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人工投饵精养技术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文章摘要:花鲢,又称为鳙鱼,胖头,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其分类学地位为鲤形目,鲤科,体型与白鲢相似,但其头比较肥大,占体长的1/3,口大,吻宽,体色较黑并带有黑色花斑,其腹棱自肛门前伸至腹鳍基部,其鳃耙细密,呈�...
花鲢,又称为鳙鱼,胖头,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 其分类学地位为鲤形目,鲤科,体型与白鲢相似,但其头比较肥大,占体长的1/3,口大,吻宽,体色较黑并带有黑色花斑,其腹棱自肛门前伸至腹鳍基部,其鳃耙细密,呈页状,彼此互不相连,鳃上具有螺旋状鳃上器官,鳞细小,极易脱落,花鲢喜欢在肥沃的水体中生活,这正好适合天津地区水体肥沃的特点,花鲢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上层,行动比较迟缓,性情温驯,容易捕捞,在池塘中几乎可以一网打尽,花鲢的抗病力强,疾病很少,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浮游动物,兼食少许浮游植物及其它细小的悬浮物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吃糠麸、浸碎的豆饼和脐饼等人工饲料。在大型水体中,花鲢的生长速度相当快,是淡水池塘养殖的优良放养鱼类。近来,鳙鱼头熬汤、砂锅鱼头、鱼头泡饼风行全国。例如据调查,99年西安活鱼销售市场一个摊位日销量达5000公斤。2000年5月份,天津地区的批发价格达15元/公斤。业内人士分析,花鲢市场前看好,所以不断采用新技术进行花鲢的养殖是十分必要的。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鱼苗选自优良孵化场 投喂饲料为干鱼粉粉、打碎后的人工颗粒饲料、光合菌以及部分药料。
1.2 方法
选取若干利于鱼体生活,易于管理,捕捞及排注水方便的鱼池进行养殖,在鱼体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投喂不同饵料。
2、步骤
2.1 鱼苗的养殖
2.1.1选取鱼池:要求注排水方便,池形整齐,东西走向,面积大小适当,一般2-6亩,水深适合,一般1.5米左右(前期为50-70厘米,后期100-130厘米),当堤牢固,土质好,不漏水,池底平坦,无砖瓦石砾,淤泥适量,池底保持10-15厘米淤泥对肥水有利,无水草从生,鱼池向阳,光照充足。
2.1.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对鱼苗生长及成活率影响很大,鱼苗密度过大,饵料往往不足,活动空间(特别是培育后期鱼体长大时)小,水质条件差,溶解氧量低,鱼苗生长较慢,体较弱,致使成活率低,所以放养密度一定要适宜,应根据鱼苗、水源、肥料、饵料来源和鱼池条件和饲养技术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亩,如果苗长到全长18-20毫米时拉网分塘,放养密度可加大,达20-25万尾/亩此时成活率最高。
2.1.3 鱼苗的选择:鱼苗阶段鱼体细幼小纤弱,取食能力低,食料范围窄,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及敌害的侵袭和应付能力低,所以选择健康无病的鱼苗至关重要。
2.1.4 投喂:最初鱼体太小时,主要吞食水体中的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生物,所以应采取肥水下塘,鱼苗下塘前施有机肥料,以培养饵料生物,然后采用豆浆饲养法,即将黄豆加水浸泡,然后磨成浆,豆浆洒入池中,一部分被鱼苗摄食,大部分起到肥水作用。投饲量一般每天每亩投喂3-4公斤黄豆磨成的浆,一周后增加到5-6公斤,并根据水色掌握用量,养成1万尾夏花鱼种需要黄豆一般7-8公斤。
2.1.5分期注水:在鱼苗的饲养过程中, 分期向鱼池中注水,以便提高鱼苗的生长率及成活率,鱼苗入池时鱼池水深为50-70厘米,然后每隔3-5天加水一次,共加水3-4次,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注水时在入水口用密网过滤野杂鱼和害虫,同时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池水搅浑。
2.1.6日常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巡塘,早晨下午各巡塘一次,观察池鱼活动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和确定投饵量,及时清除池边杂草,另还注意培养和调节水质,通过合理注水、施肥待措施,使池水既有丰富的适口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溶解氧。
2.1.7鱼体锻炼和出塘:鱼苗下塘饲养十余天后,体重增加数十倍至数百倍,要求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原池水质条件和营养条件都不能继续满足池鱼的要求,因此需要分塘稀养,鱼苗养成夏花鱼种在出塘前需要进行拉网锻炼,以便于增强幼鱼体质,提高出池及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另还可发现并淘汰病、弱鱼,除去野杂鱼,消灭水生昆虫,估计鱼数,便于安排生产,搅动底泥,促进肥水。
2.1.8分池:鱼体经过拉网锻炼后达到夏花规格,应进行分池、计数。
2.2鱼种养殖
2.2.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2.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2.2.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2.2.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2.2.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至10度以下,鱼已不摄食,这时须将鱼捞出,集中蓄养在较深的鱼池中越冬,主意在并塘前一周停止投饲,选天气晴朗的日子拉网出塘,并塘时拉网和操作必须小心细致,以免鱼体受伤和在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蓄养池水深在2米以上,向阳背风,少污泥,并塘后应在结冰时防止缺氧,严防水鸟的危害。
2.3成鱼的饲养
2.3.1 鳙鱼生长非常快,一般一龄鱼可达0.5-1千克。
2.3.2 池塘条件:水源和水质要求,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溶氧量较高,不含有毒物质,面积和水深,按目前生产水平成鱼生产一般以10亩左右较适宜,如生产条件较好,再大一些也可以,池塘的水深则一般以2-3米较适合,池塘形状应整齐有规则,最好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这样既便于饲养管理和拉网等操作,注水时又较易造成全池水流转,对解救池鱼浮头有利,另东西走向的池塘又能接受较长时间的日照,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及水温的提高。另在鱼种放养前应投入光合细菌,培养浮游动物。
2.3.3鱼种选择:鱼种即为上述过冬的一龄鱼苗,避免了长期运输鱼种而造成的鱼体损伤,以致死亡,提高了成活率及生长率,鱼种应是同龄鱼种,规格一致,体长体重相差无几,背部肌肉厚,色泽鲜明,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游泳活泼正常,溯水性强,离水后放在盆中鳃盖不张,尾不弯曲,跳动不止,体表无伤痕及寄生虫寄生。
2.3.4放养密度时间:一般放养花鲢为700尾/亩,白鲢为100尾/亩,另放少量鲤鱼,以充分利用残剩饵料、有机碎屑和天然食料生物等,放养时间为求提早放养,一般在4月中旬或5月初进行,此时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弱,在捕捞和放养时鱼体不易受伤,可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发病率和提高鱼种成活率,同时,缩短了越期,提早鱼种开口,延长了生长期。
2.3.5施肥和投饲:施肥主要是繁殖浮游生物、附生藻类、底栖动物等,以增加鲢、鳙、鲤的天然饵料,另如获得高产还需增加破碎后的全价人工饲料,此时投饵采用触动式投饵机,因为鱼的摄食量已明显增加,开始投喂饵料时可先投一些干鱼虫,后逐渐驯化投喂破碎后的人工配合饵料,另每间隔一定时间投喂药料,调节其消化,增强其体质,投喂时注意“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量应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天气、水质等具体条件灵活掌握。
2.3.6池塘管理:管是成鱼养殖的重要环节,应做到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治病害,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适当水量,定期检查鱼体,做好池塘日志,另应预防浮头和泛池,遇到这种情况加紧解救,采取急救措施,开增氧机等。
2.3.7 鱼类越冬:对于越冬的鱼类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死亡率,具体做法为在越冬前精养细喂,增加脂肪积累,提高肥满度,选择和培育耐寒的优良品种,严格进行鱼体消毒,尽量减少疾病,伤鱼,选择良好的越冬水域,改善和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合理安排越冬密度,加强越冬管理,缩短越冬时间。
3、结果
经过1年的养殖,将鱼打捞称重,鱼规格为2.5斤/尾以上,达到了商品规格,且本实验饲养的鱼体质好,健康活泼,经过长途运输之后,鱼体死亡率低,易于运输,增加了成活率,迎合了我国消费者喜食鲜活鱼的心理,饲养此鱼易取得一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满足人民需要,市场需求,为菜蓝子工程做一定的贡献,花鲢做为一种既经济又好吃的中档鱼类,在其饲养技术不断革新的情况下,一定可以取得稳产、高产。
4、小结与讨论
1.1通过对特定的花鲢进行养殖研究发现,现在花鲢的养殖技术一般均为传统的养殖方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提高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成本投入,采用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使鱼产量进一提高。
2.2光合细菌的应用,使水中浮游动物生产力显蓍提高,对花鲢的生长及产量提高有促进作用,人工配制的全价颗粒饲料,使大规模养殖提高单产成为可能,触动式投饵机符合花鲢的摄食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