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凉山州金阳县甲依乡拉木觉村,农技专家为村民现场讲解马铃薯播种技术。 记者李向雨摄
雨水后,春耕忙。2月22日,天还没亮,金阳县桃坪乡矿山村椒农熊文超便急忙出门,步行2个多小时山路赶到乡中心校。此时学校操场上已满是村民,座位已增加到300多个,后排还有近百名村民翘首等待,不少老人将尚未开学的孙子带来当“翻译”。
当天,来自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16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领域顶尖农业技术专家,为贫困老乡带来春耕生产实用课程。这是今年来赴凉山开展科技扶贫的首批农技扶贫专家团,打响了凉山今年农技扶贫的第一枪。
课堂上说优势谈短板
上午9点半,培训开始。“金阳是中国花椒第一县,种植花椒面积最大、青花椒品质最好,大家要相信一定能卖向全球。”四川农业大学知名的“花椒教授”叶萌开场先是给村民“打气”,继而反问:“跟规模和品质比,金阳青花椒管理水平却是倒数,各地都在发展,如何才能不愁卖?”这个问题让原本热闹的会场顿时安静下来。这是实情。金阳青花椒名闻天下,种植面积逾100万亩,年产值10多亿元,但管理水平却极不匹配。
“我们最缺的就是技术。”桃坪乡党委书记阿力尔杰介绍,桃坪地处金阳国家级出口青花椒质量安全示范区核心区,全乡8000多人有贫困户2399人,2.1万亩青花椒是脱贫“绿色银行”。但乡里的花椒不少处于“放养”状态,村民大多不懂修枝,导致椒树疯长,遇有病虫害往往用火烧、刷子刷,不知如何科学防控。
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刘旭发现,在其他地方很容易防治的蚧壳虫,竟是金阳青花椒头号“杀手”,椒农有时候只得眼睁睁看着花椒树枯死。“我家地里一棵花椒树只能产一两斤干花椒,外地有些管得好的产量比我们多三倍。”听了课,桃坪乡洛解村椒农花史博终于搞懂了自己的短板。
田地里手把手教技术
不仅有接地气的理论课,专家们还带着村民到花椒地里,手把手教老乡修枝剪枝技术,给参加培训的农户赠送蚧壳虫防治剂、保水剂等药物,给老乡们送上一波波惊喜。花史博还将老师讲课录成视频,准备回去慢慢学习,分享给没来培训的乡亲们。
当天下午,专家团又赶赴甲依乡拉木觉村给正在进行马铃薯播种的老乡们讲授马铃薯栽培和病虫防治技术。
今年,在综合帮扶队和专家指导下,甲依乡农户第一次种植乌洋芋,第一次采取地膜覆盖技术,将播种时间提早一个月,还试种了8个新品种。“以前说春种马铃薯饱肚子,现在我们还要靠特色优质马铃薯挣票子。”省农业农村厅选派的金阳脱贫攻坚帮扶队技术组副组长苏秀正将农业专长变为老乡们脱贫的希望。
苏秀介绍,此次专家团培训工作将持续至28日,将从以青花椒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开始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并延伸至蔬菜、水果等产业。今后,专家团将长期关注金阳,研发的新技术新模式也将在金阳落地,并根据农户的需要邀请更多单位和专家加入,不断提高老乡生产技术水平,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吴浩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