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下迳村通过设置“人口+土地”股,盘活整合2600平方米宅基地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小华山休闲度假项目,村集体年收入达400多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清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一把手如何抓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农村‘三块地’如何改革、产业如何发展、乡村民宿如何推动、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等六方面探索“清远战法”。
为深入展现清远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为,总结各地落实市委“十大行动方案”的做法、成效,为清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策划推出“乡村振兴 清远战法”系列报道,今日推出首篇,敬请关注。
破旧危房被改造为漂亮精品民宿,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拔地而起,村集体收入翻几番,村民变股东年年有分红,无人问津小村庄变身人气超旺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在清远广袤农村大地上,一场场蝶变不断发生。
乡村要振兴发展,地是关键。如何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清远给出的答案是探索推进“三块地”(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有效推动土地资源整合、盘活、流动,让乡村振兴动能更加澎湃。
“村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个改革让我们更加有干劲,为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奋斗。”今年6月,在清远市首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现场,领到股权证的村民邹东海欣喜地说道。
事实上,清远把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块地”改革作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突破口,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精准化,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邓文燕
统筹:张锦标 魏金锋
资源
变资产
土地资源“合”起来
沿着依北江而建、山水如画的银英公路一路南行,再转入蜿蜒的743乡道,穿过一片竹海隧道,来到英德市黎溪镇铁溪村福龙围组。这里新房林立、道路整洁。
今年6月初的一个夜晚,一场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改革在这里酝酿起步。经过举手表决,福龙围组村民一致同意拿出村里的“三块地”流转入市交易,18户村民在表决确认书上按下了鲜红的红手印。
“我们村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单家独户耕作,收益并不高。现在流转后有经济收入,村民都非常支持。”该村理事长邓荣生说,引入资金盘活村内闲置的资产,这项改革会让村民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6月25日,福龙围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揭牌,将原有的“经济合作社”改制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把集体经营性资产评估作价拆股量化,共设置份额152.1股。村民在现场领到了详细记录户内成员、股权配置、股权变更、股红分配等内容的“户内股权及成员证”。
目前,根据村民意愿,福龙围组已推出2770平方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46.5亩农村承包地流转入市交易,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进一步盘活集体资源。
据悉,围绕破解农村资源分散化、利用率低问题,清远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为重点,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两股一改”。在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的基础上,将集体资产、农户自愿参与合作的土地等资源折股量化,分别设置“集体配置股”和“个人参与股”,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
与福龙围组一样喝到改革“头啖汤”的还有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作为清远市首个股份经济合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该村通过设置“人口+土地”股,盘活整合2600平方米宅基地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小华山休闲度假项目,村集体年收入达400多万元,入股农户获得近3000元分红。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4个经济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成为第一批实行股份合作制管理运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由村集体统筹全村资源资产,通过与企业合作经营或自主经营等方式,不仅可以壮大集体经济,社员农户还可以按照所占股份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收益。
荒地
变热土
土地资源“活”起来
进入十月,秋高气爽,清城区源潭镇新马乡村振兴样板区田间地头、项目工地一片忙碌,施工车辆不停进出,现代智慧农业大棚里采用无土栽培的蔬菜瓜果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新马村村民感慨,短短两年时间,村里变了样。该村利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契机,整合流转1200多亩土地,打造生态稻虾共生示范基地、智慧农业大棚等项目,村民收入由原来每年每户2107元提高至5268元。“村子就像景区,一到周末就有很多游客过来。”村民刘顺娇说。
新马村是清远推动农村承包地改革的缩影。笔者从清远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该市制定出台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清远片区农村承包地改革指导性意见,以“三变”推动农村承包地盘活利用。
实施农村耕地整合,推动“分散变集中”。发挥村集体统筹作用,通过集体与农户之间以托管、代理等方式整合土地,农户与农户之间互换并地推动土地相对连片集中,采取自主经营或引资合作等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开展土地股份合作,推动“经营权变股权”。鼓励农村集体通过领办或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进出自愿、统一管理、按股分配”原则,引导农户以家庭承包地以及生产资料等,按土地面积或评估价值折价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筹管理、经营,村民每年按照所持土地股权获得分红。如清城区源潭镇凤尾一组由集体创办了资源股份合作部,整合全村可流转土地138亩,其中43亩统一流转农业企业,每年获得租金收入。
畅通抵押融资渠道,推动“资源变资金”。探索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土地受让人可向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申请发放土地经营权流转证书,作为依法对土地享有使用、抵押等相关权益证明,金融机构可凭流转证书作为抵押发放贷款资金。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组将集体统筹124亩土地流转互农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凭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30万元,解决了经营资金问题。
乡村
变网红地
村民腰包“鼓”起来
崭新的小楼房、宽敞的活动广场、花团锦簇的巷道、临水而立的原生态精品民宿群落、络绎不绝的观光游客……这里是位于英德市连江口镇东南部的连樟村淡地村小组,该村整合30亩闲置宅基地和40户旧农房用于发展乡村民宿,为村集体每年带来土地红利收入12万元。
两年时间里,淡地村小组从原来闭塞、人口外迁的“空心村”华丽转身为“网红旅游度假村”,主要得益于宅基地改革的落地。
清远制定出台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清远(片区)农村宅基地改革指导性意见,以“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农村宅基地改革。包括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积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采取自营、出租、入股等方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
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所有权能,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建立“节约有奖、超占有偿”“使用者付费”“有偿选位”“择位竞价”等用地机制。
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引导农村宅基地有序规范退出,形成可使用土地增量,保障宅基地用地做供需平衡。鼓励进城落户以及因继承、赠予房屋等形式形成“一户多宅”的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村集体经济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产业发展等途径,引导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对农户自愿申请退出宅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实际给予合理补偿或内部流转。
此外,清远以“同权同价”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在符合国土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租赁、作价入股、出让等形式,经申请、审查、价格评估、民主表决、公开竞价等程序,实现“就地就近”入市交易。如连樟村成功以8.08万元出让了一宗384.52平方米的集体土地。
“通过农村‘三块地’改革,我们村迎来发展的新机遇。现在村民的积极性很高。”英德市下太镇新联村黄屋组理事会理事长黄志房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今年7月,该村坚持村民自治原则,表决并同意拿出约1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广东恒富四海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建设四海桃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合约期满后,地上建筑物将归村集体所有。上述项目的首要任务是统一村中房屋外立面,打造乡村客厅。目前,新联村正重新粉刷村里房屋的外立面。
一线实践
淡地村小组:
“三起来”促“三变”
更显生机活力
过去,连樟村淡地村小组因水库建设整村搬迁,旧村大量房屋土地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加之种植的砂糖橘遭遇病害,产业逐渐衰落,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处处呈现颓败之态。
转变始于2020年。在国家有关政策指引下,在省、清远和英德各级政府支持下,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的重要实验部分,淡地村小组率先以“一村四社”(“四社”是指其内部的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为试点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该村小组通过“三起来”促“三变”(将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汇集起来、产权交易起来,实现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将农村闲置资产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截至今年上半年,淡地村小组“一村四社”在整合资源上取得突破,筹集运营资金150万元。
“三起来”“三变”要实现其价值,选择符合实际的好产业十分关键。淡地村小组有林地1900多亩,旧村大量房屋闲置,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较好,适合发展果树种植、旅游民宿等产业,为此,该村小组在摸清底细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拟开发打造农旅结合观光旅游综合体,整合30亩闲置宅基地和40户旧农房用于发展乡村民宿。
如今,淡地村小组民宿成了“网红打卡地”,不仅带旺了当地人气,为村集体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大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并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40余人。“近几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淡地村村民小组组长邓敏聪欣喜地说道。
记者手记
改革为乡村振兴
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在“三块地”改革试点带动下,一批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落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而且村庄也越来越靓,有力加速了乡村振兴的进程,有效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块地”改革就是要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激发农村土地要素活力,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从目前的乡村发展来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清远是省内农业大市,接下来,期待在当地有关部门、广大农民、社会力量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加快释放“三块地”改革活力,让改革的春风吹遍清远广袤农村大地,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