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牡蛎产业迅猛发展,到2017年,全省牡蛎养殖面积增加到52.4万亩,年产量达91万吨,由于牡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养殖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牡蛎产业已成为山东省海水养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乳山牡蛎”,作为推动山东省牡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凭借其优异的品质、响亮的品牌,红遍大江南北。目前,乳山市牡蛎养殖面积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一产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均居首位,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牡蛎之乡”。
在山东省牡蛎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一是牡蛎良种相对较少,且覆盖率不高,传统养殖品种退化,死亡率升高、生长减缓、规格偏小;二是普通牡蛎因夏季排浆无法出售,牡蛎上市存在空档期;三是牡蛎品相、品质不高,高端市场长期被进口牡蛎垄断。为解决上述问题,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作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创新团队威海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单位,发挥团队科技力量,依托“乳山牡蛎”的资源和品牌优势,从引进牡蛎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找突破口,于2015年在乳山市首次引进单体三倍体牡蛎开展试验养殖。
单体三倍体牡蛎是运用四倍体牡蛎和二倍体牡蛎杂交生产出单一游离、无固着基的全自然100%三倍体牡蛎,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且具有抗病力强、壳型好、品质优、育性差,一年四季鲜美肥满、均可食用等特点,国内外高端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逐渐地得到养殖户和市场的认可,目前,该品种在乳山市推广面积达1万余亩,在山东省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现将单体三倍体牡蛎浅海筏式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
选 择 水 域 开 阔 、 潮 流 通 畅 、风浪较小、饵料丰富的海区,大潮期低潮时水深为6m~20m,水温为-3℃~32℃,盐度在25~32,pH值为7.9~8.5,海底坡缓,底质为泥质、泥砂质或砂泥质。水质应符合NY5362-2010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
环境条件的规定。
二、筏架的结构及设置
筏架由浮绠、浮球、橛缆、木橛或水泥坨、保育网袋、网笼、牡蛎塑型笼、浮球绑绳、吊绳和坠石等组成。
保育网袋为聚乙烯材质,展开规格为50cm×25cm,网目数为14目~18目。
网笼分暂养网笼和养成网笼,均 由 网 衣 和 格 片 组 成 , 网 衣 为 聚乙烯材质,暂养网笼网目大小约为0.8cm~1.4cm,养成网笼网目大小约为4cm~4.5cm,格片为0.8cm厚的灰色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盘,板面上有多圈孔径约为1cm的圆孔,格片直径≤32cm为宜,间距14cm~16cm,格片8层~10层为宜。
牡蛎塑型笼是以聚丙烯树脂为材料的塑料笼,由笼体和浮子组成,笼体为80cm×50cm×10cm的长方体,网目大小约为2.2cm,笼体下方绑有2个直径10cm、高80cm的圆柱型浮子,其原理是将牡蛎塑型笼绑于筏架上,浮于水面,通过海浪和潮汐的作用使其不停地摆动,使笼内的牡蛎不断翻滚、摩擦,从而逐渐塑造出好看的壳型和较厚的外壳。
筏架根据养殖区流速大小设置,筏向与流向呈45°~90°角,每台筏架有效长度≤100m,筏架间距≥12m为宜。筏架通过在海底打木橛来固定,打入海底3m~4m的深度,在橛下端二分之一处绑好橛缆,橛缆的长度一般是水深的2倍,风浪、海流较大的海区为2.5倍~3倍,以筏架在高潮时也能保持较为松弛的状态为好,且能够随风浪有一定的浮动幅度。绑缚浮球的绳扣要结紧结死,绳索与筏绠的衔接处要绑紧,浮球间距为1m~1.5m。网笼或保育网袋串以1m~1.5m的间距吊挂在浮球之间的筏绠上,吊绳要绑紧防止其左右滑动,造成网笼或保育网袋串绞缠打结。注意每个生产作业区不宜超过2000亩,作业区之间应保留60m~100m的航道。
三、养成方式
单体三倍体牡蛎养殖方式为浅海筏式笼养,养殖周期为6月到第二年的12月。养殖前期,将小苗装入保育网袋挂于筏架,养殖15天~20天,根据苗种的生长情况及时分苗,小规格苗种(规格3cm以下)继续装入保育网袋进行挂养,大规格苗种(规格3cm以上)装入暂养网笼进行挂养。待暂养网笼里的苗种长到6cm以上时,再分苗,将苗种装入养成网笼进行养成。走高端市场的牡蛎,需要在出售前30天~60天,装入牡蛎塑型笼挂入海区进行“塑型美容”,达到上市标准才可出售。
(一)苗种的挂养
1.苗种来源
每年的6月份,从苗种繁育厂保苗基地购买体表干净、附着物少,大小均匀的单体三倍体牡蛎苗种,规格≥0.5cm,每袋保育网袋装有苗种250粒~300粒。
2.苗种运输
通过使用制冷箱式货车,采用干运法将苗种从保苗海区运至养成海区,运输温度20℃~22℃为宜,运时在48h以内。
3.挂养方法
在阴凉处用海水将苗种冲洗干净,同时去除红螺、枝螺、海鞘等敌害生物,然后将苗种装入网目数为14目~18目的新保育网袋,每袋装200粒,以15袋~20袋为一组绑在吊绳上,挂于筏架上,沉入水下保持每一串保育网袋最顶端距水面0.5m~1.5m,每组间距为1m~1.5m。
(二)日常管理
1.检查筏架
每隔3天~5天到海区巡查,检查浮筏、浮子、吊绳、网笼及保育网袋等的牢固程度,确保每台筏架松紧一致,保证生产安全,保持各个网笼或保育网袋组保持在同一水层。
2.调节养殖水层
网 笼 或 保 育 网 袋 串 顶 端 根据 养 殖 区 水 深 , 平 时 水 层 保 持 在0.5m~1.5m,在高温期及海洋生物大量附着的季节,应适当调至1.5m~4m深水层。大风浪来临前,应将整个筏架下沉或进行吊漂养殖。
3.分苗
单体三倍体牡蛎养殖过程一般经过四到五次分苗。刚买回来的小苗装入新的保育网袋,挂养15天~20天,长到1.5cm~4cm,此时按照规格大小进行第一次分苗。3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装入暂养网笼,每层放17个~20个,在网笼底部系上坠石,挂养45天~60天。小规格苗种继续装入保育网袋,每袋装40粒~60粒,挂养40天左右,基本能长到3cm以上,然后装入暂养网笼养殖。当暂养网笼内的大部分苗种达到6cm以上时,按照规格大小进行分苗,6cm以上的苗种装入养成网笼养殖,每层放12个~15个,6cm以下的苗种继续装入暂养网笼养殖,养殖40天左右后,基本达到放入成养网笼养殖的规格。牡蛎在成养网笼养殖期间,根据其生长情况可再进行一次分苗。
4.防风
养殖期间应注意天气的变化,强风来临前,应注意筏架的浮力不要过大,可采取减漂、压石等办法对筏架进行防护。强风过后,要及时检查抢修,扶植被埋没的固着器材,修整受损设施。
5.防沉
定期巡查海区,随着牡蛎的生长,应适时增加浮漂,防止因网笼过于沉重,造成设施下沉。
6.牡蛎塑型
为生产出壳型美观的高端牡蛎产品,需将规格、出肉率达到上市标准的牡蛎装入牡蛎塑型笼挂于海区进行塑型养殖,塑型期一般为30天~60天。根据牡蛎规格的大小,每笼装40个~60个,保持笼间距1m~1.5m。
7.应急处理
当毗连或养殖海区有赤潮或溢油等污染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避免牡蛎受到污染。如果牡蛎已经受到污染,严禁上市销售。
四、收获
从次年的7月开始,单体三倍体牡蛎陆续达到上市标准,即规格达到100g以上,出肉率达到15%以上,壳型规则、美观,形似“元宝”。根据牡蛎的生长情况及市场行情,收获可持续至12月。
五、效益分析
正常情况下,单体三倍体牡蛎亩产量约为760kg。由于单体三倍体牡蛎壳型美观、品质优良,十分适合高端单壳生食市场,其经济价值很大,售价约是普通牡蛎的一倍多,平均可达30元/kg。每亩的养殖成本主要有苗种成本约1150元、人工成本约2600元、物资成本约1480元、燃料和海域使用金成本约130元,合计约5360元,每亩纯收益为1.74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六、结论
通过实践证明,单体三倍体牡蛎浅海筏式生态养殖模式有诸多优点。单体三倍体牡蛎抗高温、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较普通牡蛎提高30%以上;同时其育性差,在夏季不排浆,品质如一,可正常上市,有效填补了牡蛎供应空档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应用该养殖技术生产的牡蛎壳型好、品质优,可进军高端单壳生食市场,打破高端市场被进口三倍体牡蛎垄断的局面,经济效益显著。为了塑造良好的壳型、提高牡蛎出肉率,该养殖技术通过减少每个网笼的装苗量来进行低密度养殖,对维护养殖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三倍体牡蛎的不育性,避免了牡蛎繁殖季节排浆对养殖海区及周围海区产生的污染,生态效益显著。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如何生产出壳型更好、品质更优的牡蛎,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下一步可通过研发塑型更有效、操作更简易的高效牡蛎塑型养殖笼来进一步提升牡蛎的品相和品质。其次,如何降低因夏季海区附着物过多对小规格苗种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来提高苗种度夏的成活率,下一步可探索通过下沉养殖笼、延后投苗时间、投放大规格苗种等方式来改善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