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何继强)近年来,漳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当归、党参、黄芪等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当地特色的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中药材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4亿元,总收益2.6亿元。
漳县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类型呈现多样性垂直分布,发展中药材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漳县中药材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近日,笔者走进漳县石川镇三条沟村,村民们正忙着为中药材除草,黄芪、当归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同时,笔者了解到,大草滩镇村民结合当地实际,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地膜当归走上了致富路。该镇石咀沟村种植药材5000多亩,户均种植药材14亩,户均药材收入达4万多元,建成中药材加工企业5家,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笔者来到石川镇虎龙口村时,中药材加工厂里正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加工黄芪片。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康想勤介绍,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其中当归1.5万亩,年产药材20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中药材加工厂建成后,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订购农户药材,吸纳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每户入股50元,每年按80%的利率保底分红。该加工厂今年可加工中药材150吨,每年可带动周边村8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近年来,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推广、品种引进、科技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建立中药材农药科技示范点33个,建立各种中药材产供销服务组织37个。实行订单种植,形成了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引进发展了一批中药材深加工企业,有力带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