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头戴草帽、肩挑扁担,年近六旬的赖方秀沿着田埂,朝她承包的番石榴地走去。

“今年我打算从银行贷款5万元,用来给番石榴嫁接新的品种。”烈日当头,她撸起袖子,挥舞着镰刀,将面前几棵番石榴树上多余的枝干一斩而尽。

赖方秀正在打理番石榴树。

新的番石榴品种更香更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赖方秀信心满满:“从信宜城区来山背村游玩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番石榴不愁没有销路。”

信心来自于山背村的“蜕变”。

用活用足各项资金,激活村民脱贫原动力,曾经偏居信宜一隅的山背村在短短几年间焕然一新:

山背村内修葺一新的南粤古驿道。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山背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张云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他向记者亮出了山背村脱贫攻坚成绩单: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13975元,87户245人全部脱贫。

俯瞰山背村。

以奖代补

“种一亩番石榴树奖励1600元”

“钱从哪里来?”2017年,张云建来到赖方秀家,建议她承包番石榴地种植时,赖方秀的内心直打退堂鼓。

十多年前,公婆、丈夫相继去世,儿子、儿媳离婚出走,留给赖方秀一身债务和6个月大的小孙女。承包10亩番石榴地至少需要5万元启动资金,仅靠耕种维持生计的她无力承担。

张云建一直将找资金的事情记挂在心上。几番研究下来,他发现当地银行推出了无抵押小额贷款,信宜政府还对贷款进行贴息,便帮赖方秀申请到了4万元小额贷款。

赖方秀与她承包的番石榴林。

“启动资金还差1万元。”赖方秀又犯了难,对于贫困户来说这不是小数目。正在她一筹莫展之时,扶贫工作队发现可利用信宜“以奖代补”政策为其争取更多资金。

“以奖代补”即用奖励的形式代替直接补贴,“当贫困户种植养殖有关农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给贫困户一定金额奖励,以鼓励他们进行种植养殖再生产。”张云建告诉记者。

“种一亩番石榴树能奖励1600元,我一共承包了10亩,获得了1.6万元奖补资金。”赖方秀终于有了承包番石榴地的本钱,奖补资金不似银行贷款需要归还,对她而言是更为直接的支持。

赖方秀行走在田埂上。

“全部人都帮我,我就努力干!”承包番石榴林的第一年,赖方秀就迎来了丰收,当年即实现收入5万元,不但在2017年脱贫,还盖起了三层楼的新房子。

“新进丁财富贵宅,居住兴旺幸福家。”还未装修的新屋大门上红彤彤的对联,寄托着赖方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她计划从银行贷款5万元,用于给番石榴嫁接新的品种,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把劲继续干,用赚来的钱把三层楼好好装修一遍。”

在山背村,像赖方秀的番石榴林一样通过“以奖代补”政策获得奖励的项目有270多个,总金额为70万元。它们中不少是为贫困户“一家一策”筛选出的番石榴、百香果、猪、鸭、鸡等种植养殖项目。

“这些奖励资金大大提高了贫困户通过种植养殖脱贫的积极性。”张云建还告诉记者,4年来,山背村委还千方百计累计筹措了1.4亿元资金。

山背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走在如今的山背村,牛粪遍地的村道和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运动小广场,黑臭水沟变成了清澈流淌的小溪。

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3975元,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占比72%,三分之一的村民住上了新建住房;村里实现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三集中”,村道、串户路硬底化及主干道黑底化。

路通财通

“我带领村民做城里人的生意”

从山背村往西北方向望去,信宜城区林立的高楼清晰可见。很难想象,如今“触手可及”的信宜城区,曾经是村民们需要2小时才能到达的目的地——村民必须经由崎岖的土路绕道丁堡镇才能进城。

“山背村山多田少,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业比较困难,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是村脱贫致富的关键之一。但要使贫困户能走出去,交通‘短板’必须补齐。”张云建如是说。

2014年,包茂高速开通,山背村借机利用包茂高速信宜南出口连接线途经山背村西部以及南粤古驿道通村项目,融入信宜城区交通网络。如今,从村里出发去信宜城区只需10分钟。

正赶往信宜城区的山背村民谭祖旺。

2小时变成10分钟,脱贫的路走得更容易了。受益于山背村融入信宜城区发展规划的契机,55岁的贫困户谭祖旺当起了“包工头”,带领11个村民做起了城里人的生意。

35年前,谭祖旺在清远打工时不慎掉入水泥搅拌机,永远失去了右腿。此后,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雪上加霜:“没法打工,我养过鸡、卖过菜,过了很久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谭祖旺家门口长达十多米的雨棚里摆满了翻斗车、发电机等器具。他熟练地停下摩托车,将拐杖靠墙放好,午饭过后他急着赶去下一个工地“监工”。

谭祖旺在自家门前。

“以前很多人看不起我,现在他们要对我刮目相看了。”如今去市区的时间大大缩减,村里村道整修、环境美化工程多了起来,这为谭祖旺带来了不少商机。“现在,我承包了好几个小工程,一年下来净利润有10万元。”

山背村融入信宜城市发展,也为其他贫困户外出务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没有专业技能,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清洁、搬运等工作,每年收入只有4000元。”张云建告诉记者,为鼓励贫困户就业,农发行驻村工作队还组织举办了种植、育婴员、电工、中厨等培训班,“劳动技能提升了,收入自然也提高了。”

目前,山背村有劳力贫困户47户188人中,其中劳动力93人,外出务工88人,占比95%,平均每户至少一人外出或本地务工,2019年务工收入超200万元。

赖方秀在跳广场舞。

党建扶贫

“吵架村”变“文明村”

夜幕降临,寂静的乡村夜晚被欢乐热烈的音乐打破。卸下一整天劳作的疲惫,赖方秀换上小红裙来到山背村村委旁边的小广场,与几十位村民一道,随着欢快的律动跳起了广场舞。

不少村民驻足欣赏,一派欢声笑语、邻里和睦的景象。很难想象,这一幕发生在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吵架村”。张云建回忆道,2016年山背村争取到新建屠宰场项目落户,但由于有村民带头反对,最终无疾而终。

两位村民一起骑行。

“一开始我有疑虑,认为扶贫干部不是来帮我的。征地会占用田地,以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曾经带头“闹事”的刘萍,如今已是一个自然村的村长,“后来,村里的路修好了,还建起了小公园,我慢慢意识到他们是来做实事的。”

随着扶贫成果的慢慢显现,山背村民对工作队的信任度越来越高。2018年初,信宜修建玉都快线项目需征用村里400多亩土地,刘萍带头动员,协助工作队完成了征地工作。

赖方秀也回忆道,在最悲观绝望之时,是扶贫干部给了她脱贫的勇气。“我是一个寡妇,快60岁了。说要种番石榴,我能行吗?”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赖方秀的心态一度十分悲观。为了给她树立信心,工作组锲而不舍登门数十次。

“第一次见张书记是个下大雨的晚上,后来他们经常来找我谈心,鼓励我向前看。”一次次的家访和一次次的谈心,才换来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今赖方秀已经成为全村的脱贫榜样。

张云建与赖方秀合影。

为了打开村民心中的这些“郁结”,山背村委以“党建扶贫”为抓手,组织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将山背村60岁以下的党员与贫困户一一挂钩“结对”。利用本地党员对贫困户情况熟、信息通、门路广等优势,为贫困户带去“正能量”。

“用心、用情、投入。”用张云建的话说,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村民们逐渐放下疑虑、打开心怀,山背村也由“吵架村”变成“茂名市文明村”。

◎攻坚亮点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工作队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激发内生动力、转变村风民风,改善经济环境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推动贫困户收入显著提升。

◎成绩单

●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13975元,增幅超249%。

●村集体收入由“几乎为零”增长到10万元。

●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占比72%。三分之一的村民住上了新建住房,村中已无泥砖房。实现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三集中”。实现整村绿化,绿化面积率70%以上。

茂小布推荐

茂名发布编辑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