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首席记者 刁卓璐

特约记者 金凤鸣

昨天上午8点,牌头镇牌一村村民郦彪如往常一般早早起床,前往位于牌头村贾桥自然村的三黑农场,查看水蛭生活状况并做好记录。只见6667多平方米的地上放了20多个巨大的蓝色网箱,网箱里的水蛭每条都有手指这么粗。

“这些是宽体金线蛭,养殖周期一般是5个月,成品水蛭经过分拣洗净后集中晾晒,干水蛭每公斤市场价在2000元左右,目前市场前景不错,货源供不应求。”郦彪说,水蛭俗称“软黄金”,其体内的水蛭素不但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还可用于断肢再植的术后治疗。

是怎样的契机让郦彪接触到水蛭养殖业?郦彪是一名退役军人,10年前从部队回来后接手了父辈的一家纺织企业,做起了外贸生意。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位药厂的朋友说诸暨的气候环境很适合养水蛭,水蛭晒干后由药厂负责收购,养殖风险也不大。于是,郦彪在前往山东、江苏等养殖基地参观考察后,在牌头村流转了56666.95平方米土地,与朋友共同办起了众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陕西宝鸡引进了15万尾水蛭,开始他的创业计划。目前,他养殖的宽体金线蛭已经达到成品加工的体型,第二批幼苗正陆续准备投入喂养。

选择养殖水蛭,郦彪一方面是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也想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我们和周边的老百姓沟通过,由我们提供幼苗和技术指导,他们负责养殖,最后包收购。”郦彪说,养殖水蛭并不难,技术壁垒较低,他计划在两年内投资800多万元,达到4000万尾的水蛭养殖规模,带领周边百姓共同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