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安伟:水蛭养殖敲开致富门
本报记者 高会鹏
伴着初冬的暖阳,位于宁陵县乔楼乡八里曹村东头的任和水蛭养殖基地正值晒塘期,任安伟正在池塘边整理笼网,几十只大红公鸡四处扒拉着找食吃。
“养殖水蛭一般在夏季,现在得放水晒塘,让塘底保持透气,给明年养殖调理好坑塘。”一边整理着笼网,任安伟一边说起了自己养殖水蛭的创业故事。
在养殖水蛭之前,任安伟与其他小伙伴一样,到南方打工挣钱,干过车床、跑过物流、教过学,也开过奶茶店。但是,微薄的收入和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让他看不到希望。2012年,结婚后的任安伟返乡开了一个化妆品店,由妻子看店,他与朋友合伙投资一二十万元又在县城、乡镇连续开了三家化妆品店。
2017年,在网上看到养殖水蛭致富的新闻后,一直在寻找致富门路的任安伟心动了。他立即跑到江苏宿迁一养殖场学习。一周时间的学习,交了6.5万元“技术转让费”,任安伟就开始回家试养。当时,他在老家二楼的房间用玻璃缸养殖了两万尾水蛭,忙活半年却不挣钱。2018年他又学习了大棚养殖水蛭技术,投资10多万元建了两个大棚,养殖了40万尾水蛭,辛苦一年算账才挣了一两万元。
就这样,折腾了近两年,白扔了20多万元,没挣到钱不说,还成为乡亲们嘲讽的对象。
水蛭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定能通过养殖水蛭发家致富。不服输的任安伟开始了第三次“拜师”,他到徐州学习了吊笼养殖水蛭技术。回想当时看到徐州100多亩养殖规模、年收入几百万的情景,任安伟至今历历在目。他当时就暗下决心:别人能成功,我也能。
2019年,任安伟在八里曹村东头租了一片废坑塘,重新规划开挖水垤养殖池塘。租地、买设备和水蛭苗,任安伟又投资了40多万元,养了2000多笼宽体金线蛭,当年就净挣10多万元。
“这次让我看到了希望,干劲也大了,累并快乐着。”面庞黝黑的任安伟笑着说,水蛭俗称蚂蟥,具有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饲料以田螺为主。
每年四月份开始,任安伟和弟弟就开始忙着育苗:成年水蛭产卵期22天、孵化20天、小苗精养50天。到6月中旬青年水蛭苗装笼下塘,才算真正开始养殖水蛭。在这期间,任安伟还要见缝插针地调理塘水,清塘、上水、消毒、养水,每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水蛭一笼约120尾,三天喂一次田螺,喂三次需换一次吊笼。
“所以养殖水蛭需要很多人工,每次换笼我们得需要三四十个工人,一次就发放2万多块工资。”任安伟介绍,工人要划船进塘把吊笼摘下,带上岸由人工将水蛭捡拾到新笼里,再将旧笼的田螺壳清理出来、清洗吊笼准备下次更换。水蛭养殖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喂食、倒网、起塘、消毒等程序繁琐,很耗人工。
今年,任安伟的40万尾水蛭大丰收,总收成约5700斤,按每公斤236元计算,今年他收入约67万元,除去各项成本,净收入也有三四十万元。
创业成功的任安伟并没有沉浸在喜悦当中,他在现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参照外地的经营模式,开始通过“合作社+养殖分场+养殖户”的模式扩大规模,以此来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养殖,不断拉长产业链,与乡亲们共享这个致富门路。乔楼村的乔同超在任安伟的指导下,今年养殖了一塘水蛭,净收入五六万元。
为带动更多乡亲通过养殖水蛭致富,乔楼乡党委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对任安伟进行扶持。由于受土地条件制约难扩大规模,任安伟今年试验了四个刀刮布池养殖水蛭,这样的池大小可以随意设置,也不再需要挖水塘,一个池约投资1500元,非常适合农村养殖水蛭。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希望通过合作发展扩大水蛭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人发家致富,我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任安伟介绍,养殖水蛭效益好,附近的村民都来参观学习,他都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致富经,向大家讲解养殖水蛭的技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