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平川区是如何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下足“绣花”功夫,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地抓好到户到人帮扶,解决“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平川区王家山镇于大川村村民芮培义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供两个儿子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已不现实,单一的务农又很难支撑家用,他也一直在努力寻求发家致富的路子。
平川区王家山镇于大川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张绍民:他们家缺技术也缺资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制定了脱贫方案。平川区主导发展黑驴产业,在国家扶贫贷款的帮助下,我们就制定说你发展黑驴产业,2016年他就抓了9头黑驴。
黑毛驴不易得病,好管理,饲养较为容易,芮培义很快掌握了饲养技术。由于缺草料,他又流转了20多亩土地来种植玉米、苜蓿,还给圈舍内安装了摄像头,实现智能化管理。
平川区王家山镇于大川村 村民 芮培义:驴娃子卖掉按市场价5000块钱,一个驴娃子成本也就是1000块钱,还能落个4000块钱,我算了个账,脱贫现在没有问题。
芮培义家的发展离不开帮扶干部为他量身制定的脱贫措施,有了摘帽不摘政策这颗定心丸,芮培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平川区王家山镇于大川村 村民 芮培义:明年,我打算再新建一个圈舍,流转些土地,种植蓄草,扩大养殖规模,与咱们群众一起做大做强驴产业。
记者 陈延欣:实施一户一策就要做到精准制定、精准帮扶、精准落地 ,帮扶干部要掌握好贫困户的“时间表”,制定好“作战图”,因地制宜,从“一户一策”到“一户多策”转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证。
正在喂猪的村民名叫何世成,是平川区黄峤镇桥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帮扶干部到他家走访调查,询问他对以后的发展有没有什么想法,何世成当时只说了一句话:“什么挣钱快就干什么”。
平川区黄峤镇桥山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张永祥:当时是由于供着两个学生,学费、生活费这块比较紧张,为了让他能找到一个快速挣钱的门路,我们建议他养殖能繁母猪,因为这个能繁母猪是养殖周期短,赚钱快,所以我们就协调他贷了5万块钱的精准扶贫贷款,抓了五头能繁母猪。
脱贫措施的制定不能单走一条路,多管齐下可以事半功倍。根据何世成的情况,张永详又帮他牵线搭桥,在村上的合作社里上班。
平川区黄峤镇桥山村 村民 何世成:养猪现在下四五十个猪娃子,有的300多,400多,大概一万多两万块钱。
最近,桥山村又新开了一家小杂粮加工厂,未来,何世成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将会越来越多。
平川区黄峤镇桥山村 村民 何世成:以前孩子连个生活费都没有,到处倒着借着呢,实在困难的很,现在生活费基本上有保障了,生活有保障了,好着呢。
为了使脱贫攻坚工作更加精准精确,平川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帮扶前后住房产业对比照片、收入构成、发展意愿、致贫原因、脱贫路径、落实效果等,进行充实和细化,形成了到户到人的精准脱贫管理体系。
平川区委副书记 李贺武:我区始终坚持把一户一策作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关键来抓,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为1446户贫困户量身打造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和巩固提高计划,形成到户到人的精准脱贫管理体系,实现了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全覆盖。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唯有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精准施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摘帽标准不降低,要求不放松,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记者:陈延欣 高政良 张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