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栽培既省工,又便于管理,还能充分利用菇房空间,减少病虫害,易于栽培成功。它不仅适用于室内栽培,也适于塑料大棚、人防工程等场所栽培,这是近几年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栽培法。首先将袋的一端7厘米左右处折迭好或用脚踩住,然后将培养料装入袋中,每筒装干料1.8-2公斤,适当压实,装至离袋口7厘米左右时,将料压平,套环后用薄膜封口,用橡皮筋或自行车内胎切剪的胶圈拴紧薄膜和套环。反之亦同。然后把装满料的料筒置于常压灶或简易灭菌灶内,在温度100℃保持10-12小时。灭菌过程要注意,温度要在半小时内升到100℃;料筒在锅内排放时要留有空隙,以便受热均匀;灭菌中间要及时补加热水,防止锅内水烧干。当灭菌锅(灶)内的温度降至近室温时,将料袋搬入接种室。
由于量较大,通常不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线照射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亦可用气雾消毒剂或其它消毒剂消毒。当料袋温度降至此28℃以下时可进行接种。接种人员在进入接种室之前要用肥皂或洗衣粉洗手,再用75%酒精擦手。接种用的栽培种亦用75%洒精擦抹菌种瓶(袋)的外壁。有条件的,接种人员要换鞋、工作服及工作帽。封袋口时,将原料封袋口的薄膜弃去,换上经过来菌的报纸或牛皮纸,报纸最好用2、3层,牛皮纸用一层即可。放菌种时,瓶装菌种用接种钩或镊子直接从瓶嗫出放入料袋内。若是袋装菌种,接种人员最好戴上经过消毒的胶手套,将菌袋打开,直接用手取少量菌种放入料袋。封袋口时动作要快,尽量缩短袋料暴露的时间。通常每瓶750毫升菌种瓶装的菌种可接种18袋左右(料代两头接种)。接种完后,将料袋搬进培养室进行培养。用于培养菌丝的培养场所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必要的消毒与杀虫处理。
⑶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
培养场地要干燥、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27℃以下。培养菌袋通常采用单排迭堆的方式排放,亦可"井"字形排放,表面撒一层石灰,无论何种排放方式,尽量使料内温度不超过30℃。超过30℃要及时散堆,并通风换气及时降温。培养场所尽量保持黑暗。接种后10天内要勤检查,发一败涂地当年要及时拣出处理。菌袋除排放在地面以外,亦可搭床架排放,可充分利用空间。每层床架堆放菌袋的层数亦要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床架层与层间的距离通常50厘米左右,床架间过道一般以70厘米为宜。15天后把上下料筒调堆,检查菌丝吃料情况,一般经20~25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培养料,接种至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一般需35天左右,接种到子实体形成的时间与品种的不同和培养环境的温度高低、温差的大小等原因密切相关。
出菇管理:菌丝长满全袋后,就地出菇或搬到出菇场地出菇。就地出菇时,原先排放较密集的应重新排放,排与排间距离以采摘方便为标准。出菇前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增加通风,适当增大日夜温差,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从而刺激子实体的形成。
温度控制:平菇是变温性结实菌类,变温刺激有利于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原基形成后,温度在15-24℃时,子实体生长较快,温度过低子实体生长较慢,但菌盖肥厚;温度过高,虽然子实体生长快,但菌盖薄且脆,纤维较多,品质下降。
湿度控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子实体形成和正常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一般空气相对湿度以65%左右为宜。不同时期喷水方式和喷水量有所不同,子实体形成初期以空间喷雾加湿为主,以少量多次为宜,保持地面湿润。当子实体蓖盖大多长至直径3厘米以上时,可直接喷在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最好不要低于80%,以85%左右为最佳。空气湿度太低,子实体不能形成,已形成的亦会因干燥而萎缩死亡。湿度过高极易发生杂菌污染。采完一潮菇后,停止喷水3天左右,然后重新喷水,刺激新一潮菇的形成。实际生产时,往往出菇不齐,潮与潮间的分隔不明显,通常当大部分菌袋出了一次菇后就作为一潮菇来处理。
光照控制: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必须有光线的刺激,菌丝长满菌袋后,要给予适当的散射光,但不能阳光直射。黑暗的环境或光线太弱,子实体难于形成,即使形成了,子实体的生长也常常不正常,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通常以能看报纸的光线即可。在人防工事等场所应安装照明灯来增加光照,刺激子实体的形成。
通风换气:菌丝生长期无需经常通风,菌丝亦能正常生长。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氧气,必须加强通风换气。一般的出工菇场地适当打开窗即可,人防工事或地下室栽培要人为送风换气,在保证空气湿度不过低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通风量。通风换气不仅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同时可减少杂菌的污染。
采收:采收平菇要适时,一般七成熟即菇体颜色由深变浅,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最好。如果菌盖边缘充分展开,不但菇体纤维增加,影响品质,而且释放的孢子会引起部分人过敏,同时还会影响下一潮菇的产量。采摘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菌柄,将整从菇旋转拧下,将菌柄基部的培养料去掉。每采完一次菇后,都应及时打扫卫生。正常情况下,秋末、冬季、春初的料袋可收4-5潮菇,春末、夏季、秋初只能收2-3潮菇,如果管理不善,杂菌害虫严重者只能收一潮菇,甚至无收成。平菇子产体是越嫩越好吃,幼菇口感良好,既滑又爽,随着人们口味的不断变化,近年来,一些菇农专采摘菌盖在3厘米以下的幼菇供应高文化餐厅,价格较高。如果管理得当,可采收6-8潮幼菇。
清场、废料处理:通常情况下,采收5潮菇后,大多数菌袋内的营养已消耗殆尽,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应及时清场。清场后认真打扫卫生、消毒,供下次使用。清理出来的料袋有多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将所有的料袋去掉塑料袋,废料作为有机肥,用于种菜、种果或养花,另一种是将菌丝仍较好的料袋脱去塑料袋,搬至塑料大棚或果林下,覆盖营养土,适当喷水,可出1-2潮菇。出菇后,废料直接作肥料;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未受污染的料集中晒干或直接用作鸡腿菇等食用菌的栽培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