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AU

丨韶华氤氲 初心依旧 有态度有情怀的官微平台丨

人物介绍

——记第四届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

园艺学院李灵芝教授

5月19日,由山西农民报发起的第四届“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揭晓,我校园艺学院李灵芝教授,作为扎根基层,科技兴农的代表,获此殊荣。

养殖塑料件_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

李灵芝科技助力阳高脱贫

带领百姓种出了冬茬口高产优质西红柿,为农户带来了可观收入

李灵芝自2017年担任阳高县科技副县长以来,秉持科技扶贫兴农的理念,着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积极推动阳高农业产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打造阳高农业产业新高地。李灵芝在阳高县推广的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实现了番茄的高产量、高品质绿色生产模式,为农户带来了可观收入,实现了当初赴任时,立志扶贫兴农的承诺。

优中选优 派往阳高县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响应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号召,针对国定贫困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实,决定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等,选派一批具有丰富的农、林、农村金融等专业技术背景的专家赴贫困县担任挂职干部,助力脱贫攻坚。

我校作为我省唯一的一所农林高等院校,以科技兴农为己任,积极组织发动,采取自愿申报、组织推荐选拔,好中选优,优中推精,最终向省委组织部推荐了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李灵芝教授等5名专家学者,作为我校助推山西扶贫攻坚的挂职干部候选人。2016年底,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李灵芝被派往大同市阳高县任职科技副县长。

李灵芝主要从事蔬菜栽培、设施园艺、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及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曾留学于世界百强名校、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农业与生命科学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的荷兰瓦赫宁恩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Centers),还曾在埃塞俄比亚援非工作两年,其在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阳高县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设施蔬菜产业规模位列全省前五。长期从事设施蔬菜研究的李灵芝对此很了解,那里也正是她可以一展身手的舞台。

走马上任 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信任

2017年2月16日,李灵芝怀着对“三农”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怀揣科技兴农的无尽期待,到阳高县走马上任。她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县长负责农业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及新技术推广,具体分管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农业开发中心等部门。

可一上任,李灵芝就发现,干事创业光有一身本领和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产业发展首先需要资金,没有资金,任何事情都落不了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最先想到的就是申报科研项目。她回到学校寻求支持,学校要求科研处积极支持李灵芝工作。科研处处长杨万仓经过多方筹划,最终帮助李灵芝争取到了省科技厅“三区”科技人才项目支持。

这个项目虽然只有8万元经费,但对李灵芝开展工作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项目经费虽然不多,解决大问题不行,但可以做一个科技示范点。有了示范点,先让大家看看实际效果,工作就更好推进了。”有了这笔钱,李灵芝觉得自己的技术扶贫工作终于可以启动。

启动资金虽然有了,可科技扶贫的困难也才刚刚开始。阳高地处山西北部,由于交通的缘故,长期以来,当地请惯了北京的专家,老百姓对山西农大来的蔬菜专家不以为意。“一个女同志,是来镀金的吧?”“北京大专家都没有做了的事,她能行吗?”面对百姓的疑惑,李灵芝亲自动手,在龙泉镇绿园现代农业园区,针对园区多年的设施蔬菜品种更新慢、死苗严重、病虫害多、产量低、品质劣的难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第一个科技示范点终于开张了。老菜农看到经她手调理的蔬菜长势旺、产量高、品质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_养殖塑料件

在大棚里为菜农讲解西红柿整枝技术

2018年3月,她去大白登镇调研蔬菜产业情况。在小白登村大泉山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园区,她发现有29个棚撂荒。搞农业的人,最见不得地荒着,“看着就心疼”。心有不忍的李灵芝问合作社负责人张利,“对这些荒着的棚有什么想法?”张利无奈地说,“我们只会建棚,种菜的事我们可不懂。”她话不多说,只一句“我帮你们弄吧”。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承诺,李灵芝希望说动县里的“土专家”和“老菜农”一起干。这样既帮助了张利,也为当地培养了人才。说干就干,她把县里有名气的“土专家”“老菜农”都请来,把她的计划一五一十、苦口婆心地说给他们听,“我出钱,负责技术,大家一起做,利润都是你们的。”可是,没有一个人应承她。她只好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去做工作。看到外面下着大雨,她还来家里请,蔬菜老专家杨有章或许是被她的诚心感动了,说了句实话,“你也不用跑了,你那计划百分之九十九成不了。寒冬腊月,雁北从来没有人能把西红柿红了。而且,我们这儿有句俗话‘冬天不种带花的菜’,更别说果实了”。大家都希望她放弃这个念头。可她不愿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将“土专家”“老菜农”请来开交流会。在第三次交流会上,工作仍然没有推进,她忍不住撂了话,“你们不干,我干!”

“李县长,我相信你,我们一起种吧。”最终只有张利一个人肯跟着她干。张利从未种过菜,他只建棚,原想着棚建起来租出去挣点钱,却没想到没什么人来租。北京的专家也来看过,认为他们的设施条件太简陋了,投入冬季这个茬口价值不大。现在终于有人来帮他们了,张利决定试一试。

那些日子,李灵芝天天往棚里跑,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一步一步地做。到采收时节,看着曾经寸草不生的大棚里种出了高产且质优味美的西红柿,吃过的人都说好,觉着有小时候的味道。一传十,十传百,口碑是最好的广告,商家也纷至沓来,争相抢购。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本是餐桌上的家常菜,却变成了春节期间稀缺的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

手把手教张利种植西红柿

塑料养殖致富项目_养殖塑料件_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

张利操作植保机臭氧灭菌

产品的产量上来了,品质也稳定了,李灵芝随即想到,要给它们做认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这里的番茄产品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当年寸草不生的撂荒棚如今却成了人人都想做的“黄金棚”,菜农们笑了。

张利的合作社园区变成了技术推广的示范点,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新闻50多家媒体纷纷对这一扶贫经验进行了报道和转载,极大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各个乡镇的干部、菜农、园区负责人、技术员都来了,现场观摩,接受技术培训。菜农们动心了,都想跟着李灵芝发家致富,很快她的有机生态型水肥一体化蔬菜生产集成技术,便在阳高县各乡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

撂荒棚变成了黄金棚,采到质优味美的西红柿菜农们笑了

田间调研摸清全县农业现状为决策提供依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申请经费的同时,李灵芝还在快马加鞭地开展另一项工作——实地调研。在她看来,“实地调研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都不知道老百姓的实际情况,怎么开展工作?怎么帮老百姓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山西农大一向秉承“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的理念。农大出来的教授最不怕的就是下地,田间地头是他们最熟悉,也是最亲切的地方,老百姓就是他们的亲人,李灵芝也是这样的。她整天往村里跑,走访农户,去合作社,进园区,一家家地看,一家家地了解。老百姓调侃她,“李县长,您在县政府有办公室吗?”就这样,全县12个乡镇的农业情况都被她摸了个透。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

在阳高县下深井乡下深井村调研大棚甜椒生产

经过调研,李灵芝立足阳高县情,针对全县设施蔬菜发展中面临的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多、商品果产量低、种植品种更新换代慢、设施设备应用少、种植户管理水平粗放等问题,撰写了《关于县域经济中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的报告》《阳高县南瓜规模化生产和加工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关于阳高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阳高县蔬菜预冷库建设的调研报告》,编制了《关于阳高县设施农业扶贫工作的规划(2016-2020年)》,为阳高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同时也为她自己开展工作理清了思路。

李灵芝召集阳高县蔬菜产业相关部门、产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人员,召开阳高县设施蔬菜发展座谈会,就设施蔬菜产业布局情况进行探讨,将工作重点定为着力引导蔬菜产业种植形成区域特色品牌,打造区域“拳头”产业。目标定了,剩下的就好干了,她召集蔬菜产业部门、大白登镇政府、蔬菜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在大白登镇召开座谈会,就提升全县蔬菜产品附加值,打通蔬菜全产业链进行探讨,为阳高县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项目引领 做大产业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阳高县蔬菜产业走上正轨后,做大做强,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是她的又一目标。产业上规模需要资金,需要大量的资金。找资金就成为当务之急。2017年,继科技厅的“三区”科技人才项目后,李灵芝又成功申报了农业厅标准化园区建设项目、财政厅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有了这三个项目的支持,李灵芝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那一年,她在四个园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土壤改良、品种引进、水肥一体化管理、环境调控、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设施蔬菜的全产业链示范推广。2018年、2019年,李灵芝又连续两年申报了科技厅的“三区”科技人才项目。持续不断的项目支持,极大地加速了其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规模。

三年来,她在阳高县龙泉镇绿园现代农业园区、大白登镇大泉山火山生态绿色园区、东小村镇新东村设施蔬菜产业园、云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泉山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冀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发种植养殖综合专业合作社等不同乡镇的日光温室和大棚,成功推广实施了蔬菜有机生态型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

塑料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

在阳高县龙泉镇新和堡村温室技术指导西葫芦生产

在阳高蔬菜产业发展中,她先后引进了200多个新品种,进行了5大项31小项技术创新。运用了新型生物肥料、蔬菜专用基质、生物菌肥、腐植酸、腐殖土、蚯蚓肥等生物材料;采取复合有机基质改良设施土壤、秸秆酿热加热地温、二层塑料幕裙保温、防寒沟泡沫塑料板保温、新型高透光塑料膜增强透光率、高畦内微环境调控、行间秸秆调湿和CO2施肥、熊蜂授粉、臭氧灭菌、黄蓝光诱捕害虫、天敌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番茄植株调整等新技术;引进了水肥一体化控制器、加温管道、CO2施肥系统、LED补光系统、反光幕、电动卷膜装备、防虫网、植保机、轨道运输采摘装备等新设备,形成了高畦栽培、大行距小株距、合理密植等新模式。她的辛勤付出,也换回了累累硕果。在蔬菜生产省水、省肥、省力、省工的同时,收获了高产量高品质、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精品蔬菜。

此外,为更好地提升设施蔬菜自身附加价值,在她的推动下,阳高县整合了四大基础农业产品——蔬菜、杏果、肉类、杂粮的发展优势,倾力建立农产品品牌集群,打造公用品牌引领、企业品牌紧随的“雁阵”发展模式。由她主持实施的设施蔬菜农产品已成功申报了“大泉山”自有企业品牌,打造了“阳高红”西红柿农特产品单品类公共地方品牌系列产品,实现了品牌落地、增值。

2019年,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高度关注“阳高红”蔬菜的发展情况,于2019年先后两次深入大泉山火山生态绿色蔬菜基地,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助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给予了肯定,希望李灵芝将更多的科技成果用于助推乡村振兴。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

张吉福到大泉山火山生态绿色蔬菜基地调研

2019年7月,在大同举办的第五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活动中,“阳高红”系列蔬菜入驻“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科技扶贫馆,在世界影迷嘉年华之大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以“颐品阳高”为主题的各种农品亮相大同市潘家园,国际巨星成龙为“阳高红”蔬菜代言,阳高优质农品备受来自44个国家700多名成龙影迷的青睐,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

成龙为“阳高红”蔬菜代言

科技支撑 让冷寒之地冬季也产出高产优质西红柿

在这些精品蔬菜中,“阳高红”西红柿最为出名。李灵芝自豪地说,“全国在春节前后上市的西红柿里,它的品质是数一数二的,且产量高,质和量兼顾在蔬菜生产上是很难的,而‘阳高红’西红柿做到了。”

隆冬时节的阳高县,室外气温普遍在零下22℃至零下26℃之间,而西红柿是喜温性茄果类蔬菜,生长所需最低温度是15℃。张利坦言,“历史上,阳高就没人在寒冬腊月能把西红柿红了,种出来都是‘绿个蛋’,熟不了,谁种谁赔!别说咱阳高,整个晋北地区,冬天吃的西红柿,都是外调的。”在过去,当地人根本无法想象“大雪”时节大棚里能种出红彤彤的西红柿来,还达到了绿色食品A级标准。可李灵芝硬是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李灵芝克服了气候寒冷、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严重的不利条件,利用了当地高海拨地区昼夜温差大、阳光明媚的有利条件,采用番茄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实现了节水30%以上,节肥40%以上,节省人工50%以上,产出了冬春季上市、果实肉质沙、口感好、色泽亮、糖度高(大果番茄大寒时达6.4%)、水分少、商品率高、货架期长(常温可放置15天以上)的番茄。其中,秋冬茬番茄亩产量达到了2万斤,均价每斤13元,亩收入20万元。、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_养殖塑料件

在大白登镇小白登村指导菜农番茄田间生产

李灵芝在阳高县示范实施的番茄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推广与应用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农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晚报、三晋都市、山西电视台、大同晚报等50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受到了多方关注,对阳高的蔬菜产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19年度,李灵芝荣获了“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干事创业 学校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我在阳高的工作,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是我干事创业的底气。”除了日常的关心、申报项目时的鼎立支持外,李灵芝去阳高的第二年,山西农大就与阳高县政府举行了校县合作对接会,科技助力阳高县农业产业发展,这无疑给李灵芝打了一剂强心针。

养殖塑料件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

2018年4月,校领导马建平、尉安英率队

赴阳高县对接校县合作事宜

三年来,她立足阳高县情和发展的实际,与山西农大成功对接了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技术示范项目,功能小杂粮黍、高粱、谷新品种引进与示范项目,猪、羊新品种引进与养殖新技术推广项目等,使农大专家与阳高扶贫产业“拉上手”,成功实现了产业布局在哪,技术跟进就在那的无缝衔接。

2019年,她协助山西农大园艺学院师生赴阳高县开展“助力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成功推动大泉山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基地成为“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将山西农业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于大泉山火山生态绿色蔬菜园区,使阳高县成为山西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和教师项目实施基地。

围绕蔬菜、杏果、畜牧、小杂粮四大支柱产业,她推动阳高县人民政府与山西农大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建立了博士工作站。此外,依托山西省“三区”人才支持专项,她组织山西农大教师及学生团队在阳高县的7个乡(镇)17个示范点,开展了2950亩有机生态型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被省科技厅评选为优秀项目送到了科技部。同时,她为大同市宏鑫岩棉公司引进了赵春江院士,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使院士工作站成功落户大同,为大同地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忘初心 阳高百姓永远是我的亲人

今年,李灵芝圆满地完成了三年前省委省政府交给她的使命,离开了阳高县科技副县长的岗位,重新回到了学校,回归了家庭。

三年来,在阳高县科技扶贫的同时,她没有丢下自己的研究生不管,给学生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按时按点检查辅导学生。把本科生和研究生们带到阳高,作业书写在田间地头。一个个精准数据的测试,一篇篇科研论文的发表,就是她们劳动的真实反映,而且也极大推动了当地农业科技的提升。对她来说,工作再累再苦,不能耽误学生,自己多辛苦一点,学生们就能进步得更快一点,“虽然在扶贫,但咱还是老师,要对学生负责,不能耽误学生。”

塑料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

学生在阳高试验基地学习

致富养殖塑料项目介绍_养殖塑料件_塑料养殖致富项目

学生们在田间测试记录数据

三年前,她的孩子正值小升初,同为园艺学院教师的爱人工作也很繁忙,在孩子初中择校时,她选择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而问起寄宿学校怎么样时,孩子的回答居然是,“我终于能按时吃上饭了!”三年来,有时间的时候,她会周末回太原接上孩子,再回到太谷的家里给孩子做顿好吃的,一家三口团圆一天,再把孩子送回太原,启程回阳高。由于交通不便,坐火车、倒汽车,去一趟阳高,单程就要8个小时。她的父母亲身体不太好,过去她还能时不时地回去看看。这三年,她更多地只能通过打电话问问他们的状况。虽然每次父母都说没事,但她知道那只是不想给她添麻烦,让她能安心工作。不能总陪在家人身边,让她觉得亏欠家人很多,她也掉过泪,可回阳高的脚步,她从未迟疑过。

就在记者采访李灵芝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李老师就接到了好几通阳高百姓打来的电话,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希望她帮着解决。“我现在虽然回来了,但我正在阳高建博士工作站试验基地,我还会常回去。我不能丢下阳高的百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