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初夏,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大自然湿地公园,绿树掩映下,一片色彩各异的绣球花点缀其间,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拍照打卡。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沿着这条清晰的发展思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内江市市中区将优越生态资源禀赋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在致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大做强特色服务业中,生态农业日新月异,农旅融合全向拓展。
期间,如成功创建两个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进入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创建单位名单,获得“中国白乌鱼之乡”称号,建成甜源蔗乡等重点文旅项目,都是内江市市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也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一条白乌鱼“游”出大产业
近日,在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黄桷桥村的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排列整齐的水池波光粼粼,成群的白乌鱼畅游嬉戏。
看着池中成群游弋的白乌鱼,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胜利,抓起一把饲料向水中撒去,引得鱼儿争抢。另一边,“鱼菜共生”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池边种植槽里的各类绿植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管护栽种的芹菜、空心菜、薄荷,非常忙碌。
丁胜利(图由受访者提供)
“鱼菜共生”大棚是一种智能化循环种养系统。鱼池里的水经水循环系统流进种植槽,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蔬菜将养分吸收完毕,净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鱼池中,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
2016年,丁胜利成立了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鱼塘已经从2亩扩大到70余亩,从最初的5个鱼塘发展成现在的60多个鱼塘,成品鱼产量达到10万斤,销售额达到200余万元。”丁胜利告诉记者。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着力实施“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完善白乌鱼全产业链体系,擦亮市中区“中国白乌鱼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努力推动白乌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2021年,白乌鱼产量占全国70%以上,苗种供应占全国9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白乌鱼生产基地。
不仅如此,市中区还积极探索“渔旅”融合发展,不断延伸白乌鱼产业链,将白乌鱼养殖与餐饮、垂钓、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白乌鱼特色餐厅,传承白乌鱼美食文化,发展带动“渔旅”农家乐80余家,深度挖掘白乌鱼系列菜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