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广东省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农业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新鲜的菌菇瓜果,到香气四溢的稻米菠萝,再到独具特色的海产品,这里的农产品不仅品种丰富,更在品质上追求卓越。
为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即日起,南方农村报将持续推出《寻味深汕》系列报道,用心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味道与故事,共同见证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发展的累累硕果。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近年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鹅埠镇下北村的蘑菇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在村属公司的带动下,下北村利用旧改村舍和自建大棚,采用富硒种植技术,种植香菇、茶树菇、平菇、鹿茸菇、木耳、灵芝等数十种蘑菇产品。下北蘑菇不仅味道鲜美,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硒、锌、钙、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多重食用功效,是大湾区市民餐桌上不可多得的健康菜肴。
香菇烩菜。
下北蘑菇每斤售价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年产值近500万元。蘑菇产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下北村已扩建完成新的蘑菇大棚,蘑菇年产值有望超千万元。
巧改旧民房,育出致富大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动物植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践行大食物观具体举措。
下北村地处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最西边,和其他村子一样,农作物种植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但不同的是,下北村还种植了一种无需阳光的作物——蘑菇。
下北蘑菇。
穿梭于下北村蜿蜒村道,时不时有老房子映入眼帘,虽然已鲜有人居住,但里边实则暗藏着村民们的“致富经”。“这是废弃的旧改民房,通过二次利用,已经升级为蘑菇种植‘大本营’。”下北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培松向记者介绍。
记者现场看到,用作培育蘑菇的改造民房,内部虽只有20平米左右,但利用竹子搭建的置物架,可以种植不少蘑菇。以竹为皿,这其实与蘑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很大关系。
旧改民房内搭起培育蘑菇所需的竹架子。
蘑菇喜好湿润、阴冷的生长环境。亚热带气候带来充沛雨水,旧改民房大多位于低矮地带,再辅以生性为凉的竹架,营造了浑然天成的生长环境。“对于蘑菇生长来说,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5%-65%之间。”当地蘑菇企业管理员朱成玉说。
为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管理,下北村现已建成1800平方米的大棚基地来种植蘑菇,并引进一整套智慧农业系统。“在旺季,原来日产量约400斤左右,现在已经突破了1000斤。” 下北食品公司负责人彭维特说,下北村的蘑菇年产量大约有80吨。
蘑菇种植大棚内部。
据了解,下北村的这套智慧农业系统,可以利用自动通风、自动喷淋、自动制冷等功能,达到控温控湿目的,进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而针对夏季恶劣天气,基地标准化改建也在同步推进,提升大棚在强台风等情形下的抵御能力。
得益于区位优势,下北蘑菇采摘后能够及时运送到周边城市进行销售。“我们的蘑菇足够新鲜、品质上好,不少食客反馈味道非常鲜甜。”彭维特说,下北蘑菇完美适配涮、炒、炸、焖等多种做法,对人体有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
下北村种植的蘑菇。
康养蘑菇离不开科学种植。下北村通过富硒原生菌液进行品种培育,推出了富硒香菇、富硒杏鲍菇、富硒平菇等蘑菇产品。它们的硒、锌、钙、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蘑菇产品要高,能够为人体提供更完备、更充足的营养价值。
目前,下北村已构建起香菇、茶树菇、秀珍菇、灵芝等多种类蘑菇产品的种植体系。它们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不与地争肥,丰富了下北村乃至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农业产业生态。
种植利润高,村子迎来“返乡潮”
“小蘑菇”正在迸发乡村振兴“大能量”。下北村的蘑菇类型丰富多样,在价格上也呈现了明显梯度。彭维特介绍,蘑菇每斤售价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利润十分可观。
当地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约占到全村蘑菇年产量1/4的秀珍菇为例,一斤秀珍菇成本在3块钱左右,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块钱以上,利润率超过50%。而据介绍,下北村各品类蘑菇的利润率,基本都可达到20%以上。
培育期的蘑菇。
蘑菇销路走俏,吸引越来越多当地人回乡就业。在过去,下北村村民大多到珠三角地区外出务工。近两年,人口回流速度加快,村里日渐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劲”。大家看好家乡的乡村振兴政策,对蘑菇产业抱有乐观预期。“钱多事少离家近,有谁不愿意试一试呢?”
蘑菇种植有淡旺季之别。冬季是蘑菇丰收的旺季,基地用工数量至少20人。但即便是淡季,也需要7至8人的固定用工,雇用对象基本是本村及附近村落的村民。按照月工资约4000-5000元衡量,在农村地区算得上是有奔头的收入了。
下北村蘑菇大棚已初具规模。
村企合作,有规模、能盈利的蘑菇产业已初具雏形。刘培松介绍,该村蘑菇产业主要由村里成立的下北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市正合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经营,每年的市场创收加上用地租金,可为下北村村民带来数十万元收入。
提升知名度,小蘑菇也有大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下北蘑菇基本以鲜菇、无包装标识的形式在市场流通。只知其味、不识其名,是下北蘑菇的一大痛点。针对这个问题,下北村主动出击,做好品牌打造和拓展销路两件事。
“我们正计划申请‘下北蘑菇’商标,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彭维特还表示,下北蘑菇入驻了“深汕有YU”小程序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创设“云上购菇”的途径。
“深汕有YU”小程序上的下北村蘑菇。
除此之外,下北食品公司也在积极对接深圳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知名展销渠道,推动蘑菇产品融深融湾、走向全国。目前,下北村与该市场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单次出货量基本在千斤以上。鲜香可口的下北蘑菇,在深圳、东莞等大湾区城市广受欢迎。
未来,下北蘑菇或将可以在深度产业链上“做文章”,推动产值稳步提升。据悉,当地蘑菇基本以“采摘-初加工-销售”的模式进入市场。但放眼国内,已有不少知名产区推出了品质优、反响好的精深加工产品,其中包括干制品、酱菜、特色零食等。
牛肉蘑菇酱。
下北村既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又积累了一定的市场资源,完全有能力打造“采摘-精深加工-蘑菇类产品-销售”新模式,由此赢得更广泛的目标市场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