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帮名菜中有一道响油鳝丝,因为当地人对黄鳝的喜爱,上海市场每天的黄鳝销售量以百吨计。黄鳝批发零售经销商和消费者都知道,上海市场上的黄鳝几乎没有本地产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上海市场上1/3的黄鳝和上海市农科院生态所水生生物科研团队有关,更少人知道,这个水生生物科研团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围绕黄鳝全产业链开展科研和服务的团队。

团队领头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文宗表示,为了组建起黄鳝全产业链科研、服务团队,过去三十四年执着“唯鳝”,靠着这份执着,团队的科研天地、黄鳝产业的空间越来越宽广。

三十余载专一“唯鳝”

2024春节期间,上海市场黄鳝销售量比平时略有增长,黄鳝的批发价和零售价也比平时略高。元宵节过后,黄鳝的市场需求量和价格也基本保持平稳。市场的数据也印证了经营者、消费者的共识,即黄鳝是个一年四季“量价双稳”的好产品。但不得不承认,在农业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针对黄鳝这个高蛋白、高营养又承载着鳝鱼文化的淡水水产品类,科研的力量仍旧单薄,导致目前的养殖量跟不上市场需求,供需差距不小。

黄鳝虽好,国内专门从事黄鳝研究的人却不多,即便在淡水养殖大省如湖北、湖南、江西,专门研究黄鳝的团队也少。要推动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品种选育、露天和工厂化养殖技术以及加工品研发等环节的科技瓶颈,用科技打通黄鳝全产业链。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养殖户普遍看好黄鳝产业,但因为疾病多、种苗繁育难等问题,产业早早到了瓶颈期,早期从事黄鳝品类研究的人也因此另谋出路。”周文宗说。

1990年,周文宗走出大学校门后便加入了养黄鳝大军,并因此爱上了黄鳝。即便遭遇规模化养殖怎么养都养不好的打击,他在读研、读博期间仍争取到了农业生态、生态工程专业导师的支持,写出了“唯鳝”的硕士、博士论文,并于2003年率先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2004年发明黄鳝种苗筛选的定量方法,2007年成功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

2011年,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工作后,周文宗直面没有项目、没有团队的现实,一头钻进试验基地,整天围着田地转、围着各种环境里的黄鳝转。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文宗及其团队获得一系列科研突破:2012年,打破了黄鳝自然繁殖的时间限制,把配对产卵的时间提前到每年的2月;2013年,根据我国稻田种养结合的发展趋势,创制“稻-鳝”共作模式,技术辐射到江苏、湖北、浙江、贵州等10多个省市;2016年,合理搭配开口饵料,大幅度提高黄鳝稚鱼的成活率;2018年,主持项目“黄鳝苗种生态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创制黄鳝立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使黄鳝每茬产量在25公斤每平方米以上;2023年,采用酶解技术,成功小规模制备黄鳝蛋白肽,提升了黄鳝的附加产值。

湖北省仙桃市洪渊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黄鳝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达到1万多亩。合作社以优质鳝鱼、鳝苗为主打产品,年经营产值超过了3亿元,优质活黄鳝产品占领了近30%上海市场份额。据介绍,合作社曾7次到上海请教周文宗,在他的指导下,合作社成立了全国首家黄鳝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了鳝苗、鲜活鳝鱼产品的强大竞争力。

除了“唯鳝”,还要善为

上海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东侧一隅,是水生生物团队科研基地。以方格状排列的“稻-鳝”“菜-鳝”等露天生态循环科研小区整齐划一。设施化养殖大棚内,每平方米至少可养成25公斤商品鳝的100多个模拟水池井然有序,大大小小的黄鳝在不同的水生态小环境里生长。最令人震撼的是鳝、鳅、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品种选育试验区,温室大棚内有600套多元养殖巢,保存了500余份黄鳝种质资源,200余份泥鳅、田螺种质资源,全世界绝大多数黄鳝和泥鳅地方种群或品系都可以在这里看到“身影”。

吕巍巍2017年拿到华东师范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通过上网了解到周文宗“唯鳝”的成果和黄鳝产业的前景,毅然加入团队。他告诉记者,这个试验区收集了全国的黄鳝品种,是目前品种最全的黄鳝种质资源保护与展示地,是周文宗带着他历时6年跑遍22个省市的成果。

“今年下半年,我们团队会拿出黄鳝分类的报告,也是中国首个黄鳝分类报告。”吕巍巍说。

记者了解到,因为吕巍巍等青年才俊的加盟,周文宗和他的团队构建起全国独一无二的黄鳝科研基地,顺利组建起围绕黄鳝全产业链的6人科研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团队获得4个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团队所获成果和团队成员成长有目共睹。近五年,相继肩负起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重任的周文宗,主持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软著10件,主笔发表论文38篇,其中SCI论文22篇,还获得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

“黄鳝产业稳定的市场前景和产业链各环节需要科技支撑,这不是只有我们团队看到的,团队如此快速成长,得益于周老师站在生态循环的、全产业链的高度审视黄鳝科研工作,得益于周老师的宽广视野和科研格局,周老师常年带头在庄行基地做试验、到全国各个养殖基地收集第一手信息,把我们带进了黄鳝全产业链,找到了发挥的空间。”吕巍巍说。

沪上乡村吹起黄鳝产业链建设春风

上海大都市现代农业以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引领和服务全国并体现大都市现代农业价值为己任,这是上海农业管理者、经营者驾轻就熟的做大做强模式。因各种原因偃旗息鼓的上海黄鳝产业,如今可谓占尽了科技、市场、人才优势,能否在乡村振兴时代崛起并引领、服务全国?

周文宗的一番话,为置身疑问迷雾中的记者打开了一扇窗。他说:“以崇明区为代表的沪上乡村正吹起黄鳝产业链建设春风,崇明区中兴镇黄鳝工厂化繁育基地建设已经启动,投资近亿元的全产业链项目也已经开启,更让我高兴的是,好多村以到农科院庄行试验基地学习取经的行动,表达了引进黄鳝优良品种孵化特色生态养殖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元宵节后的第二天,农科院庄行试验基地迎来崇明区陈家镇八滧村和叶榭镇“幸福老人村”共8位客人。这批客人带着明确的引进黄鳝孵化产业的目标而来,并强烈表达了引进好品种、通过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振兴村子的愿望。周文宗先后带他们参观了设施养殖、大田露天养殖、种苗研发培育试验区块,并针对性地回答了从种苗到养成优质黄鳝全过程的关键性问题。

八滧村驻村指导员、第一书记沈洁之前不了解黄鳝产业,在基地调研近两个小时,一路倾听周文宗的讲解后,她和团队当场拍板全力引进扶持黄鳝产业,并拟定两大目标:一是破解八滧村一产无特色无力支持二产、三产发展的眼面前困局;二是倾力打造黄鳝高质量生态养殖示范和黄鳝产业价值创新实践形象,服务上海乃至全国。

“感谢周文宗老师和团队的科研成果,我们村最缺的就是特色生态产业,深陷种养产业振兴迷茫,这下,我们找到了方向,找准了产品。”沈洁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