充分发挥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平台作用。XX职教集团被认定为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参加成员单位达到了

178家。立足重点专业(群),建立9个校级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了5个技术培训服务

平台,开展技术培训量从4万人日增长到2019年的8万人日,打造了XX“职培训”品牌。

倾心参加北川、红原等地精准扶贫工作,三年来共投入扶贫资金128.57万元,先后选派

9名干部驻村,为对口帮扶村建设35个民生项目,出色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每年均获得

省市的表彰。

5.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见成效

加入“中国—柬埔寨高职联盟”“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等国际联盟,累计建立

27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在境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已招收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学

历留学生36名,留学生教育质量有保证。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成功合作举办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项目,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学校与“中建材智慧工业”合作为海外定向培养建材

产业人才已正式启动。

6.建设高标准智慧校园,加快互联网+教育进程完成了智慧校园基础环境融合改造提

升,实现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一卡通系统升级为基于人脸识别和移动支付的智能卡务

系统。持续进行数据治理,构建全量大数据可视化决策中心,建成智慧教育服务平台,

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泛在教学。专业教师人人熟练掌握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在疫情

期间纷纷展露网课魅力。建设基于微服务的流程中心,对校内业务流程持续进行信息化

改造,显著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效率。

7.搭建双创平台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结硕果

建成“通识必修+专业必修+兴趣选修+网络课程”结构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立

项建设4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建成“专兼结合、异质组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达到200余人。建成综合性众创空间、创客俱乐部、创业服务中

心、创新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5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施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项目共161项,成功培育出XX云燕航空科技公司等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周新民同学

等大学生创业典型。大学科技园晋升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近200家。在

2020年全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1金1银3铜的优异成绩。

8.健全十大育人体系,有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方针,打造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能力培养中心,健全了课程育人体系、

心理育人体系、资助育人体系等十大育人体系,修订并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构建起切实有效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将教育与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

与XX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按中央和省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

伍建设,高质量建设思政课育人主渠道,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获批立项3门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共抓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以学工信息化

平台为技术支撑,扎实开展学生发展诊改,促进了学生按照个人发展计划把自己转变为

自我发展的主体。三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均得分提高3.04%,在校生在各级各类综

合素质竞赛或评比方面共421人次获得奖励,信息工程系学生吕佳璐被评选为“2019年全

省最美女大学生”。

9.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倍增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编制了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方案,凝练了学校精神文化,

设计了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新建特色鲜明的道路文化景观和楼宇文化景观,校园环境得

到美化净化。对学校宣传文化载体进行规范管理,主流价值观掌握校园话语权。校园科

技文化艺术节、元旦游园活动、心理情景剧等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育人氛围日

益浓厚。精神文明建设获得丰收,学校荣获“2018年度XX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

称号,1名同学荣获“2019年度XX市十佳志愿者”称号。

10.实施重大基建工程,办学条件改善取得突破新增6,500余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建成了建筑面积48,361平米的孵化楼,建筑面积11,800平米的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正加快

推进,南校门及附属工程即将竣工,学校办学硬件条件改善取得重大突破。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因缺乏有力政策支持,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难。

2.“1+X证书制度”已试行一年,但目前还没有考核成本和相关费用的支付标准,下一

步大力推进和具体操作有一定难度。

3.因响应国家号召扩招,在校生规模逐年增长,导致部分生均办学资源条件仍较紧张。

(二)改进措施

1.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批量引进和培养以专

业带头人为主的高层次人才。用事业、平台、待遇、感情留人,把每一位高层次人才用

好,防止流失。

2.对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希望政府能通过多部门协同,制定具体操作细则,使

这一制度能扎实推进。

3.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XX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统筹

考虑,综合平衡,实现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兼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