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是农作物的天敌,令农民群众深恶痛绝。可是在鄄城县临濮镇北董庄村,62岁的董学才却将蝗虫请到家里来“做客”,并在自家的耕地上建起了大棚养殖蝗虫。

董学才养蝗虫绝非偶然,以前一直搞运输,一年到头东奔西走,走的路多,见的世面也广。偶然的一次机会,董学才看到潍坊有人养蝗虫,这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随着深入了解,董学才发现蝗虫养殖用工少、无污染、无病害,技术要求不高,是低投资、高收益、零风险的致富新途径,于是下定决心养蝗虫。

今年开春,董学才开始张罗起自己的“事业”,投资6万元在自家地里建起了四个养殖大棚,并引进了蝗虫苗,“这养蝗虫投资很少,俺就是建大棚、买苗花了一些钱,喂蝗虫不花钱。”董学才告诉记者,“蝗虫主要吃青草、麦秸、麦麸等。青草是我自己去野外割的,麦秸、麦麸家里有的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董学才摸索出了经验:喂草要喂没沾露水的尖叶草,否则蝗虫吃了会得病。喂食蝗虫要掌握两个时间段,上午六点半到九点半,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只要这两个时间段不缺草,这蝗虫就长得快。”

40天后,董学才第一茬蝗虫出棚了,个个“膀阔腰圆”,体长超过5厘米,一过秤,每个棚少说也得收获400斤,“现在市场上蝗虫的价格在15到20元一斤,俺这一棚蝗虫少说也能挣个6000元。”由于一年能养五茬蝗虫,随着规模的扩大,董学才今年挣个十几万元没问题。良好的收益和前景,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据了解,董学才养的蝗虫学名叫“亚洲飞蝗”,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富含甲壳素,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是餐桌上备受青睐的“绿色食品”。“这种蝗虫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不成问题。”根据董学才的介绍,他的蝗虫只要一到出棚的时间,就会有人来收购,根本不用为销路操心。说起销售,董学才也有“烦心事”,在前段时间,他曾经接触过南方的一家工厂,“要一茬出5吨,人家才来收购,咱这规模太小,不行。”说话间,董学才充满遗憾。

初战告捷的董学才信心倍增,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由于一对蝗虫一次能产下三四百个卵,董学才不愁没虫苗,“今年俺准备再建12个大棚。”说起未来的打算,董学才说:“自己的力量终究有限,俺准备带领乡亲们都来养蝗虫,形成规模,大家一起致富。”通讯员 房正 王文爽 记者 焦同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