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州地区分布的唯一种属)。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系及闽江。

胭脂鱼肉质鲜美,个体较大。沿江渔民常说“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将胭脂鱼(俗称黄排)与大象、鲟鱼(即腊子)相提并论,可知其个体也不小。据报道,江西捕捉到的最大个体达28.5干克。此外,胭脂鱼的模样也十分奇特,尤其胭脂鱼幼鱼形体别致,色彩绚丽,并且幼鱼期游动缓慢而显文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上观赏鱼家族中的珍品之一。在生产上,它具有抗病力强、性温和、食性广、生长快等优点,是池塘、水库、湖泊养殖的新的优良品种。

一、苗种培育

胭脂鱼苗种阶段可采用网箱、水泥池、土池培育。因土池培育简单易行;其培育方法与家鱼苗种培育操作基本相同,适合广大农村养殖户,故本文主要介绍土池培育鱼苗、鱼种技术。

(一)土池准备

1.土池条件池塘大小不限,以300~2000平方米适宜,深度在1米以上。池堤牢固、保水保肥力强,底质以壤土最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没有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塘向阳,光照较好,有利于培养水中浮游生物。

2.池塘清整鱼苗放养前1个月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和地中杂草、污物。修补塘基、平整池底,并曝晒数日,然后按每667平方米用100-12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3.“培水”清塘后2~3天,即仔鱼下塘前5一7天,池水50~60厘米,然后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或绿肥,培养水中浮游生物(轮虫等)。使鱼苗下塘后,即可吃到适口的天然食物。通常,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为100一200千克。

(二)鱼苗放养

1.鱼苗下塘前用密网拉1次空网,清除池中新繁生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野杂鱼等。如清塘时间仓促,还应在放苗前2天,投放几十尾胭脂鱼夏花(或用草鱼种代替),观察24~48小时,待确定水中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

2.放养密度多根据实际情况(如池塘条件、饵料来源、饲养方式和养殖技术等)灵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初孵鱼苗100一200尾,经过1个月的培养,待鱼苗长至3~4厘米时,进行分塘培育。分塘时操作要细致,带水过筛,避免鱼体受伤。以后每平方米放养50~80尾鱼种,培养至10厘米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分养。此阶段,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幼鱼即可。同时,还视具体情况,搭配10%~15%左右的草鱼苗。白鲢苗或鳊鱼苗等同池混养。

3.分塘放养时,注意同池鱼种规格整齐一致。每次分塘,鱼体均要消毒,使用2%~3%食盐溶液或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片刻。

4.由于胭脂鱼人工繁殖时间较早,此时气温尚低;因此,鱼苗下塘常采用50一60厘米浅水,有利于池水温度升高。待鱼苗长大,逐渐加深池水至80~100厘米。

(三)饵料与投喂

1.饵料稚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为主。人工饲养,除采取施肥、注水等措施,促使水中天然饵料生物繁生,供给稚鱼饵料外,也可以在自然水体中人工捞取(采用40~60目纱绢制作捞网)轮虫、硅藻、草履虫等浮游生物,或投给高蛋白的粉状饲料(如煮熟的蛋黄粉、鳗鱼专用饲料、奶粉等),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待幼苗体长至2厘米左右,逐渐增加投些枝角类、桡足类生物,体长达2.5厘米改投切碎的水蚯蚓或鱼畜肉糜、鱼粉等;体长3一3.5厘米以后,可直接投给鲜活的水蚯蚓。

概括地说,适于饲喂胭脂鱼苗种的饲料可粗略地划分为两大类:一是鲜活饵料,如轮虫、藻类、枝角类、桡足类、水蚯蚓、摇蚊幼虫等。这类饵料生物,可通过培肥水质,或人工专用池培养及于自然水体中捞取获得;二是粉状精饲料,如鳗鱼料、甲鱼料、鱼粉、黄豆粉、花生麸等。据试验分析,利用水蚯蚓饲喂1龄胭脂鱼种,养殖效果最好,其饵料系数约为4.5(湿重),体长日生长率达1.06%以上。

2.投饲幼鱼阶段,日投饲3一4次。投喂前,所有的鲜活饵料均应清洗洁净,水蚯蚓最好用3%~5%食盐溶液浸洗几分钟或每10天1次添加投喂土霉素(每千克红虫用量2~3克)或呋喃唑酮(每千克红虫用量1~2克)药饵,以防感染疾病。花生麸则先用清水浸泡、发软后泼浆投喂。一般鲜活饵料投饲量为体重的15%~20%;精饲料投饲率为5%~8%。

稚鱼下塘之初,多采取大面积泼洒食物的方法,便于幼苗随机、随时摄食;以后逐渐缩小投食范围,最终,择一浅水区域,选1~2处土质坚硬、无淤泥的地点,固定投饲。逐渐养成幼鱼定点、定时集中上食台的习惯,提高饲料效率。如经常投喂肉糜、水蚯蚓之类易沉结团的食物,池中最好设有饵料台,可用数根竹桩或木桩作为支撑,在距水面下40—50厘米处绑扎密眼网片或薄竹片编制成的竹垫,四周用小木块或竹片做框架。饵料合规格1米X2米X8厘米,于池边1~2米处设置。

(四)日常管理苗种培育日常管理十分重要。由于幼苗阶段,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但身体仍较幼弱;易受伤害。因此,日常管理工作除供给优质适口饵料外,还必须精心护理,做好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工作,才能获得理想的养殖效果。

1.培养和调节水质通过合理注水、施肥等措施,使他水既有丰富的适口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溶氧,是培养和调节水质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总原则应掌握胭脂鱼水质宜爽的特点,适时、适量地进行换水与施肥,保证池水“肥、活、嫩、爽”;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左右。具体操作要点可归纳如下:

(l)浅水、肥水下塘。

(2)分期注水随着鱼苗的成长和水质转浓;须及时采取冲水注新水措施,扩展鱼苗生活空间和改良生活环境。一般每3~5天加水1次,每次住水10~15厘米;早期注水量可小一点,一次注水5~10厘米,注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炎热夏天,适当增加注水量和注水次数,把水位加深到1米以上,注水时间也改为下半夜或清晨进行。

(3)合理施肥在鱼苗培育前期,施肥培水是培养幼苗天然饵料食物的重要途径。鱼苗下塘后,开始摄食小型浮游生物及其幼体,随着鱼苗生长,培育池中浮游动物数量也不断减少。因此,鱼苗入池后要及时向池塘施追肥。方法是:采用豆浆或发酵的有机粪肥,每隔3~4天施肥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泼洒50千克发酵腐熟的牛粪、鸡粪等;并结合每天泼洒黄豆浆、渣(既作为饵料被幼苗直接摄食,又有肥水作用),可满足鱼苗的摄食要求。在生产上,采取施肥措施时,要灵活掌握施肥次数和数量,防止水质过肥而影响鱼苗生长。若水质较肥,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冲住新水,改善水质。可以说,正确处理好施肥与注水、施肥与投饵的关系是苗种培育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2.保持环境安静因胭脂鱼为中下层鱼类,性较活泼、敏感,易受环境干扰而影响摄食等正常活动,人工饲养条件下宜保持四周环境安静。

3.降低放养密度随着个体的快速生长,要适当降低放养密度,进行l~2次分塘。

4.防治敌害危害胭脂鱼幼苗的敌害生物以水生昆虫(如大型剑水蚤、水蜈蚣、蜻蜓幼虫等)、野生蝌蚪、鸟类为主。饲养早期,如发现水中大量剑水蚤繁生时;可用0.3~0.5毫克/升敌百虫杀灭;平时巡塘,随时将池中蛙卵和蝌蚪等捞出;食鱼鸟类较多的池塘,应尽量改善池水条件,防止池鱼经常浮头,易被叼食。平时注意消灭或恐吓栖宿在鱼池附近的食鱼鸟类。幼鱼的病害防治见成鱼养殖。

采集:庞迪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