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现开设“石榴籽故事”专栏,为大家定期推送由自治区团委汇编成册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宁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读本》中收录的近代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故事。一起感受在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群众之间经济相依、文化相融、血脉相通的感人事迹。

王有德:一生只干一件事

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有一道南北长60多公里,东西宽30多公里的绿色屏障,静静守护着母亲河黄河和银川平原。这片绵延的绿洲,见证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记录了一位传奇人物40多年的坚持与梦想。

他就是王有德,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白芨种植骗局及套路_白芨种植致富故事_种植白芨前景

王有德的老家在灵武马家滩,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缘。曾经水草丰美的家乡是他儿时的乐园,可随着过度放牧,土地植被退化,风沙一天天逼近家园。幼年时的王有德眼睁睁地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窑洞,黄沙一次又一次爬上窗台,最后逼着全村人搬离了故土。从那时候起,制服沙魔的念头深深种在王有德的心里。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他调任白芨滩林场副场长。从此,王有德开始和浩瀚无垠的沙漠较劲,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千方百计与沙漠争夺生存空间。白天,他们顶着50多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他们就住在沙窝上搭建的帐篷里。冬天,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全场职工日夜吃住在水渠边。40多年来,他们没有休息日,每天十几个小时,夜以继日地干。

光下苦力还不行,还得会动心思、想办法。经过长期的摸索,王有德创造了“六位一体”治沙模式,在外围建灌木固沙林,周边建乔灌防护林,内部建果林、搞养殖业、种牧草、做沙漠旅游业。他要求每个职工不仅要1年挖1万个坑、栽1万棵树、扎1万个草方格、治100亩沙,还要从治沙中实现1万元以上的收入。

白芨种植致富故事_白芨种植骗局及套路_种植白芨前景

王有德进行治沙工作资料图

40多年过去,沙漠绿了,职工富了。凭着“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白芨滩林场干部职工以每年造林两万亩的速度,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王有德说:“这辈子我就干一件事——治沙造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要在治沙播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4年12月,王有德退休。王有德仍然每天在防沙治沙一线忙碌着。看到白芨滩仍有60多万亩荒漠尚未治理,王有德又发动社会力量开路引水、削高填低、清石换土,为马鞍山荒滩换上绿装。王有德说:“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荒山,就是我的价值;让当地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就是我的价值!”

往期回顾


权益岗在行动丨贺兰县新闻出版局:立足岗位实际 倾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小平,您好!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新春祝福·励志金句

来源丨区团委统战部

编辑丨梁   晗(宁夏理工学院 实习生)
校审丨杨   赟
审核丨陈荣鑫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