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初夏时节,平罗县头闸镇处处见绿,花草树木蓬勃生长,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此时,农民也抢抓时令,翻地、施肥、灌水、栽苗、搭架……家家户户都忙碌在田间地头,加强作物的管理,为新一年的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10.jpg

近日,在平罗县头闸镇双渠村制种园区里,村民周波家的地里热闹非凡,170多名群众正忙碌着,有的负责铺膜、覆土,有的负责开孔、栽苗,还有的负责搬运种苗、踩实土壤,大家分工有序,忙而不乱,田野里不时传出他们的欢声笑语。

“这两年,我们在制种上尝到了‘甜头’,制种面积越来越大,大家按照老传统‘并工’种田,不耽误农时,还很出活,大家一起种、一起收、一起致富,邻里关系越来越好了。”周波高兴地说,他今年种了七亩订单制种蔬菜,每亩政府补贴200元,制种企业补贴100元,种苗也由企业提供,不用担心价格和销路,没有了后顾之忧,周波发展制种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据了解,双渠村制种产业发展早、有经验。近年来,该村借助头闸镇“制种之乡”的名片发展制种产业,建设制种产业核心区。

“我们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帮助村民联系制种企业、选优制种品种、推行订单种植,引导群众自发组织开展联种联收,统一栽植、统一灌水、统一调苗,3天就能完成园区全部的种植任务,让群众种植有保障、心里有底气。”双渠村党支部书记石生平介绍说。

2022年,双渠村发展制种1100余亩。今年,该村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计划种植架豆、杂交西瓜、杂交茭瓜、辣椒、西红柿等30多个品种共计1300余亩,全部采取订单种植,预计每亩收益达到6000余元,整个制种园区收益有望超过800万元。

“今年以来,头闸镇以制种产业为核心,突出提档扩规,持续做亮‘制种之乡’产业名片,在科技、优质、高效、融合上发力,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头闸镇党委书记赵冬梅说。头闸镇先后与武汉大学、宁夏农垦集团、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合作,落实院地合作项目600亩;与先正达、北大荒种业等企业通过“订单种植”落实西瓜、黄瓜等杂交制种500亩,落实200亩以上制种园区7个,带动全镇制种面积达1.2万亩。

近年来,平罗县把种业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种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扩大制种规模、提升种子品质、补齐种业短板,加快建设了以头闸、黄渠桥、陶乐为核心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制种产业迅速壮大,有力推动了平罗县由制种大县向制种强县迈进。

在东永惠村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里,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栽植瓜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我们年龄大又没啥技术,政府帮我们将土地流转出去,我们既可以拿到流转费,又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圈里还养着羊,能拿到好几份收入,日子过得一点也不差。”村民李俊仁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

据了解,今年,东永惠村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引进深圳市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连片种植高端樱桃番茄300余亩,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我们根据前期考察了解到,东永惠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种出来的樱桃番茄口感非常好。而且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村党支部也很给力,积极协调劳务人员,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发展产业,计划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深圳市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东永惠村突出组织保障,强化支部引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优势,走好共建共融共享发展新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对此,东永惠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军心里早就算好了一笔账:“栽植、打杈、搭架等基础田间管理工作会持续近两个月,每天稳定用工约60人,采摘期持续40余天,每天稳定用工300余人,按照平均每人每天120元计算,就近促进农民增收接近200万元,务工人均增收接近1万元。”

近年来,头闸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制种产业为核心,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着力做好“一村一品”“特”字文章。西永惠村借助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字招牌”,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样板;双渠村依托制种产业园发展制种产业;裕民村发展“裕民甜瓜”种植产业;东永惠村推行规模化辣椒、番茄种植;邵家桥村引进北大荒农服集团,通过村企协作打造高效节水示范区;永惠村引进千叶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优质饲草产业。

头闸镇通过“现代种业融合示范区”“草畜一体化示范区”和“高效节水示范区”三大示范区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种植、振兴乡村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记者周丽华文/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