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内蒙古大学李光鹏教授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肉牛品种选育、繁育体系建设及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2021ZD0009)”中期进展汇报研讨会,在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召开。来自我区肉牛研究优势单位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团队成员60多人参加会议。

“肉牛品种选育、繁育体系建设及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是近几十年来自治区设立的首个肉牛科技重大专项,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自治区主要肉牛养殖品种如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和蒙古牛进行品质评价与种质提升;建立规模化肉牛繁育技术体系和高效养殖技术体系,显著提升肉牛种质水平,提高肉牛繁育与养殖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挖掘并验证影响与调控牛生长、肉质与繁殖的关键基因,获得可用于育种操作的自主基因材料。解决的策略是首先获得大量生长、生理生化、生产性状等育种数据,通过多组学与基因编辑技术分析表型与基因型存在的互作关系,继而揭示并获取关键的调控因子。拟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遗传调控因子的解析技术、肉牛育种新材料制备技术、降低繁殖障碍发生率与提高犊牛成活率及高效养殖技术等。本项目共有五个课题,分别为“蒙古牛种质鉴定分类与创新利用研究”“种牛品质评价暨基因流动监控体系构建研究与应用”“引进肉牛品种的本土化选育与应用示范”“高效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和“优质种公牛商业化制种及繁育体系建设”。内蒙古大学杨磊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张文广教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田如刚研究员、内蒙古畜牧工作站包呼格吉勒图研究员和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邵志文研究员分别就各自承担课题的研究进展、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经费使用情况等作了汇报。李光鹏教授、王峰研究员、白春玲副教授和苏广华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

本次会议是项目组内自评自查自纠,疏理亮点成果,找问题、找弱项、找差距,着重找出发生问题的症结,共同研讨解决办法或方案,发挥项目组各单位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同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干扰,各课题承担单位依然积极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已完成大部分考核指标。发现了蒙古牛独有的生理代谢与基因调控特征,对蒙古牛的抗病抗逆和高繁殖性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红安格斯牛的本土化程度很高,保留了安格斯牛屠宰率与净肉率高和肉质品质优的优点,又具有可与蒙古牛的适应性相媲美的特点。在肉牛遗传种质挖掘与解析、肉牛养殖体系建设和良种肉牛商业化推广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

项目负责人李光鹏教授指出了下一阶段需要着重开展的工作:1)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的蒙古牛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增加蒙古牛的季节性响应的分析,揭示并量化蒙古牛的优良遗传种质特征,为开发和利用蒙古牛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2)需深入理解不同品种牛杂交过程中的基因流动现象,创新技术方法揭示基因流动规律,揭示基因流动趋势与性状实现的关系,为杂交改良育种提供本质性理论支撑。3)总结本土化过程中引进牛的表型、生理、生态与遗传等方面的变化,明晰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遗传与环境对本土化的影响。4)深入理解肉牛高效养殖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并实践高效养殖的体系建设,理解遗传与环境(饲喂)的关系指导高效养殖技术。5)建立国外优秀品种牛与本土培育牛的后代生长发育、繁殖、转化、免疫、肥育、肉质等综合比较方法,着力培育优于引进牛的本地化优秀公牛(种公牛),最终实现种牛繁育与供给的完全自主。

项目主持人最后强调,希望项目组所有成员以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为担当,再接再厉,我们的最低目标任务是如期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更希望通过本项目,能够推动我区肉牛自主品种研制平台与技术体系的建立,建成内蒙古自治区肉牛高水平协同创新研发团队,建立主要肉牛养殖品种的育种技术体系、繁殖技术体系、养殖技术体系和推广技术体系,更好地指导与服务于自治区的肉牛种业和产业发展,并对我国肉牛种业发展做出贡献。

养牛新品种_养殖牛的技术及品种_养牛品种介绍

课题汇报现场

养牛新品种_养牛品种介绍_养殖牛的技术及品种

项目进展讨论现场

养牛品种介绍_养牛新品种_养殖牛的技术及品种

项目进展讨论现场

养牛品种介绍_养牛新品种_养殖牛的技术及品种

参会人员合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