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濮阳县白堽乡,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行走在这片灵秀的土地上,听致富能手讲述种瓜故事,尝农艺技师培育的鲜美果实,看装点村庄景致的多彩壁画和花木……“和美乡村”的俏丽容颜便跃然眼前。

老把式种出俏黄瓜

5月11日,开车经过一条条麦浪起伏的乡间小路,来到房前屋后开满月季花的时楼村,在村民时建增家的黄瓜大棚里品尝水果黄瓜的甜脆清香,初夏乡村的味道,就这样在鼻翼舌尖荡漾开来。

48岁的时建增是时楼村有名的致富能手,说起水果黄瓜,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干农业几十年,喜欢研究新品种新模式。水果黄瓜比普通黄瓜难种植,需要精心管理。但只要种好了,比普通黄瓜更畅销,且价格更高。”

这些年,时建增先后种过大蒜、丝瓜、吊瓜等多种蔬菜和水果,赚了钱,盖起了2层小楼,跟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把大棚搞好,他多次到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最后决定在水果黄瓜上一试身手。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时建增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加上精心管理,种植的水果黄瓜品相好、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被我市许多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争相订购。如今,时建增拥有6座黄瓜大棚,种植面积约20亩,吸引了该村10余名村民跟着他一起唱起了黄瓜“致富经”。

新产业结出“增收果”

最近,白堽乡庞寨村的圣女果大棚里异常热闹。红彤彤的果子收获了,一辆辆货车往来穿梭……

一年前,为发展蔬菜大棚,该村村“两委”成员到各地考察,最终被山东莘县的圣女果种植产业所吸引。为确保项目成功,他们干脆从莘县挖来了一名农艺技师谷明广。从品种选择、技术管理再到运营销售,谷明广埋头苦干,用心经营,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一年时间,圣女果大棚已然呈现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天骄6号、亮妃、圣桃6号……这些个头饱满、产量大的品种,让庞寨村的圣女果一经面世,就颇具“天之骄女”的风姿。走进大棚里,一股圣女果独有的气味萦绕鼻翼,香气宜人。碧绿的植株上,挂着一串串饱满莹润的圣女果,有的红艳如玛瑙,有的碧绿似青玉。果实挤挤挨挨,非常稠密。

“我们的圣女果产量大,一个穗子上就能结100余个,一株有11至12穗,亩产能达到1万至1.2万斤。”谷明广摘下一个红红的果子递给记者,颇为满意地说,“往年圣女果价格最高时能卖到7块1斤,今年价格也能达到4块多,比种普通的西红柿行情好。”

庞寨村发展蔬菜大棚13座,其中圣女果大棚7座,其他大棚里种植着豆角、黄瓜、丝瓜等蔬菜,效益良好,带动全村40余名村民致富。

好生态营造“幸福村”

一走进白堽乡后密城村,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疏密相间的各色花木映入眼帘。村里杨柳依依,到处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后密城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志愿者及群众正在清除杂草,对新栽树木进行浇水灌溉,开展绿化管护,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乡里实施的‘森林小镇’项目效果非常好。”后密城村党支部书记孙献秋说,“3月份以来,全村绿意盎然,群众走在大街上心情更舒畅了。”

近年来,后密城村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种植红叶石楠、梨树、枇杷、冬青等树种约3000棵,村庄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同时,该村注重林木管理,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新栽树木成活率达90%。

后密城村孙健初故居2022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致力于打造成“院士之乡”、“书香白堽”、美丽乡村旅游点,2023年接待游客2.5万余人。村内沿街道路墙体随处可见乡村振兴、教书育人、玉门油田、绿色生态等主题壁画,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形象生动的图画引人入胜。一墙一风景,一墙一创意,打造出了文化氛围与周边环境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致。

漫步在村庄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映入眼帘,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文化气息。“我们将继续做好道路两侧补植补栽和树木管控等各项工作,实现‘生态+文化’的有机结合,把白堽乡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助推乡村振兴。”白堽乡乡长刘春霞说。记者 张岚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