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阳光已经有些火辣辣,在小河镇宋砦村绿油油的麦田映衬下,一片用网围起来的农田显得格外醒目。走进一看,稻田里不时有“红头”往外冒,原来是小龙虾,悠然自乐得享受水里的生活。近年来,搭上国家精准扶贫这趟“顺风车”,小河镇宋砦村的村民依靠养殖小龙虾,走上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夫妻携手创业 走上致富之路
一只小龙虾,能掀起多大的“浪”?
宋砦村龙虾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徐友清的回答是:“虾兵小将,浪里淘金,前景无限。”
早上8点的太阳已经晒得睁不开眼了,头戴草帽的徐友清正在田边巡视,一旁渠道里的清水汩汩流过,抽水机将水引向农田。
“现在天气太热了,多补充点水源,利于小龙虾生长。”徐友清站在田埂旁,望着田里的小龙虾,一脸喜悦。
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徐友清感慨万分。因患有心脏病,早期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告诉徐友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徐友清告诉自己,不能倒下。
随着精准扶贫号角吹响,2015年徐友清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经过两年的修养,徐友清的身体逐渐恢复,为了改变家庭现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萌生了养殖小龙虾的念头。
一次送孩子外出上学,徐友清和妻子路过夜市,看到好多人点小龙虾,得知湖北小龙虾畅销全国,非常走俏,徐友清心想,养殖龙虾应该是个不错的致富路方式,和妻子商量后,他们决定试一试。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产业帮扶指导下,夫妻俩流转土地80亩,搞起了小龙虾养殖基地。
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一切从头学起。徐友清专程跑到潜江,找到当地龙虾养殖专业户学习取经,还积极参加驻村干部为他联系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了养殖技术。
2016年,对徐友清来说值得留念:靠着创业扶贫政策,他养的小龙虾华丽变身,成了致富的“金钥匙”。依靠这些“虾兵小将”,徐友清还带领周边的村民一同致富。
“我养得龙虾,最大的快2两,个头大不说,肉也饱满。”坐在田边,徐友清整理着打捞上来的虾子说到,“我养的是清水虾,虾子特别干净。”说着,徐友清抓起一只小龙虾掰开虾尾,记者凑上前一看,确实干净。“因为虾好,很多餐馆、夜市摊找我预定,不愁销。”徐友清骄傲地说到,“现在光养虾,他一年收入就有5万元了”。
尝到了甜头的夫妻俩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了浩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已成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见养虾确实能致富,来找徐友清学习养虾技术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我是党员,国家带领我致富了,只要大家愿意学,我就愿意免费教。”徐友清说。
国家惠农政策 助力百姓脱贫
“你们养殖创造了脱贫传奇,你们的创业故事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镇里授予你们‘十星级文明农户’称号”,镇党委书记肖行平高兴地对徐友清等人说,大家要继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龙虾养殖打造成我们小河镇的特色产业。
今年,小河镇大力推进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弘扬新风正气。通过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村里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团结邻里、诚实守信的村民越来越多。
为了让创业的村民少走弯路,小河镇党委政府、村干部和驻村帮扶队员不定期聘请专业人员来村里培训养殖、种植技术,一对一为村民设计养殖种植方案,带领老百姓走出去学习相关经验,村民遇到难题,只要一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免费***指导。
针对贫困户创业难的问题,国家还出台相关政策,贫困户养殖还可获得相应补贴,资金不足还可以申请贴息贷款。这些扶贫惠农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返乡创业。
近几年,在一批返乡能人和合作社的带领下,村里养殖龙虾共流转土地200余亩,吸收贫困户10户,有力地助推了扶贫产业的发展壮大,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劳动力务工补助,每年可增收10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