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古代皇宫御筵中的名贵山珍,也是士大夫阶层餐桌上的弥珍野味和馈赠佳品。

它,载于《本草纲目》和《中国药用动物志》中,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份和药用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类,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它就是有着“百蛙之王”美誉的棘胸蛙,即石蛙。

作为传统医食两用的名贵两栖动物,人们称之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山珍。过去,我县广大乡村的山涧溪谷中有着丰富的石蛙野生资源,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加上人为的大肆捕捉,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石蛙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食物结构虽有变化,但石蛙以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和独具的营养成份与药用保健价值,仍被人们长期推崇,长盛不衰。这期间,人工养殖应势而起,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我县,人工养殖石蛙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通过不断摸索尝试,该产业逐步壮大。如今,我县已发展成为浙江省养殖石蛙面积最大的县(市区)。据统计,我县现有石蛙养殖户26户,养殖面积近10万平方米,年产值超1000万元。

从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向西,跋山涉水,不知道拐过多少个弯后,

位于县城西部乡镇的石蛙养殖基地终于到了。“黄沙腰、柘岱口、西畈三个西部偏远乡镇的石蛙基地,占全县养殖面积的70%。”县农业农村局渔业科科长周海东介绍,西部乡镇有海拔高、生态优、水质好的天然优势,石蛙养殖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石蛙养殖交易一度被叫停。经历4个多月,120多天的等待,蛙农们终于等来解禁的好消息。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于5月29日联合发布公告: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咕、咕、咕……咕、咕、咕……”来到黄沙腰镇黄沙腰村遂昌山泉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蛙达人”胡有恩正在养殖场细心照料石蛙,养殖池里,不时传来阵阵蛙鸣声。

胡有恩是我县最早涉足石蛙养殖的农人之一,从2005年一无所知的“养蛙小白”到如今远近闻名的“养蛙达人”,他不但鼓了自己的腰包,还带动了周边几十户蛙农增收致富。“棘胸蛙养殖解封,对我们蛙农来说,真的是一件大好事。”胡有恩说,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石蛙都停止了销售交易,但解封不到一周,他的成品蛙就卖得只剩2000多斤了。现在,他还有蛙苗十几万尾。

和胡有恩一样,遂昌益华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叶益华也是闻名遐迩的养蛙大户,他的基地位于柘岱口乡彭村山枣坑自然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基地依山傍水,凭借高海拔和良好的水质优势,加上照料有方,他基地里的石蛙生长状况非常好。

傍晚时分,叶益华端着一大盆黄粉虫,按照惯例逐个对养殖池的石蛙喂食。他所过之处,蠕动的黄粉虫迅速吸引了养殖池的石蛙过来进食。“我们的石蛙主要以黄粉虫为主食,一天喂一次,现在一天需要100斤左右虫子。”叶益华介绍,在喂的时候,为了均衡营养,他还要添加一些多维元素片。

说起石蛙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多年养殖经验的叶益华指着身边一个养殖池介绍:“我这个池有420平方米,养了17000只左右的石蛙,到年底,会有3000多斤商品蛙产出,也就是说产值在30万元左右。其实养石蛙的效益是很可观的,一亩地可以养蝌蚪、小蛙、中蛙、大蛙,每亩20万元的年产值很容易实现。”

记者了解到,石蛙因为味美肉鲜,生长速度快而且个大,是主要的食用蛙类之一。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食少虚弱等症状。《本草纲目》中提出石蛙“治小儿痨瘦、疳疾最良”;《中国药用动物志》载“石蛙有滋阴强壮,清凉解毒,补阴亏,驱痨瘦,化疮毒和兼补病后虚弱诸功效,其蝌蚪能乌发,卵子有明目之功效。”据中科院权威部门化验结果显示,石蛙体内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高,谷氨酸含量达11.9%。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石蛙皮、肉中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可见,石蛙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是其它动物所不能替代的,必将为人们不断认识与青睐。

记者 傅长琪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