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葡萄
“从西昌上空俯视,除了房屋,基本都是白色的葡萄大棚。”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玩笑话,而是真实的画面。
3月下旬,四川西昌太和镇太安村,大棚里的温度超过30℃,村民陈光红忙着给葡萄苗打尖,顾不上擦额头的汗水。这片7亩的阳光玫瑰葡萄,去年共创造了107万元产值,让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户。
作为“中国晚熟葡萄之乡”,西昌是全国种植克瑞森葡萄规模最大的基地,也是最火热、最受关注的葡萄产区之一。在当地,像陈光红一样的种植户很多,年赚几十万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年赚上百万,创造了一个个致富神话。
连日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调查走访发现,从2016年开始,西昌葡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高额回报的刺激下,当地许多农户借钱、贷款种葡萄,葡萄种植面积开始“疯狂”扩张——统计数据显示,5年时间里,西昌葡萄种植面积从1万余亩扩张到10万亩;全市25个乡镇中有20个都有葡萄种植;土地租金普遍上涨至3000多元一亩,种植葡萄已经“一地难求”……现在,葡萄已成西昌市种植规模最大的水果,去年葡萄产量达19万吨,产值达17亿元。
然而,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技术和管理标准不统一、盲目扩大规模、土壤酸化和病害等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机遇之下,西昌葡萄产业将何去何从?
1 致富
村民种葡萄
有人年收入上百万
安宁镇位于西昌市北部安宁河畔,京昆高速从这里穿境而过,公路两旁全是白色的葡萄大棚,这是西昌葡萄种植最早的区域之一。
走进五堡村种植户郑从新家的大棚,葡萄藤上已长出嫩叶。他每天都要查看长势,这关系到一年的收成。郑从新是五堡村最早种植葡萄的人,家里种了近20亩克瑞森葡萄,前年产值100余万元。而在整个安宁镇,像他这样的种植户不少,凤凰村村民王双双种了18亩葡萄,年入几十万元,为两个儿子各修一栋洋房,花费了100万元。
五堡村村支书宋本强告诉记者,目前,该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200多亩。而在2016年前,当地村民还以种粮为主,只有极少的农户种植葡萄,多数人对发展葡萄持怀疑态度。近几年,有村民尝试规模种植葡萄,一年就赚了几十万元,有的种植大户甚至年入100万元。
种葡萄每亩的纯收益在两万元以上,甚至可达六七万元,相比种玉米等作物来说,每亩产值翻了十倍甚至几十倍。对村民来说,没什么比这更为令人激动。从2016年开始,村民纷纷腾出自家土地或承包土地跟风种葡萄。
统计数据显示,西昌市25个乡镇中,目前有20个乡镇都有葡萄种植。
虽然从历史上看,西昌葡萄种植可追溯到西汉年间,但直到1963年,全市仅有葡萄1500株。即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规模化种植,到2010年也仅有少数几个乡镇种植葡萄。当地葡萄产业的真正转折点,是在2010至2012年,当地引进了一款名为克瑞森葡萄的品种,进行栽培试验。
2014年,经权威专家组现场测产,西昌克瑞森葡萄种植单位面积亩产量达10800斤,产值7万多元,在四川乃至于全国都是最高的,这成为西昌葡萄种植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7年和2018年这两年的克瑞森价格高达13元/斤,有村民一亩地可创收10万元,引来企业和村民种植。2018年,西昌葡萄还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这几年,都是收购商直接到村里来收,基本不愁销路,如果是种得好的还会引来商贩抢购。”多名种植户表示。
记者从西昌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16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仅有1万余亩,到了2020年已经超过10万亩,5年间的种植面积扩大10倍。
目前,西昌是全国种植克瑞森葡萄规模最大的基地,还被授予了“中国晚熟葡萄之乡”称号。
葡萄种植的扩张,也导致土地租金节节攀升。西昌市农业农村局调查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20年,每亩种植葡萄的土地租金平均上涨1200元。
尽管如此,这也抵挡不住大家种葡萄的步伐。连日来,记者在西昌安宁、川兴、太和等乡镇走访发现,目前许多村子难以找到能种葡萄的土地,以至于有部分村民选择“走出去”,到其他乡镇承包土地种葡萄。
2 风险
种葡萄也是“风投”
气候、市场等都是风险因素
实际上,对种植户来说,种葡萄也是一项风险投资,并非稳赚不赔。
多名种植户向记者表示,大棚种植葡萄投资成本高,每亩建设成本需三四万元,对很多村民来说,只能借钱或者贷款。
种植户张先生说,前年投资了几十万元建了10多亩大棚葡萄,去年开始挂果,结果遭遇虫害,“今年能否回本都不好说。”
另外,气候灾害也是葡萄种植的一个风险因素。2019年,西昌部分种植户的葡萄遭遇了低温天气,导致即将上市的葡萄受损,有的种植户没有赚到钱甚至亏本。
除了克瑞森葡萄,另一种名叫“阳光玫瑰”的葡萄品种也受到种植户追捧。记者了解到,“阳光玫瑰”由日本选育而出,2010年被引入中国,2015年有农户开始种植。几年前,“阳光玫瑰”葡萄被称为“葡萄中的爱马仕”。据媒体报道,在日本,一串“阳光玫瑰”的售价曾高达500元人民币,国内价格也一度高达每斤300元。近几年,该品种在国内多省引发疯狂种植。
据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16年时,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仅有几万亩,而去年,全国“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随着种植面积扩张,去年该品种在国内每公斤售价已降至几十元,部分地区价格甚至一度下跌至每公斤6~8元。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阳光玫瑰”的生产成本较高、用工量大,不宜盲目扩种。
3 问题
技术和管理标准不统一
出现盲目扩大规模等现象
随着西昌葡萄产业的逐年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和就业。不过,西昌葡萄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诸多现实难题。
2019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组曾对西昌葡萄产业进行调研,发现西昌葡萄种植存在着技术、管理标准不统一,过度施用农药化肥、部分农户盲目扩大规模、病害绿色防控不足、劳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在葡萄种植中,技术很关键,但西昌葡萄种植建园和栽培管理技术却没有统一标准,很多种植户根本不知怎么种植葡萄,都是“依葫芦画瓢 ”,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盲目追从与信任。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组调研发现,每家每户的建园标准和栽培管理技术各不相同,产量水平、果粒大小、形状、含糖量、着色程度等方面都不一致,使得收购商收购困难,也容易讨价还价,压低价格也使得农户整体利益受到伤害。
“克瑞森葡萄建园每亩建园到投产的成本都在4万元左右,很多农户希望1~2年内将所有成本都收回来,由此尽全力追求高产成为唯一目标。”上述专家组调研发现,不顾树体承载力追求过高产量的结果就是品质较低,产品不仅不能达到出口要求,贮藏运输过程中甚至发生了果粒变软、掉粒、果皮颜色消失等现象。
专家组调研发现,很多葡萄园盲目和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使得产品农残超标的风险上升,土壤酸化、树体早衰的现象不断出现。 与此同时,许多新建葡萄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仍不完善;部分种植户质量品牌意识较差,缺乏精品包装和品牌宣传,还存在贴牌销售等问题;随着种植面积扩张,已出现了季节性争抢劳动力的现象。
西昌出台促进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控产提质增效是重点
尽管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但很多企业和种植户依然看好西昌葡萄前景,“除了西昌独特的气候能种出优质的葡萄,西昌葡萄还在国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比如,西昌克瑞森葡萄采收期为10月中下旬~12月上旬,此时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地区葡萄早已采收完毕,北方各产区也刚好采收完并开始下架埋土防寒,在这个阶段,西昌克瑞森葡萄在供应档期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过,业内人士都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考虑市场饱和度安排种植,切忌盲目跟风。无论任何品种,一旦产量增加,价格下降是必然的。
另外,西昌葡萄如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也是西昌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并力求解决的问题。记者从西昌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前不久在西昌市十届人民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上,专门对保障西昌葡萄优质高产、稳定种植户收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审议通过《促进西昌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质量保障不了,今后西昌葡萄就很难立足市场。”西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促进西昌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护好“西昌葡萄”品牌声誉,西昌从去年开始采取措施,邀请农业专家、经营主体、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研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了上述方案。
目前,西昌市已明确从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审核监管力度、强化标准化技术规程普及与推广应用、加强西昌葡萄品牌培育与宣传、加强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大葡萄果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等5个重点工作推进。
针对西昌的葡萄产业发展,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常永义表示,控产、提质、增效,是西昌葡萄未来发展的重点。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白先进认为,应防止品种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建立葡萄栽培研发示范公益性实验站,给葡萄培育技术提供更好的支撑。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则提出,应建立“专家团队+专业农资供给团队+示范基地+农技推广”长效联动机制模式。(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