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广西著名的养牛大户黄炳权,厂里足足有4500头牛。
然而,他的牛饲养起来几乎是毫无成本。
更奇怪的是,这些牛不卖奶不卖肉,愣是凭借牛粪让黄炳权成为了亿万富翁。
为此黄炳权甚至不惜亲手“掏牛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文内信源来自央视频道《致富经》栏目,2018年6月7日,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酒厂起家遇难题
黄炳权是广西北海人,早年间开了一家小饭店,没想到很受欢迎。
1995年他又开办了一家酿酒厂,专卖自家的家传蚌肉补酒。
还专门收购了一个珍珠蚌养殖场来提供酿酒的原料。
这款补酒一经推出就被热销一空,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黄炳权酒厂不断扩大规模,后来更是成立了东园企业集团。
但很快,黄炳权就遇到了一个问题。
随着每年生产的酒量越来越多,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酒糟根本没有地方处理。
一开始,黄炳权还会把他们送给周围养猪的农户。
可是眼看每个月高达50吨的酒糟,已经远远超过了附近养猪户的消耗能力。
专门花钱请人处理也着实没有必要。
于是,有人向他提议不如自己再建一个养殖场。
但是黄炳权觉得养猪的味道实在是太大了,而且猪肉的经济效益也并没有很高。
所以,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养牛。
然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毕竟黄炳权的年纪也不小了,酒厂的生意早就稳定了,没必要再去冒险搞养殖。
结果,谁能想到,黄炳权后来还真把养牛场搞得风生水起。
养牛再遇新难题
黄炳权经过多方打听,最终确定了要养一种印度水牛。
这种牛不仅可以产奶,肉也可以当做食用牛肉去卖。
为了让水牛早日适应吃酒糟,黄炳权每次给牛喂草料的时候都会混上酒糟。
一来二去,这群牛就逐渐熟悉了酒糟的味道。
更神奇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酒糟里还含有一些酒精,牛群吃完酒糟之后都会变得格外安静,全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圈里。
就这样,每头牛一天大概可以消耗10斤酒糟。
酒厂产生的大量酒糟终于有了去处,而养牛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另外,黄炳权还发现,自己养殖珍珠蚌的蚌壳还可以磨成粉喂牛,给它们补钙。
这样养下来的牛一个个全都皮光水滑的。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南方多地都发生了雪灾。
养殖场的牛也都冻得不行,黄炳权只能连夜烧柴火给牛取暖。
可是,因为大雪封路,草场的草料无法及时送到。
眼看几千头牛就要没有饭吃。
黄炳权只能想出来一个大胆的方法,那就是给牛喂花生壳。
幸好,牛并没有挑食,这些花生壳都被它们吃了。
可是没过几天,黄炳权就发现,吃了花生壳的牛竟然都便秘了。
一个个都变得格外暴躁。
黄炳权又无奈的带着员工,给牛“掏粪”。
如此天方夜谭的经历,黄炳权也是哭笑不得。
可是,牛的饲料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这时,黄炳权注意到了周围的几家罐头加工厂。
他们每天都要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果皮全都拉到垃圾场统一进行处理。
黄炳权直接跑到对方的厂子,声称自己可以每天帮他们免费清理水果皮和残渣。
加工厂当然很乐意自己可以少一道工序。
于是黄炳权的牛又多了一道“加餐”。
黄炳权提前了解到如果果皮直接喂给牛,里面的某种酶会让牛产生口疮,甚至影响进食。
所以他还专门建造了几个果皮发酵池,将酶类物质去除掉,再加上原来的酒糟。
没想到却意外制造出一种全新的营养饲料。
吃了这种饲料的牛会变得更加健康。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养牛的饲料成本直接降低到了每头牛只需要四块钱。
低成本高收入的养殖模式,让黄炳权的养牛场迅速扩大,牛群的数量更是直接攀升4500头。
还带动当地的经济循环。
但很快,新的问题再次出现了。
每天60吨的牛粪该怎么办?
四千多头牛,每天产生的牛粪就要将近60吨。
这堆积起来像座山一样的牛粪比当初的酒糟还难处理。
毕竟酒糟不会一直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养殖场周围的住户甚至都差点被熏得搬走了。
抗议的声音更是越来越大。
黄炳权发愁的每天都睡不好觉。
着急上火的黄炳权开始四处奔走寻找处理牛粪的新方法。
这时,国家开始提倡生态经济,讲究循环经济的环保概念。
黄炳权也赶紧找到了相关方面的专辑进行咨询。
随后,他决定要建造一个沼气池,利用牛粪发酵来给酒厂和养殖场提供能源支持。
说干就干,黄炳权立刻在养殖场附近挖了将近几千立方米的沼气池。
这些沼气可以用在自家酒厂和牛场的发电和烧锅炉的过程中。
单是这一项内容就帮黄炳权节省了上百万的费用。
更不要说,经过沼气池处理的牛粪,不但没有了臭味还变成了肥力强悍的高效有机肥。
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还额外给郭炳权带来了其他收入。
后来为了更好的分解牛粪,郭炳权还在利用这些牛粪养起了蚯蚓。
蚯蚓不仅可以快速分解牛粪,还可以成为一些鸡类的食物。
等到了一定产量,黄炳权又自建了一个养鸡场。
因为这些鸡都是吃蚯蚓长大的,所以肉质鲜嫩,比市场上卖出的农家土鸡价格还要高。
环环相扣的生态循环
2018年,黄炳权的养牛场已经达到了五千头牛,并且一直维持在这个数量不再增长。
酒厂的酒糟会制成饲料喂牛,而牛粪又会被制成有机肥卖出去。
发酵之后的牛粪和蚯蚓还可以养鸡养鱼。
平均下来,每头牛带来的产值每年都能有6万元左右。
年销售额更是可以达到上亿元。
更不要提那些中间环节的肥料和鸡肉鱼肉,还能额外给黄炳权带来经济效益。
已经年近七十的黄炳权就这样再次创业成功。
还成为了当地环保型企业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功经验也被当成了重点案例进行推广。
更是为周边的农村人员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
2022年,黄炳权还成为了北海市“诚实守信模范”的人物代表。
结语
黄炳权再次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哪怕是年纪花甲依旧可以搞创新,只要敢干,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