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以前的老房子是土墙泥瓦做的,时间久了,一下雨就漏。如果不是政府补贴5.1万元,家里的新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盖得起来。”54岁的吕春发说。近日,云南网(微信公号:yunnancn)来到昆明禄劝雪山乡,实地探访当地贫困户的脱贫故事。建新房、引山泉、养猪羊、种药材,这是村民口中说的最多的词语,四个巨大变化成了贫困户在脱贫路上弹奏出的“四弦琴”。

致富地带_致富经地窖_致富农场

兜底建房

吕春发是雪山乡基多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半辈子都在跟黄土地“相依为命”。如果不是国家的住房补贴政策,吕春发不敢相信自己能把破旧低矮的土瓦房换成红砖水泥的大房子。

“新房打算在春节来临前住进去,安安心心过个好年。家里有4口人,日子慢慢会好起来的。”吕春发说,房子大概有75个平方,总共需要8万元,刨除政府给的5.1万元,自己出还要出将近3万元。

了解到,2016年雪山乡还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洋芋和包谷种子补贴一千余元,对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在起步阶段实施补助小羊、小猪、小鸡的政策。“以后打算盘点土地,再把牲口养大,对脱贫很有信心。” 吕春发说。

据介绍,为全面加快雪山乡危房建设步伐,雪山乡对无能力、无劳力、无资金建房的327户农户统一实施兜底建房,按照1人户20平米、2人户30平米、3人户40平米、4人以上户60平米的标准兜底建房。

解决吃水难

雪山乡丰租村委会洼子村的王天相则在2013年的时候就建起新房,他的弟弟今年才傍着哥哥的房子盖房。由于是正处施工期间,道路上全是泥巴、砖头和碎石。但是走到两兄弟的房子前,才发现他们的房屋建在一个高台上,背后远处是大山,前面俯瞰山坳,视野极佳。

“老房子因泥石流滑坡,垮塌得不像话才拆了。” 王天相说,后来选中这个地方建新房,再也不怕泥石流。而且村里以前缺水,只能靠下雨在地窖里积一些地表水,枯水期有四五个月吃不到水,完全靠人背马驼去两三公里外地方取水,来回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安装了自来水管,把净水器直接接到了新房子里,一打开就是能直接饮用的山泉水。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

了解到,因为地处边远,水资源匮乏,“吃水难”是基多村委会、石城村委会和丰租村委会村民祖祖辈辈的心病。

2015年,脱贫攻坚工程在全国启动,这让搁置已久的取水工程得以重新启动。其中,官渡区委、政府制定的《官渡区对口帮扶雪山乡“5+3+X”实施计划》(2015-2017年),提出了支持雪山乡农村人饮安全100%有保障的目标。

从决定要修,历经10个月的准备期后,2015年11月,清水洞饮水工程施工方正式入场。有了资金,有了水源,但人饮工程施工艰险不得不提。清水洞引水工程施工方负责人秦光毅回忆,施工过程可以用惊心动魄、困难重重来总结。“前期放线来到苞谷山时,几乎全是靠着悬崖走,有好几次,落石都是从我们脑袋旁边滑落,可以说是与死神擦肩而过。”

今年9月15日,雪山乡最后通水的大基多村正式通水。当自来水流出来的那一刻,全村沸腾了,大家比过年都要开心。

鼓励种植中药材

44岁的雷翠兰也是洼子村人,由于丈夫去世了,她和现在的老公组成了新家庭。为了节省点工钱,两人在自家的新房前忙着搬砖搅拌砂灰浆。“村里的人都是这样,除了浇灌水泥的时候请人工,其余时候都是自己动手砌砖。” 雷翠兰笑着说。

“我家是今年才纳入的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只有两千五六百元,家里还有一个18岁儿子在读高二。听说有补助政策,在外打工的大儿子都回来盖房了。以后打算种药材补贴家用,让日子好起来。”雷翠兰说。

了解到,针对境内坡地占优的地理特征和冷热气候分明的乡情,雪山乡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发家致富。一是在海拔2400米--至2800米的“高山上片”以党参种植为主;二是在海拔1500米--2400米的“腰线中片”以药用葛根、酸木瓜种植为主;三是在海拔1500米以下“低热下片”种植青花椒为主。将产业脱贫好政策,精准地滴灌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

目前“高山上片”党参种植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16年末雪山乡党参种植实现最高亩产1.6万元,亩均产值突破8000元,切实带动1000余户其中致富增收。

另外,雪山乡农户与公司签订收购保护价。一等品党参15元/公斤、二等品党参10元/公斤、三等品党参5元/公斤的市场保护收购价,解决了老百姓后顾之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