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培:汝河湾里种植幸福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文/图
郭亚培在果园里采摘富硒夏之梦桃子
奔涌千年的汝河,在郏县长桥镇一带冲刷出一个大大的“几”字,绵延9公里的河套是河水冲刷形成的沙土。曾经漏水漏肥、产能低下的沙土,如今经过改良,东长桥村一带的汝河湾成了富饶之地,这里风景如画、瓜果飘香。
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富硒果园就镶嵌于此,这里是全国种粮大户、“出彩河南人”2019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郭亚培孕育幸福、放飞梦想的地方。
7月8日,郭亚培正忙着为幼鹅投食,身材壮硕、皮肤黝黑的郭亚培一幅典型的农民形象。虽然知道他干农业,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拥有2300多亩地的“大老板”晒得如此黑,的确出人意料。
|南下打工“淘金梦”
郭亚培今年38岁。初中毕业后,他怀揣“淘金”梦想,南下深圳、东莞等地打工,干过搬运工,做过泥瓦匠,当过调车员。
“家有老小不远行。”刚开始一人在外无忧无虑,后来结婚生子,他不仅挂念孩子,还牵挂父母。
经过艰难抉择,2003年春节前,他放弃月薪6000元的岗位,回到阔别多年的农村。有思路又能干的他,拿出一部分钱租门面开饭店;另一部分作为流转金,接下了父亲之前承包的60亩地。
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郭亚培说,2004年他开始承包土地不久,国家连续修订或出台了《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系列法规,支持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定了他做大做强农业的信心。
2004年秋季,他流转土地增至100亩,2010年超1000亩,2015年达2000余亩,2019年秋季达2300余亩,规模种植特色谷物1600余亩、富硒林果700余亩。
近年来,他借助农机补贴、良种贴补等各项政策,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30多台,耕作全部实现机械化,同时引进了滴水灌溉、生物综合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
|科学种植“发展梦”
干就要干出名堂。郭亚培不惜投入,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技术培训,大力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滴水灌溉等技术,选择优良品种,实施秸秆还田,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2016年至今,郭亚培夏秋粮食作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比以前超出近三成,仅粮食纯收入已由2006年的40万元上升到100多万元。如今,农田水利、电力、道路基础条件好了,加上粮食有保护价,郭亚培更是信心十足。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美味更要健康。郭亚培也悄悄谋划起了特色农业:黑色谷物和富硒林果。
想了干,定了算。郭亚培到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学习,从改良土壤入手,将土壤改良为富硒土壤,引进了黑小麦、绿小麦、旱稻、黑花生等健康绿色新品种。
目前,郭亚培种植的富硒水果有100多个品种,每种七八亩,5月到11月水果轮番成熟。因采用生物治虫,不喷施农药化肥,果子很受欢迎,网络订单每天过百,快递公司直接派车到园里。
同时,他在果园发展林下养殖鹅、五黑鸡等。借助种植的无公害蔬菜、水果,筹建了餐饮项目,借助农业发展休闲旅游业,既凝聚了人气,又增加了收益。
|共同发展“致富梦”
致富不能忘本。除了按时支付土地流转金外,郭亚培还大规模吸纳贫困户到种植基地务工,免费为贫困户发种子、进行技术培训,和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努力在扶贫济困、捐资兴学、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作贡献。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捐赠蔬菜、杂粮、面粉价值40余万元。
目前,郭亚培每年支付租金和工资近300万元,带动周边八九个行政村共奔致富路,带动周边农资、包装、运输等产业实现近2000万元年收入。
“我热爱土地,已不能离开它。粮食生产不仅关系着国家的‘粮袋子’,更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我们将积极探索规模化种田、科技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新路,带领更多乡亲种好地、多打粮,让农民鼓起‘钱袋子’,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色。”郁郁葱葱的果园里,沉甸甸的各色果子压弯了枝丫,郭亚培流着汗的黑色脸膛,在阳光下显得坚毅、质朴。
---------------------------------
张学周:不屈创业种桃称王
□本报记者 邢晓蕊 文/图
张学周在采摘蟠桃
7月7日上午10时许,太阳像个火球般悬在天上,桃园里闷热难耐,张学周拿着一把大剪刀在修剪果树,只听咔嚓几声响,一棵桃树上密密的小枝条全被剪断了。“修剪桃树的时候必须快、准、狠,尽量降低伤口的面积,才利于伤口愈合。”张学周挪动着伤残的双脚穿行在桃园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干劲儿十足。
47岁的张学周家住湛河区河滨街道潘庄村,是一名残疾人,也是村民们争相称赞的种桃“好把式”。他种的蟠桃,今年卖出了每公斤24元的好价钱。“桃子越种越甜,生活越来越好。”张学周咧开嘴笑了。这要是搁在10多年前,坐在轮椅上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潘庄村的种桃好手,还能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历经磨难 意志弥坚
张学周高中毕业后奔赴南方打工,而后结婚生子,生活可谓平安顺遂。
然而,不幸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张学周的儿子不足半岁时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夫妻俩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为孩子治病。然而,儿子到三四岁还不会坐。眼看家中生活捉襟见肘,张学周只得把儿子交给父母照看,带着妻子李小平一起赴南方打工。
夫妻俩不辞辛苦地加班挣钱,渴望生活出现转机。岂料,不幸再次降临。2007年秋,张学周在福建一个工地干活时被塔吊击中,造成双脚踝骨粉碎性骨折。“他出事后,家里跟天塌了一样。”李小平说,丈夫受伤致残,一家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看着年迈的父母、患脑瘫的儿子,坐在轮椅上的张学周愁得睡不着觉。
“再难也得撑起这个家!”张学周决定在家创业,种过果树的父亲建议他开果园。张学周上网查询、坐着轮椅到市场做调查、央人开着车到郑州等地找农业专家咨询……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和晚秋黄梨。
|愈挫愈勇 终获成功
2008年,张学周承包10余亩耕地,建起农业合作社,种了300棵梨树苗和300棵石榴苗。白天,他坐着轮椅栽培果树、除草施肥,晚上在灯下钻研种植技术,每天都忙个不停。
虽然他对这些小果苗精心呵护,但第一年冬天,石榴树地面以上部分全被冻死了。原来,突尼斯软籽石榴属于热带作物,不耐冻。“这可咋办?”他苦苦思索解决办法。2009年春,看着一棵已有一人多高的本地石榴树,张学周灵机一动——嫁接。于是,他请教专家、阅读书籍,恶补嫁接知识,自己动手嫁接石榴树。
嫁接的石榴树第二年春抽枝发芽,长得油绿茁壮。张学周喜出望外,他和父亲一鼓作气把石榴树全部进行了嫁接。遇到技术难题,妻子就用轮椅推着他找专家请教或者坐车到外地考察。两三年时间,他坐坏了五六辆轮椅。
2011年,张学周勉强能独立行走了,果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他精心培育出的软籽石榴香甜可口,供不应求。靠种植软籽石榴,张学周实现了致富梦。
“干啥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想过好日子,就得有拼劲。”双鬓斑白、皮肤黝黑的张学周嘿嘿一笑,不紧不慢地说。
2015年秋,晚秋黄梨即将成熟之时,被一场大风刮落,损失10多万元。忍着心痛,张学周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失败了就重新再来,好像没有什么困难能把他压倒。遇到再大的挫折,也没见他唉声叹气过。”潘庄村妇联主席刘双琴感叹道。
愈挫愈勇。4年前,张学周又承包了30亩桃园,种起了蟠桃和甜柿。在今年6月13日的湛河区蟠桃大会上,张学周种植的桃子一举夺得了“桃王奖”。张学周脸上笑开了花,多年的辛苦都化成了甘甜。
|帮扶乡邻 共奔小康
这几天,张学周和父亲正忙着为桃树修剪、追施“月子肥”等。“桃树收获后,必须及时补充营养。”说着,张学周打开了果园滴灌的水龙头,清水沿着管道流过滴水孔,徐徐滴入果树根部。
地下埋管滴灌浇树、施生物菌肥、树下种植野豌豆保持生态平衡……张学周种果树既生态又科学,他种的桃子颜值高、口味好,吸引着众多市民前去采摘。“我这里90%以上的果子都被市民采摘带走了。”张学周高兴地说。
采访中,不断有果农打电话或发微信向张学周请教果树栽培技术,他总是耐心解答,悉心指导。“这夫妻俩乐观豁达,热心助人,帮了俺村果农不少忙。”刘双琴说。
“俺种果树走了很多弯路,不想让别人再作难。”张学周深知创业的艰辛,他把自己试种成功的优良品种推广给了众多果农。截至目前,张学周指导过的果农有数百人,他嫁接培育后卖出的树苗有几十万株,他也渐渐成了深受果农信赖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