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养十来天,这批‘同福鸡’就可以出栏了,岑书记他们还会帮我网上销售,我只要把鸡养好就行。”一大早,梅州市五华县竹坑村的贫困户曾艳洪就来到自家院子开始喂鸡,养殖60天后,鸡还会瘦几两,但是变得更健康、更苗条、更光亮,价格也更高了。
曾艳洪口中的岑书记,是广州交投集团派驻村第一书记岑宇铿,工作队为曾艳洪量身订造了“瘦身鸡”养殖计划。在岑宇铿的帮助下,曾艳洪养殖的第一批“同福鸡”,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店一经推出就被“秒杀”,纯收入3300多元,她心里乐开了花。
这样的扶贫故事,在广东脱贫圈里每天都在上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保障。
2016年以来,像岑宇铿一样,全省一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和数万名党员驻村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念好“跑”“给”“保”三字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靠力量。
“跑”:趟出一条精准产业扶贫路
走村入户,是每个驻村干部的必修课。
从第一轮扶贫“双到”到精准扶贫,省农业农村厅驻湛江雷州市乌石镇那毛村第一书记彭彬,已经走过了六年多的驻村岁月,六年多来,从广州到县到村,他累计往返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超过5圈。在村里走家入户,六年多他走了超过2000万步,折合1.2万多公里,相当于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坏了十几双鞋。
过去四年,彭彬的用脚步丈量土地,那毛村也从四年前的土地贫瘠、产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的贫困村发生了蜕变: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远近驰名的“福平”薯、高效有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甚至是科技含量十足的无人机队,都在成为现实。
驻村干部跑出来的,还有适合在村发展的产业。
脱贫攻坚的4年里,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派驻梅州市丰顺县潘田镇填江村第一书记罗宇峰,通过光伏发电、丝苗米种植、百香果种植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让村里的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但他从不自满,一直在想如何进一步发展村里的产业。最终,一个以来料加工服装业为主的党建扶贫车间,从他脚下“跑”了出来,为解决村民富余闲散劳动力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这个车间来之不易,为了找到合作厂家,罗宇峰和工作队员几乎跑遍了整个丰顺县,一家家上门求合作。邻近丰良镇的某服装厂老板被罗宇峰的诚意所打动,答应来填江村协助开办扶贫车间。
“罗书记找来的服装厂工作,对我们家来说是真正的及时雨。”贫困户吴利君不仅自身有残障,丈夫还是聋哑人,公公也患重病十几年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经济困难,每个月两千左右的收入能让家里开支宽松许多。
“给”:留下一支永不带走的工作队
缺乏技术,是不少贫困户难以增收的原因之一。
在广东省二沙体育中心派驻化州市杨梅镇低埇村第一书记何央看来,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整个村子有“造血”功能。
村子里弃耕的荒地,成为了何央眼中的“香饽饽”,他找到了村里的种植能手余永忠,希望他将这些荒地承包起来,发展大型的种植业。
于是,番薯、雪豆、毛豆、圣女果等种植业,通过“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逐步发展起来。贫困户不仅可以优先得到种植基地的工作,还在余永忠的指导下掌握了不少种植技术。
“村民们看到项目收益好,大家自然就会跟着参与。”何央说,贫困户们学习到的技术,也会成为他们以后发展的助推剂。
除了技术、帮扶政策,扶贫干部还通过强基固本抓党建,增强村民与村委的联系,把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提升起来,给村里留下了“一支永不带走的工作队”。
云浮市郁南县桂圩镇两口村曾是软弱涣散村。佛山市中医院派驻两口村第一书记谭荣军并未气馁,他着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升村党支部的战斗力。
两口村里的鹌鹑苗孵化基地,就是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合力打造的成果。
“当时为了在村中寻找到一块合适的养殖用地,我和谭书记几乎跑遍全村。”两口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云英回忆,谭荣军和多名村“两委”干部持续4个小时展开答疑解惑,最终让村民放下疑虑,在合同上签名、摁下指印。
通过谭荣军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现在两口村基层党建工作已达到优秀标准并多次受到上级党委表扬。此举也激发了全体党员自觉为民服务的热情,风清气正、焕然一新的作风广受村民赞扬。
“保”:确保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今年来,为了把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广东省扶贫系统党员干部,尤其是众多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舍小家,顾大家,冲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让党旗在防疫、攻坚一线飘扬。
揭阳惠来资深村,流经村子的大潭河是行洪和纳污通道,由于长年缺乏治理,此前一直黑臭。如今在河流上游,钩机挥舞吊臂、工人加紧施工,这里即将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
“之前受疫情影响一直停工,现在三班倒施工,一定要把工程进度抢回来。”省生态环境厅第二期驻村工作队队长夏钟文表示,目前已经是第三期治理工程,建成后污水处理能力将达1900吨/天,全村污水通过管道实现全收集,水生态环境将大幅改善。
面对疫情,无数的扶贫党员干部都在思索如何推动扶贫农产品的销售。
岑宇铿就是其中之一。6月中旬,在他的策动下,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与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建立的广州北三环高速公路新安服务区全域消费扶贫平台——“驻村人+扶贫馆”开业,贫困村农产品有了新的销售渠道,贫困户也就有了新的脱贫希望。“防疫之外不能放慢脱贫步伐,必须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收入不受影响。”岑宇铿表示。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少,复工复产、推动就业也提到了驻村干部的工作日程上。
为克服疫情影响造成家禽滞销影响,省交通运输厅派驻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第一书记王韶松化身“推销员”,主动到贫困户家上门采购农产品,免费送至省交通运输厅干部职工手上。
高大叔是韶关仁化县周田镇新庄村村民,因腿脚不灵便、妻子患病、孩子上学而致贫,尽管有兜底保障和教育保障,他还是想找一份工作增加家庭收入,经过丹霞开发区帮扶干部的推荐,他如愿到了离村不远的工业园就业,每月工资近3000元,今年也能顺利完成脱贫目标。
【记者】黄鸿基 黄进
【作者】 黄鸿基;黄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