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王礼存在木耳晾晒区忙碌着。他把晾晒的木耳聚拢到一起,挑出品相不佳的,又把余下的木耳摊开继续晾晒。外甥女鞠梦雪在一旁边干活边说:“这可比以前好多了,我舅舅在这儿干活一年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现在他精神状态比以前强多了,他说日子过得有‘奔头’。”

图片

工人采摘木耳

图片

木耳晾晒区

王理存是延军农场职工,智力有残疾,长期靠低保维持生活。今年4月,农场的“90后”职工唐建意承包了4个大棚培育木耳,吸纳了包括王理存在内的16名农场职工在此务工。“守家待地就有活干,不仅增加了我自己的收入,还能带动乡亲们就业。”唐建意笑着说。

延军农场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空气清新、山峦起伏,非常适合木耳生长。农场内有山泉水流过,现有的124栋木耳大棚所用水源均为山泉水。近年来,延军农场立足资源和场情,在发展“硬黑金”石墨产业同时,也将“软黑金”木耳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脱贫增收的突破口,现已形成工厂化菌包生产、棚式立体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特色新路。

近年来,延军农场先后制定了食用菌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起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了扶贫助困联合体,实现了企业、种植户、贫困户、经销户、边缘产业等多方增收的“五赢”目标。目前,延军农场累计栽培黑木耳菌包1200万袋,产量达120余万斤,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据了解,在食用菌菌包厂加工生产过程中,除专业技术人员外,其余工作人员均为农场低收入困难群体,共创造新就业岗位近万个。生产出来的菌包,以优惠价格提供给贫困户种植,自菌厂生产以来,已节约成本10余万元。同时还充分发挥扶贫周转金的作用,以贫困户统一投资的形式注入农垦延兴岛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使用,以产生的收益来巩固脱贫成果。

2017至2018年,通过帮扶人带动贫困户种植木耳,19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2680元。同时拓展“多元”营销,激活电商扶贫增收效果。小小黑木耳,成就富民大产业,无数贫困家庭因木耳改善了生活条件,走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周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