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桉树的种植区域向冬季更冷的北部扩展,以国家林业局桉树中心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组织多家单位,联合开展了题为“耐寒桉树在华南冷凉地区及澳大利亚的种质资源改良和培育技术研究”的项目(简称:“耐寒桉树”项目)。“耐寒桉树”研究项目使我国桉树的生产区平均北移约300公里,5000多万公顷的林地成为潜在的桉树发展区;使众多原来以栽培松、杉为主的地区,可以用于培育更速生的桉树;使桉树生长速度提高2倍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云南、广西、湖南、福建4个省区,已累计种植耐寒桉树140多万亩,新增经济产值10亿元以上。 该项目进行了耐寒桉树品种的筛选与改良、品种与立地科学匹配、可持续培育技术等研究,解决了耐寒桉树的培育、生产经营等技术问题。不久前,在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成果鉴定中,评审专家一致评定:该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耐寒桉树”项目组在评估我国冷凉地区20年来的桉树引种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一批耐寒能力在零下8℃零下10℃之间、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树种和种源,并将这些树种分为两类,一类为适应我国西南高原地区生长环境的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和亮果桉;另一类为适合在我国南方低海拔地区生长的邓恩桉、巨桉、柳桉和赤桉。

为尽快生产出遗传改良的种子,“耐寒桉树”项目组改造了邓恩桉、史密斯桉、巨桉、蓝桉等4个树种的种子园;同时,根据我国桉树发展的要求,新引进邓恩桉、蓝桉、直干桉、柳桉、赤桉5个树种的遗传材料,在云南、福建、广西、湖南等省区新建13个种子园;并研究和制订了史密斯桉、蓝桉和直干桉在云南,邓恩桉在广西,巨桉在福建,柳桉在湖南的树种改良计划。 此外,“耐寒桉树”项目组还在多个省份建成14个新的耐寒桉树筛选试验点,筛选出本沁桉等有潜力的新耐寒品种;研究了蓝桉、史密斯桉等树种的物候;通过生长调节剂、营养以及林分密度控制,使桉树开花植株率提高1倍;掌握了环境对邓恩桉开花结实的影响,以及亮果桉果实成熟的时间、空间特性。这些成果对桉树种子园的建设、经营、管理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培育技术研究方面,项目组进行了立地的系统评估、可持续经营策略的研究和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通过对4个省份28个地点立地研究,掌握了“耐寒桉树”发展地区的土壤特点、营养特性、生长限制因子;制定了立地可持续经营的策略;研究了以幼林密度、疏伐、修枝控制为主的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 “耐寒桉树”的推广,使桉树在我国的发展得以延伸至经济较为落后的华南北部地区,并把大量发展资金带入这些地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云南,随着桉树资源的增加,桉叶油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桉树的培育、桉叶的采集、桉叶油的提取等环节,增加了40多万个就业机会;在广东,地处粤北山区的龙川县,3年来引进多家民营营林公司,投资3亿多元营造“耐寒桉树”速生丰产林,带动了2万多户农户增收。 为了进一步推广项目成果,项目专家提醒,各地在种植“耐寒桉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选用耐寒树种,不能因为连续几年未出现寒冷天气而放松对选种树种耐寒能力的要求;其次,要注意正确选用遗传材料,对邓恩桉、巨桉、柳桉等树种,在没有经过充分测试的优良无性系之前,应尽量采用来源清楚、特别是经改良的种子苗造林;第三,在选用良种的同时,还要注意培育技术的改善,适当的施肥措施、培育大径材等都可以提高桉树的经营收益。 附件:

相关稿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