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有香囊,其分泌和贮存的麝香有“软黄金”之称。由于长期屡遭非法捕杀,致使林麝数量急剧下降。林麝,已成为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今天取了260克麝香,差不多能卖16到17万呢!”3月27日,凤县平木镇刘家庄村林麝养殖户周小宁,端着刚取出的麝香乐得合不拢嘴。

凤县是陕西省重要的林麝栖息地,10多年来,凤县坚持林麝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走上了一条林麝保护和农民致富“双赢”之路,让原来不足百头的林麝,发展到如今的5400多头,占全省存栏总数的70%、全国50%以上,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养殖基地。

从非法捕杀到合法养殖

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凤县野生林麝数量在千头以上。从80年代开始,由于全国麝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每克麝香由过去10元迅猛上涨到现在的400至600元,比黄金还贵。在利益驱动下,非法猎杀野生林麝日益猖獗,致使数量直线下降。

“至2000年,凤县野生林麝种群数量已不足百头。”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忠杰说,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凤县提出了“野生林麝保护与家庭养殖”双轮驱动保护模式,一方面加强野生林麝监管巡查保护,一方面鼓励农户在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专业化养殖公司旗下建立养殖分场,并对养殖的林麝进行信息登记、跟踪记录和终身标记。

经过多年实践,凤县摸索出林麝野生变家养、驯养、繁育、活体取麝等经验,加上县上出台了繁育一头仔麝补助1000元、从外地引进一头补助3000元、新建100间圈舍补助5万元等多项扶持政策,很快使林麝养殖规模和数量逐年扩大。目前,全县养殖林麝5400多头,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养殖基地。

为了防止种群退化,凤县每年与四川片仔癀公司实行林麝种源调配和置换,并对每个林麝进行人工标识,建立谱系档案,防止近亲繁育,以保证种群质量。“如今,林麝可是咱农民致富的金娃娃。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好自己。”留凤关镇温江寺村林麝养殖户阮小平如是说。据悉,目前凤县山里就有300多座规范化人工养殖场,遍布9镇43个村。

养殖户平均增收12万元

据凤县科技局局长来彦平介绍,在2005年以前,由于繁育技术、麝香质量控制、疫病防控等养麝关键技术难题尚未完全掌握,死亡率高、不孕不育等问题,使养殖户伤透了脑筋。当时,全县养殖户只有28户,存栏324只,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并不高。

为打破这一局面,凤县积极与省动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分别成立了林麝科学研究示范基地、养殖技术研究中心,使林麝种质繁育、麝香提取等关键技术,逐步被养殖户掌握。同时,该县还先后引进四川逢春制药公司、片仔癀麝业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养殖科研企业,投资建设林麝半放养基地和繁育中心,带动当地农户养殖林麝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目前,全县已拥有9家林麝养殖公司,林麝科研机构8家,规范化养殖基地40多座,家庭养殖分厂350余座,参与林麝养殖农户达351户。仅去年,凤县麝香产量就达23800克,新繁育林麝1215头,产值达4375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12万多元。

规避养殖风险刻不容缓

据了解,雄麝从1岁就开始分泌麝香,3到13岁为分泌旺盛期,每头雄麝一年平均可分泌麝香20克,按照每克400元计算,一头雄麝一年可创造经济价值8000元。而一头母麝一年最少可产1头麝仔,按照调配价格每头麝仔达3万元。

高利润吸引着大量养殖户进入林麝领域,致使麝仔供不应求,一头麝仔调配价格从最初的6000元上涨到3万元。价格的不断抬升,致使该产业养殖风险不断增加,是否会产生“泡沫化”,成为养殖户最担忧的问题。

为了避免仔麝调配价格无序抬升,凤县养殖协会制定出台了林麝种源调配指导价,林麝调配必须由养殖公司向县林业局提出申请,并且进行备案管理,对私自调配或恶意抬高调配价格的,取消养殖资格,问题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同时,麝香的提取要在县林业局的安排和监督下,由养殖公司统一进行,取出的麝香登记后封存,然后申报省林业厅,经专业人员审验后,粘贴绿色标识,方可统一向有资质的医药企业销售。

目前,全国麝香产量不足市场需求量的二十分之一,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眼下,凤县林麝养殖还只是初期发展阶段,如何规避养殖风险,尽快做强做优林麝产业,让林麝产业在保护中释放更大“红利”,仍是急需破解的课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