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度适用化肥;
2.温室农业废旧塑料白色污染;
3.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七、其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八、地膜覆盖的优点:
1.保水:减少水分蒸发
2.保土:减少(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3.保温:减少地面热量散失
4.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
5.增加反射光,利于瓜果着色
九、秸秆覆盖的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减少土壤侵蚀;
2.积雪保墒;
3.提高土温,防止冻害;
4.抑制土壤盐碱化;
5.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十、鹅卵石对作物的影响:
1.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
2.防止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减轻次生盐碱化
3.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十一、某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生态问题(盐碱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2.人类过度投入农药化肥造成农产品污染
十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兴农;
3.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4.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6.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生态农业。
十三、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因素
1.农产品的产量规模;
2.品种的独特性稀缺性;
3.农产品的质量品质;
4.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5.上市时间(早或晚均有优势)。
十四、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
1.气候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积累
2.土壤条件:土壤肥沃,土层厚含有某种微量元素;
3.病虫害少:温差大/气候干旱/低温;
4.绿色生产,水质好,污染小
5.技术条件:优质品种,技术先进。
十五、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光照(强度,时数);
2.热量及昼夜温差;
3.降水(强度、季节性);
4.气象灾害。
十六、某地区农业远离市场的原因: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十七、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1.俄罗斯复种指数低:纬度高,农业生产的热量不足
2.中国复种指数高: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人均耕地少
3.澳大利亚复种指数低: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混合农业区,小麦牧羊交替进行,实行休耕轮作制。
十八、山谷风对农业的影响:
1.谷风将山谷温度较高的气流带到山坡,增温,使山坡上果树发芽开花期提前
2.夜间,山风从山顶吹向山谷,降低坡面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
3.增大坡面昼夜温差,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
4.谷底易发育河流,水汽充足,吹谷风时,水汽易成云致雨,多雨雾天气,有利于坡面作物生长。
十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二十、循环农业的作用:
1.减少废弃物,提高利用率。
2.沼气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砍伐树林。
3塘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土地退化和污染。
二十一、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等的效益
案例1: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二十二、某农产品综合产业链的作用(意义):
1.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4.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
二十三、生态农业园的好处?
1.延长产业链,增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增加社会就业
4.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沼气能源,植被破坏少;使用有机肥料,实现绿色优质
5.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十四、分析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意义
1.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2.调整了产业结构,建立良好的生产结构;
3.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4.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5.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了综合利用。
二十五、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现问题)
案例: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2.(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3..(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
4.(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二十六、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案例1:温带季风气候(黄准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③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④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案例2:孟拉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①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②(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热带季风气降水变率大)如果雨季来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二十七、农业中的塑料薄膜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常会用到塑料薄膜。地膜覆盖栽培又叫护根栽培,就是将一层薄膜铺设在地表以促农作物生长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能起到保温、保湿、防止土壤板结和肥料流失、灭草、防虫等综合作用,从而改善和调节农作物核心生存的土壤环境,可以使农作物成熟早、品质好、增产。
1.农业中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
塑料薄膜在农业中的作用主要有"提高土温、保持土壤水分、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光照、抑制杂草"的作用,并可使农作物达到早熟的增收目的。
地膜有无色与有色之分,无色地膜即透明地膜,透光率和热辐射率达90%以上,广泛用于低温、保温、增温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有色地膜已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薄膜有的直接覆盖在地表,也有的是以大棚的形式出现。
2.各种颜色膜的应用
(1)乳白地膜主要作用:抑制杂草。可较好地解决透明地膜覆盖草害严重的问题。
(2)绿色地膜的作用:是除草为主、增温为辅。因为绿色地膜对自然光透射有选择性,能抑制杂草叶绿素形成。绿色地膜热辐射透射率明显不如乳白地膜,但比黑色地膜明显要高。
(3)黑色地膜的作用:可以除草降温,还可用于瓜菜的软化栽培。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湿度高,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温作用不如透明膜,白天还有降温作用。由于它不透光,因而除草效果显著。
3.地膜覆盖的作用:
(1)冬春提高土温,防止冻害;
(2)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营养,(防止日晒雨淋,水土流失,微生物活动活跃,加速分解有机质);
(3)减少水分蒸发,保水;
(4)增加光照强度,促进光合作用(小水珠和薄膜增加放射光照强度);
(5)防止土壤盐渍化(水盐运动的方向是向下的);
(6)抑制杂草生长;
(7)防风。
4.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的改善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
(2)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3)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
(4)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
(5)秸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农业区位的考察是历年高考考察的重点,在解答有关农业的题目时,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分析农业的主导区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2023·广东·高考真题)30.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2)简述农户参与图3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
【答案】(1)该县位于辽宁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空气潮湿;位于长白山余脉,地势起伏大,排水条件好;位于中纬度山区,气候温凉;土壤为微酸性,适宜龙胆草种植。
(2)农户为基地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收入;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风险共担,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龙头企业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当地经济收益;基地知识溢出为农户服务,促进农户提升种植技能。
(3)规范加工工厂,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发展下游产业,丰富产品类型,提升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促进产业融合,进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研发高品质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应,拓宽市场。
【分析】本题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龙头企业十农户+基地”模式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的影响和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从材料可知,龙胆草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该县为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可防止龙胆草受涝;辽宁省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地地区,气温较低,适宜龙胆草生长;该县大部分地区土壤 pH 为5.5-6.8,属于微酸性土壤,有利于龙胆草种植。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与农户获益相关的环节有“合同+服务”“工资+知识溢出”。因此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就业、服务、技能、经济效益等方面会产生有利 影响。农户为基地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收入;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风险共担,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龙头企业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当地经济收益;基地知识溢出为农户服务,促进农户提升种植技能。
(3)从材料中可知,该地过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 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因此可以采取建立规范加工工厂 、延长产业链、培育良种、农旅融合、研发高品质产品、打造品牌效应等方式,通过利用“清原龙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
【点睛】
本题第1小问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求考生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农业区位因素综合分析。在做题时考生如若不能得满分,一般有两种原因所致,一是没有结合作物额生长习性,二是没有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逐一分析,尤其是没有对气候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四个方面分析而导致要点不全。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气温日较差、大风、气象灾害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耕作制度、品质,具体如下:
(1)光照: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有机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②光照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如西欧地区因光照不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畜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热量:
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3)降水:
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灾害,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昼夜温差:
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好。
2.地形:
(1)地形类型: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山地→林牧业;缓坡山地、丘陵→梯田、立体农业。
(2)地势起伏: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③垂直分异显著,农作物种类丰富。
3.土壤: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酸碱度等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
(1)肥力、厚度、质地:影响农作物的单产和品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土壤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品种选择。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4.水源:水源丰富的地区农作物的产量较高;干旱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如我国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例如:城郊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生产。
(2)交通:
①交通便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③举例:产品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3)政策: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4)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
(5)科技:
①机械化: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生物化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业产出。
③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④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期,位于内陆腹地,远离大海的新疆因“海鲜”迎来大丰收而火爆出圈。其中,位于塔里木沙漠西北边缘的新疆红旗农场,在地势低洼的盐碱地上建起了第一个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该农场采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利用盐碱地、河道滩涂建设鱼塘和温棚养殖基地,将当地的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水质接近的人工海水,实现“海鲜陆养”,成功试养了石斑鱼、南美白对虾、鲍鱼、龙虾等多种海鲜。目前,该农场的“海鲜”产品已上架各大商超和电商销售平台,同时出口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下图为盐碱地上的养殖基地。
(1)试从水体的角度,说明红旗农场在当地发展海水养殖的有利条件。
(2)与我国东部沿海海水养殖相比,分析红旗农场“海鲜陆养”的优势。
(3)红旗农场海鲜要保证在内地市场的新鲜程度,需要哪些措施。
(4)请为红旗农场海鲜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盐碱地面积大,地表水质和海水接近;地势低洼,周边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河流水汇集,水资源较充足;科技的进步,技术支持,可调配人工海水;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养殖水域面积大。
(2)人烟稀少,远离城市和工业,水质受污染小;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温低,鱼类生长周期长;深居内陆,不受海上台风等海洋灾害影响,降低生产风险;距离内陆市场近,运输成本低。
(3)加强科学技术投入,提高养殖技术,提升海鲜的品质;由于距离销售市场较远,故要改进保鲜、冷藏技术,延长储藏时间,保障品质;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冷链)体系建立,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
(4)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知名度;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名优品种的养殖比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养殖水平;发展水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渔业,提升产品品质;利用互联网电子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
【分析】本题以新疆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疆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较为旺盛,因此该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盐碱水与海水水质相当,同时,该地区地势低洼,周边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河流水再次汇集,水资源较为充足;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可以将当地的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水质接近的人工海水;同时,西北地区土地面积较为广阔,养殖水域面积较大,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
(2)根据所学知识对比,沿海地区来讲,该地区人烟较为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水质受污染程度较轻;该地区的水源存在冰雪融水补给,水温较低,鱼类生长周期较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累积;同时,内陆地区受海上自然灾害影响较小,降低了生产风险;距离市场较近,运输成本较低,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3)结合所学知识,红旗农场海鲜要保证在内地市场的新鲜程度,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养殖技术,提升海鲜的品质,同时,改进冷藏保鲜技术,延长储存时间,从而保障运输途中海鲜品质;同时,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立,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更快的到达市场。
(4)结合所学知识,该地区农场海鲜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调整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名优品种的养殖比例,保证其品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养殖水平;同时,发展水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生态渔业,从而保证产品品质;利用互联网电子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扩大消费市场。
(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油菜传统产区主要有长江流域冬油菜区、黄淮流域冬油菜区和北方春油菜区。近年来,受价格、成本和利润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呈现“东减西移”的总体发展趋势。加拿大油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带。与我国春油菜、冬油菜不同,加拿大油菜播期普遍较晚,全部为春油菜。由于播期晚、收获早,加拿大油菜单产相对我国略低。下图示意加拿大油菜主产区位置。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东减西移”趋势的成因。
(2)与加拿大油菜主产区相比,分析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种植区的区位优势。
(3)为提高我国菜籽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试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答案】(1)长江下游油菜产区属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较低,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低;长江流域上、中游区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成本较低,油菜生产效益较下游高,因此油菜种植由长江流域东部向西部转移。
(2)长江流域纬度位置较低,气候条件更加适宜油菜生产;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属冬闲农业,投入成本较低,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远远高于加拿大;长江流域种植的是冬油菜,每年油菜籽上市时间比加拿大早4~5个月,对参与国际竞争非常有利。
(3)扩大油菜标准化示范田,提高油菜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加强油菜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延长油菜产业链,实施产品化开发战略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和加拿大油菜生产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优势、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
【详解】(1)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东减西移”趋势的成因主要受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长江下游油菜产区属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调整,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增高,生产效益较低,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低,油菜种植面积逐渐减小;长江流域上、中游区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生产成本较低,成本相对减小,经济效益较高,油菜生产效益较下游高,油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因此油菜种植由长江流域东部向西部转移。
(2)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种植区的区位优势主要从气候、农作物成熟时间等角度分析。加拿大油菜主产区处在北纬50度以北地区,长江流域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更好,气候条件更加适宜油菜生产,油菜生长条件好;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属冬闲农业,能够较好的安排作物轮作,投入成本较低,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远远高于加拿大;长江流域种植的是冬油菜,每年油菜籽上市时间比加拿大早4~5个月,避开加拿大油菜籽上市时间,对参与国际竞争非常有利。
(3)提高我国菜籽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应措施主要从油菜籽品质、数量、农业科技、榨油产业等角度分析。提升油菜籽品质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可以,扩大油菜标准化示范田,提高油菜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新品种的研发推广;选育良种;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完善榨油产业发展可以,加强油菜产业流通体系建设,完善配套产业配置,提升服务能力,延长油菜产业链,实施产品化开发战略,提升国际知名度,完善外贸服务业布局(如港口物流、商业贸易等)。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