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落雪后,联明村大瓮肉牛养殖场几栋红色房顶的牛舍愈发显眼,在巴彦县华山乡顶数联明村的牛“待遇”最好,每天早餐,牛棚内健壮的肉牛都喝热乎的豆浆,豪华配餐不白吃,产出的牛肉都是“满雪花”。
这种养殖模式始于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安,后来“豆浆养牛”的秘笈在全村推广,联明村的千余头肉牛伙食都得到了改善,“大瓮牛肉”一下子在市场上火了,村民们都喊王志安“牛书记”。
近三年,大瓮肉牛养殖场拿出的产业分红和公益事业投入就有20万元。牛场不仅带动了贫困户脱贫,更推动了全村养牛业发展,趟开了一条全村共同的致富路。
“原粮村”摸着养殖路
联明村共有12个自然屯,人口11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165人,2.5万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丘陵地黑土层薄,种粮收成低,本村农户多年来一直靠卖原粮生活。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帮这些贫困户脱贫,变“输血救济”为“自身造血”,各级政府部门尝试了很多办法,更愁坏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安,最终方案确定,依靠光伏发电、养猪、养牛。
养牛在联明村是有传统的,“大瓮牛肉”得名于大瓮屯,联名村大瓮屯四周被丘陵带包裹,俗称“山边子”,只有一个小出口朝南,整体地貌如同一个大瓮,背风向阳摆放,历来这里是养牛户集中地。
之前的养殖行为的都是单打独斗,一直也没形成规模。王志安老早就在心里打谱,打算走产业化、规模化、标注化特色养殖之路,有了特色才能拼出自己的市场。
一车豆腐渣引发的奇想
2014年,当地政府用扶贫资金盖起了大瓮肉牛养殖场牛舍,随后在“百企帮百村”行动中,企业家共同出钱买了第一批牛犊儿,王志安又招来十几家养殖户,一起进入养殖场,组建了养牛合作社,开始了集中管理饲养。
有一次,王志安看到工人从豆腐坊拉来一车豆腐渣喂牛,冒着热气的豆腐渣引起黄牛的哄抢。豆腐渣能行,直接喂豆浆是不是会更好?王志安从自家拉来几麻袋黄豆,选了两头牛开始做实验,等年底出栏宰牛时一看,牛肉果然不一样。专门喂豆浆的牛,雪花状的油脂更多,肉片锃亮,口感也提升了不少。
在王志安的主张下,2017年牛场的所有牛都喝上了热豆浆,虽然成本高了点,肉质的提升让“大瓮牛肉”价格一路高涨,卖50元一斤,一到市场就被抢光。王志安曾算过一笔账,一头牛每天的草料和细粮共投入十六七元钱,按12个月出栏计算,牛肉卖50元一斤,每头牛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
注册商标开办“托牛所”
目前,合作社正在进行“大瓮生态豆浆牛”商标注册,很快“大瓮牛肉”就将有自己的SC认证标识。王志安介绍,大瓮肉牛养殖场满负荷养殖可存栏300多头牛,目前只有160头牛,下一步合作社打算利用剩余的空间,开辟一个“托牛所”,推行托管服务,散养户可以把自家的牛送到这来寄养,出栏后按照比例分割收益。
看到“豆浆牛肉”真能卖上价,联明村不少养牛散户开始学起来,也有一些合作社直接来请王志安当顾问,养殖经验都介绍到了临近的几个县。“这没啥可保密的,咱这技术不怕学,市场是大家的,越是推广影响力就越大,大家的效益也就越好。”王志安说。
现在,哈尔滨有几家食堂和企业都成了大瓮肉牛养殖场的固定客户,王志安定期开着微型面包车送货,过去直接推向市场的模式也逐渐转变为订单销售,更多的时候是供不应求。望着村民们日渐鼓起的腰包,王志安找来大伙,开始研究明年如何扩大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