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豆类食谱里,消耗量最大的并非红豆、绿豆,而是黄豆。
庞大豆类家族。摄影/0769liu,来源/图虫创意
我国是最早种植黄豆的国家,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已知道如何种植黄豆,因此黄豆也是“五谷”之一。历史上,最早关于黄豆的记载文字见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1959年从山西侯马县出土的黄豆化石通过同位素分析证实距今已有2300年,可以追溯至战国时代。此外,由于古人忌讳“黄”字,历史中的黄豆多以“大豆”被称呼。
据统计,《诗经》中共有300多篇诗歌提及大豆:
“七月烹葵及菽。”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王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
诗文中的“菽”是豆类总称,篆文写作“尗”,像豆类生长的样子。
而陶渊明在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挂印回家后,也在南山下种起了豆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来源/网络
不少文人墨客的趣闻也与黄豆有关。如苏东坡在无锡吃到黄豆和贡米熬成的粥时,吟出:“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表达诗人在世飘零久,却在一碗寻常的豆粥中尝到了踏踏实实的生活真味。
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五代时贵族们盛行吃“小宰羊”,赞为美味,实际上这道菜就是黄豆做成的豆腐。说到豆腐,就又是有不胜枚举的轶事词章。
豆腐。摄影/虫大虫,来源/图虫创意
如陆游就在《老学庵笔记》中大谈嘉兴豆腐店。王致和还因写下一首咏臭豆腐的五言诗而成举人,并出任铁岭知县,后升任卫辉知府。他在诗中盛赞:
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
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
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
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
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
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
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
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
王致和辞官后,在北京延寿街开了一家臭豆腐铺,其在店门上书有一副对联:“可与松花相比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是:“臭名远扬”。豆腐店很快名声大振。对这副妙趣天成的佳联,见者无不驻足称美。
王致和腐乳制作。摄影/隽啊,来源/图虫创意
早年,陶渊明曾在彭泽(现在江西省九江市内)当了81天县令,任上每天都要吃一顿豆腐。由于他为官廉洁,深得百姓爱戴,在他辞官归田返回浔阳柴桑时,老百姓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之情,家家磨琼浆,户户做豆腐,在石钟山下摆了三里路长的豆腐摊,为他饯行。陶渊明十分感动,提笔写下:
“种豆豆苦青,力竭心已苦。琼浆凝白玉,冰心报家夫。”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更是记录了各式各样的豆腐菜肴,有“虾油豆腐”“蒋侍郎豆腐”“杨中丞豆腐”“王太守八宝豆腐”“程立万豆腐”“庆元豆腐”“张恺豆腐”等,其中最有名的“王太守八宝豆腐”,原是康熙时的宫廷名菜,因为它很符合康熙喜食质地较熟、口味鲜美菜肴的品好,因此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
其做法是把豆腐用纱布挤成泥,再与猪肉末、鸡肉末、虾仁末、火腿末、香菇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等食材一同烹煮,最后用鸡汤烩煮成羹状。相传这道菜的方子首先御赐给了徐健庵尚书,尚书后传给一名为楼村先生的门生,楼又传给了自己姓王的外甥孟亭太守,故在后世传称为“王太守八宝豆腐”。如今,这道菜在北京和江浙地区依然出名。
王太守八宝豆腐配料。来源/央视纪录片《味道》截图
此外,曹植《七步诗》中提到的豆子,煮熟的用来做羹,豆秸则用来烧火,以此表达了诗人“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心声,从其用途来看,这一豆子,应该也是黄豆了。
黑豆
古时,人们还不知黑豆的药用价值,认为它是黄豆的“次品”,就把它拿去喂养牲口,因此黑豆又被称为“料豆”。
后来,随着人们对黑豆的了解加深,黑豆也逐渐走上饭桌。比如民间有在“立夏”这天烧“立夏饭”的习俗,其做法就是用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青豆五色豆连同白米一起烧制,以此迎接五彩斑斓的夏天到来。
黑豆。摄影/晔希,来源/图虫创意
关于黑豆,历史上还有一则耐人寻味的典故。
明朝内阁首辅徐溥(1428-1499)是百姓公认的清官。他自幼天资聪颖,读书勤奋,26岁在廷试高中榜眼,随后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入仕途。一次,张皇后的父亲去世,明孝宗想给岳父找一块风水宝地下葬。此时,恰有一名曾因错被贬的官员投其所好,献上宝地,引得龙颜大悦,一度要给这人官复原职。徐溥见后站出来极力反对,认为一旦开此先河必然后患无穷,来日他人效仿恐怕难能管制。明孝宗听后觉得在理,便听从其言。
孝宗早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后渐渐懈怠,还一度沉心于道家神仙之说中寻找长生不老之术。徐溥见状多次上奏劝谏,从唐宣宗偏信神仙方术服丹暴亡,到宋徽宗喜好道学以致亡国,引述史实,苦口婆心,说得明孝宗冷汗直冒。
徐溥像。来源/网络
徐溥为官,对同僚爱护有加,哪怕是政见不同,也是就事论事、不打压报复,甚至对方罹难时还会仗义执言出手相帮。而在京城为官多年,他甚至未曾建造府第,直到要告老还乡时,才由家人在故里建造一所住宅。
弘治十一年(1498年),他因年届古稀、双目失明而奉旨南归,到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两童仆搀扶他围着整个宅第转了一圈,他用双手摸遍墙壁和每根楹柱,家人问这是为何,他说:“我怕儿辈们把宅第造得太华丽!”一日,他由家人搀扶在门外散步,突然问道:“门外原是通衢大道,怎会如此安静?”家人才告诉他,为了让他安静休息,已经把大路迁到河对面去了。他听后勃然大怒:“你们怎能为我个人的安逸,就劳累乡亲们绕道远行呢?”遂命令恢复大路于相府门前。
《明史》评价徐溥“凝重有度”,“凝”是指含蓄,“重”即稳重,而“有度”就是有气度、度量。他宦海沉浮40余年,终以“四朝元老”的美名荣归故里,一生善始善终。
徐溥生活中有一个小习惯——数豆子。从少年时代起,徐溥便效仿古代先贤,准备两个瓶子带在身边。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里投一粒黄豆,倘若做了错事就在另一个瓶子里投黑豆,晚上检查瓶子里黄豆与黑豆的数量,以此来审视并反省自己。渐渐地,黑豆越来越少,黄豆越来越多,凭借这种反省自躬,徐溥外不负人,无愧于己,可见,自律方能有所成就。
豇豆
和黄豆一样,豇豆也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它起源于非洲,从阿拉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在阿拉伯当地,豇豆被视作爱情的象征。男孩向女孩求婚时,总要带一把豇豆,新娘去男方家,嫁妆里也要放上豇豆,以期爱情天长地久。
我国民间也有关于豇豆的爱情传说。据说早先豇豆是单生的,一年山洪爆发,一位姑娘正在拼命抢收豇豆种子,忽然看到一位小伙子抱着一根木头在洪水中奄奄一息,姑娘马上将他救起,又把豇豆咬碎来喂食小伙,不久他醒来恢复健康。此事感动了神农,他亲自做媒,让两人喜结良缘,并令豇豆从此成双成对的并生,以纪念有情人终成眷属。
豇豆。摄影/梨花看雨,来源/图虫创意
关于豇豆也有一个特殊的做法。传说当年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躲进山中,饥寒交迫时一位老农端来一碗用麦仁、豇豆熬成的粥,刘秀吃后恢复了神采,并记住了这个味道。待后来刘秀称帝时,还特命御厨烹调此粥,后世又把豇豆麦仁粥称为“刘秀羹”。
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希腊已种植豌豆。中世纪的整个欧洲,种植豌豆都和谷类作物一样普遍。豌豆传入我国的具体时间不详,但是文献记载下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
扬州人将“豌豆”唤作“安豆”,民国时倪澄瀛在《扬州竹枝词》里写道:
豌豆为安谐俗韵,熬成稀粥保平安。
岁除卖到春三月,夏至何妨再一餐。
一般而言,秋季与春末都是豌豆的应季,但由于豌豆方便储存不易腐坏,因此会被拿来过冬,也就有了诗中说的从岁末卖到开春的场景。
豌豆。摄影/鲸尾视觉,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豌豆又名澡豆,令人面光泽。宋代以前,人们洗脸、洗手、沐浴时多用澡豆,它是用豌豆、绿豆磨成粉后加入猪胰、皂角等去污成分,此外也会加入香料。经过道道工序并晒干后,成为洗澡用的澡豆。自南北朝时期开始,澡豆便在民众间广泛使用。
扁豆
扁豆原产于亚洲,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栽培较早,后传入埃及、苏丹等非洲热带地区。扁豆大约在魏晋时期传入我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药用价值较高的白扁豆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于明代宣德年间传入我国。
扁豆。摄影/仙人板板,来源/图虫创意
扁豆是民间“摸秋”习俗中的主角之一。摸秋是民间在瓜豆成熟的秋季,由婚后未生育的女子在中秋夜去别人家田里偷摘瓜豆的习俗。在田里摸到南瓜的,寓意可以生男孩,摸到扁豆的寓意生女孩,因此扁豆又叫“峨眉豆”,象征女性。
生活在新疆的回族人,有一种传统面食叫“扁豆面旗子”,老话又叫作“雀舌头饭”。半个世纪前,穷苦人家缺少食物,就拿一小把面擀成薄薄的面皮,再切成细小的菱形薄片,放进开水锅,再加入葱花和扁豆,葱花和扁豆一般会提前炝好煸熟,煮好后,扁豆油香,面旗爽滑,很快一碗就见底。
扁豆面旗子。来源/哈密吃货部落
芸豆
芸豆是一种古老的蔬菜作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公元前就已在美洲普遍种植。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芸豆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我国则于16世纪末开始种植。1654年归化禅师隐元将芸豆从中国带去日本,日本便称其为“隐元豆”。
红芸豆。摄影/neillangan,来源/Adobe Stock图虫创意
在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不慎将玉佩和缨络失落人间,落地后变成各色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长出了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等,因此芸豆又被称作“神仙豆”。芸豆既是蔬菜作物,又是粮食作物,有些品种还具有观赏价值,比如红花菜豆,长有高高的茎和朱红色的蝶形花,荚长而宽,令人赏心悦目。
红花菜豆。摄影/sciencephotolibrary,来源/图虫创意
历史上,据说一次慈禧在北海静心斋休息时,忽然听到街上敲锣打鼓很是热闹,忙问左右何事发生。太监禀报是卖豌豆黄和芸豆卷的,慈禧就叫人喊他们进来。慈禧品尝后,赞不绝口,就将此人留在宫中专门为她做豌豆黄和芸豆卷。
北京传统小吃拼盘,其中就有芸豆卷和豌豆黄。摄影/SEVEN,来源/图虫创意
豆来豆去
蚕豆之所以叫蚕豆,相传是因为其在每年九月播种,待到第二年成熟时恰逢桑蚕吐丝,因此得名蚕豆。
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里海南部到伊朗一带,地中海沿岸及非洲北部的野生型蚕豆是栽培大粒系蚕豆的祖先。我国的蚕豆相传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引入。
南宋诗人杨万里为蚕豆写过一首诗: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
蚕豆。来源/网络
此外,还有在佛诞节煮熟送人的青豆,被称为“结缘豆”。江浙地区也会将青豆熏制好后把切细的兰花豆腐干、陈皮、糖桂花以及炒熟的芝麻加在一块泡茶,这种休闲茶也被叫作“青豆茶”。
同样能做出美味蜜饯“刀豆花”的刀豆,深受宋孝宗喜爱。而刀豆除食用外,更多被拿来入药。
被广东人称为“眉豆”的白饭豆,得名是因为豆粒中间有一条眉毛一样的线。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鲁班师傅诞辰,在这天木艺工人们就会用大锅煮一锅白米饭,再加上粉丝、干虾米、眉豆,做出一碗“师傅饭”。相传吃了“师傅饭”的小学徒能够像鲁班一样聪明,且能健康长大。
三月春芽四月豆,春季吃豆胜过肉。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如今,各种豆类大片出现在乡野,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
黄豆、红豆、绿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而缤纷的豆类,不仅启发了民俗想象,也丰富了国人饭桌。这些汗水和想象加在一块儿,让我们不仅吃的营养,想到其背后的故事,更能吃得开心。
参考资料:
1.书目编写组编著:《神奇的豆类家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吴尚平,龚青山编著:《世界茶俗大观》,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1-63页。
3.王仲一,洪济龙著:《民俗文化探幽》,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167页。
4.江东旭:《四朝元老的数豆子哲学》,载《文史博览·文史》,2017年第8期。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磨铁图书为库叔提供21本《每个人的经济学》赠予热心读者。收录八大关键议题(收入分配、税收、房地产、汇率、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发展模式、从世界看中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央行副司长郭凯用50个小故事讲透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