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 B52 备案号:DB2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23/T 1241—2008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2008-03-10发布2008-04-10 实施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23/T1241—2008前言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英、孔令杰、尹海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DB23/T1241—2008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体无公害养殖泥鳅商品鱼的环境要求、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池塘、稻田、网箱养殖泥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5 无公害食品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养殖环境 3.1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 池塘养殖 4.1.1 池塘条件2应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池塘,以水泥池或土池为好。水泥池面积以150m~22 300m为宜。土池面积不宜超过30000m ,底质以黏土为佳,不宜为沙质土。池深80㎝~100㎝,底层淤 泥15㎝~20cm,水深保持在30㎝~50㎝。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4.1.2 池塘准备 4.1.2.1 堤坝建设养鳅池四周应用水泥、砖、塑料板或黏土等材料修建防逃墙或设防逃网,高出水面30cm 以上。池 埂如用黏土修建,则用铁皮加固为宜,并埋入地下30cm。 4.1.2.2 集鱼坑为便于捕捞,宜在排水口附近或池中央修建集鱼坑,其大小为3m~5m ,深度在30cm~50cm。或在2 2 近注水口附近的池底修建鱼沟,面积约为池底的5%,低于池底30㎝~35㎝。1DB23/T1241—2008 4.1.2.3 注、排水口注、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尼龙筛绢作拦鱼栅,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注水口应高出水面20cm 以上。 4.1.2.4 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10d~15d,要按SC/T 1008的规定进行清塘消毒。

4.1.2.5 水质培育消毒后,施0.30 kg/ m~0.45 kg/ m 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池水加至30cm。待水2 2 色变绿,透明度为15cm~20cm 后,即可投放鳅种。有机肥应符合NY/T394 的规定。 4.2 鳅种放养 4.2.1 鳅种来源鳅种可来源于人工繁殖或野生。外购鳅种应经检疫合格。 4.2.2 放养5 月上旬,当水温达到10℃左右时,即可放苗。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 体长5cm~10cm。鳅种的放养密度为10尾~30尾/m 。在养鳅池中可适当搭养草鱼、鲢、鳙等中上层鱼2 类夏花鱼种,放养密度2尾/m~3尾/m ,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鲫等。2 2 4.3 投饲 4.3.1 饲料种类泥鳅为杂食性。可投喂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猪血 (粉)等动物性饲料及谷物、米糠、 豆粕、小麦粉、麸皮、豆渣、蔬菜、草浆等植物性饲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为30% 的人工配合饲料。饲 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5072的规定。泥鳅的摄食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植物性饵料占摄食总 量的 60%~70%;水温20℃~23℃,摄食的动、植物饲料各占一半;水温23℃~28℃,摄食的动物性饲 料占 60%~70%。

生长期内应根据水温的变化,适当调整动、植物饲料的比例。 4.3.2 投饲量水温15℃~25℃,日投饲率为2%~5%;25℃~30℃,为5%~10%;30℃以上或15℃以下,则不喂或 少喂。 4.3.3 投饲方法日投饲2次,上午9 ∶00~10 ∶00 投喂30%,下午15 ∶00~16 ∶00 投喂70% 。饲料做成团状或块状 粘性饵,投放在离池底3cm~5cm 的食台上,切忌撒投。经常观察泥鳅吃食情况,以1h~2h内吃完为好。 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 4.4 日常管理 4.4.1 水质调控 4.4.1.1 施肥泥鳅喜肥水。鳅种下塘后,要根据水质肥瘦合理施肥,以增加枝角类、昆虫幼体、丝蚯蚓、藻类以 及水草等天然饵料。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15cm左右。一般15d~20d 追肥一次,每次施用有机肥500kg22 /hm~800 kg/hm 。不可施化肥。 4.4.1.2 注水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水深保持在50cm~80cm。一般情况下,每7d~10d 换水一次,每次换水 量为水体的20%~30%cm,使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水温达30℃时应勤换水,并增加水深。

当水色过 浓或泥鳅常游到水面 “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4.4.1.3 巡塘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时观察饵料投喂后的摄 食状况;应经常检查注、排水口以及池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雨天应加倍注意。 4.5 捕捞 4.5.1 流水刺激法2DB23/T1241—2008在注水口附近池底铺设网目为0.5cm~1.0cm的网片,并将四个网角结绑提绳。然后从注水口缓慢注 水,利用泥鳅喜逆水逃逸的特点,待一段时间后提起网片,将其捕获。 4.5.2 饵料诱捕法将炒香的米糠防在鱼笼或其它小型网具内,置于集鱼坑、鱼沟等处,引诱泥鳅进入而捕获。泥鳅多 在夜间摄食,因而此法宜在夜晚使用。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因泥鳅停食而不宜使用。 4.5.3 排水捕捞法将池水抽干,泥鳅会集中于集鱼坑或鱼沟中,可用抄网捕获。水温低于10℃或高于34℃时泥鳅会蛰 伏于底泥中,此法不宜使用。 5 稻田养殖 5.1 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 5.1.1 稻田选择2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降雨时不会溢水的田块。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000m 左 右为宜。

5.1.2 田间工程养鳅的稻田田埂要加高加固夯实。田埂应高出稻田水面20cm~30cm,或在田四周加插塑料板、木 板、聚乙烯网布或塑料布等防逃墙。进、排水口宜设在稻田的斜对角,以防注水时产生死角,并应有拦 鱼网包围。田内应挖 “十”字形或 “日”字形鱼沟,沟宽50cm~60cm、深40cm~50cm;鱼溜一般设在 注水口通往鱼沟处,面积为3m~5m 。鱼溜和鱼沟的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5%~10%,便于夏季高温、2 2 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作为泥鳅的栖息场所,同时易于集中捕捞。 5.2 施肥培水鳅种放养前,应在鱼沟、鱼溜中施足基肥。施经发酵的有机肥0.4kg/m~0.5kg/m ,以培养饵料22 生物。此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追肥,追肥量一般为0.15 kg/m 。不可施化肥。2 5.3 鳅种放养放养时间上应做到“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插秧后10d进行。一般放养规格3cm~5cm的鳅种5尾 22 /m~10尾/m 。鳅种来源同4.2.1。 5.4 投饲当天然饵料不足时,要投喂鱼粉、动物肝脏、绞碎的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豆粕、玉米粉、麦 麸、米糠、蔬菜等植物性饲料。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

鳅种放养第一周一般不用投饲。一周后,每 隔3d~4d 投喂一次。一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2 次,上午9 ∶00~10 ∶00 投喂30%,下午 15 ∶00~16 ∶00 投喂70%,日投饲率3%~8%。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2h 内吃完为宜,超过2h 应减 少投喂量。水温降至15℃以下停止投饲。初期投饲采用撒投法,即将饲料均匀撒在田面上,以后逐渐 缩小食场,最后将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鱼沟中,以利于泥鳅集中摄食和捕捞。 5.5 日常管理 5.5.1 巡田应坚持每天早晚巡田,检查防逃设施和鱼的活动情况。在大雨涨水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泥鳅逃出田 外。 5.5.2 水位及水质调节稻田水深保持在10cm~20cm,水位应根据水稻或泥鳅的需要适时调节,从插秧到分蘖,用水要适当 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稻拔节期要适当加深水位。每隔20d左右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按鱼沟面 积计算,生石灰用量为75kg/hm~120kg/hm 。2 2 5.5.3 稻田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和NY 5055的规定。 5.6 捕捞3DB23/T1241—2008同4.5.2和4.5.3。 6 网箱养殖 6.1 网箱材料与面积2网箱采用聚乙烯网片制成,一般用竹杆或铁筋做框架。

商品鳅饲养箱网目为0.5㎝,面积10m~30 2 m 为宜。网箱高度应因地制宜,一般浮式为1.2m,卧式为 2.0m。 6.2 网箱设置网箱应设置在水质活爽、溶氧较高的水域,如池塘、河边、水渠及湖泊浅水处等水体。卧式网箱箱 底着泥,箱内应铺 10 ㎝~15 ㎝ 的泥土或适量的水生植物。浮式网箱用圆柱体的泡沫或铁皮桶作浮子, 网箱底部四个边角用石头或铁块作沉子,使网箱能随水位涨跌而升降。网箱之间的距离以3m~4m为宜。 在鱼种放养前3d~5d将网箱放入水中,使网箱壁附生藻类以保持光滑,以免擦伤鱼体。 6.3 鳅种放养鳅种入箱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此时水温比较低,鱼种不易受伤。放养密度以200尾/m~300尾22 /m 为宜,鳅种规格为3㎝~5㎝。可根据水体肥度适当调整放养量。鳅种来源同4.2.1。 6.4 投饲网箱养鳅基本依靠人工投饲。饲料种类同4.3.1。日投饲2次,上午9 ∶00~10 ∶00 投喂30%,下 午15 ∶00~16 ∶00 投喂70%。日投饲率为4%~10%。水温降至15℃以下停止投饲。 6.5 日常管理勤刷网衣,保持水流通畅,并使足够的浮游生物进入箱内,为泥鳅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经常检查 网衣,防止泥鳅逃逸。及时清除食台残饵,保持网箱内水质清新。注意水位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 病害防治 7.1 疾病防治 7.1.1 防治原则疾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产生公害为原则,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 药。 7.1.2 疾病预防 7.1.2.1 鱼种消毒鳅种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可用30g/L~50g/L的NaCl溶液浸洗10min~20min,或用10mg/L的高 锰酸钾浸洗20min~30min。 7.1.2.2 环境消毒高温季节或鱼病流行季节,每7d~10d 应对食场进行消毒,可用250g漂白粉加适量水溶化后泼洒,22 也可在食场附近用漂白粉挂袋消毒;每15d~20d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75kg/hm~120kg/hm 。 7.1.3 疾病治疗泥鳅的常见病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气泡病等。应定期检查鱼体,发 现鱼病对症治疗。药物的使用和休药期应符合NY 5070 和NY 5071 的规定。 7.2 敌害防治 7.2.1 防止危害性生物入侵泥鳅的敌害生物主要有蛙类、鸟类、鼠类及肉食性鱼类 (如鲇、鳜和乌鳢)等。养鳅环境必须设 置防护设施,以防止危害性生物入侵。应清除肉食性鱼类,严防注水时混入。 7.2.2 防止农药和公害物的流入凡是喷洒农药后的农田排放水、污染的工业用水及含有公害物的生活污水等,严禁流入养鳅水体。 养鳅的稻田应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4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