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什么是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

上面这句话来自唐代孔颖达所著的《春秋左传正义》,原文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被称为华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的服饰华美,而说到服饰,那就绕不开养蚕缫丝。中国几千年的“男耕女织”生活,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是每个女子必备的技能。

蝉蛹养殖技术_蝉蛹的养殖方法养殖与管理_蝉蛹养殖怎么工厂养殖

蚕织图(局部)

悠悠千古岁月,衣服的样式千变万化,可我们对丝绸的记忆却从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化。中国人对蚕桑文化的喜爱是刻印在骨子里的,从少年时期养蚕宝宝,看着它第一次吐丝的喜悦,及至成年后自己亲手做出第一匹绸布,有关桑蚕的故事,从未间断。女子采桑、养蚕、丝织的场景,出现在诗歌里,唱词里,水墨画里。

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

说到蚕桑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嫘祖,相信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第一次了解养蚕就是在课本上介绍的“嫘祖始蚕”典故。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也就是传说中的蚕神,她当时见子民没有衣物御寒,于是开始教人养蚕缫丝制作衣服。她在山中寻找野生蚕种,亲自采桑饲蚕,收茧抽丝,织成精美的衣裳。自嫘祖开始养蚕抽丝,中国逐渐发展起蚕桑业。”。《通鉴外史》就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蝉蛹养殖怎么工厂养殖_蝉蛹养殖技术_蝉蛹的养殖方法养殖与管理

当然嫘祖只是传说人物,可能她只是发现了蚕茧可以抽丝,然后经过一代代劳动人民的实践,养蚕、缫丝、织成绢帛......这其中凝聚了无数先民的智慧,才有了流传千年的丝绸文明。

从汉朝张骞“凿”通西域以后,丝绸等中原的蚕丝织品就源源不断地被丝路上的商人从长安收购,运到西域、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各地兜售,成为展示古老中国的一面无声的旗帜,亮出华夏的奇彩篇章。这些商人又在丝路的西端采购珠宝等奇珍异宝,通过丝绸之路卖给中原的王公贵族。可以说,蚕桑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的源泉和坚实的根基。元代的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有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而古代希腊人、罗马人也将中国称作“赛里斯”,意为“丝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