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6日电(通讯员 苏文龙 李欣慧)眼下正是农忙时节,一台满满载着稻秧的插秧机正在肥沃的稻田里来回运转,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稻苗被整齐划一的投入田中,不一会儿就为成片的水田披上了鲜艳的“绿衣”。

“这是刚育出的黑米秧苗,我们通过全程机械化育秧把多项田间作业搬到室内,既可以节省劳力,还可以更好的掌握种子的密度、湿度以及土壤含量,秧苗成活率高,生长快速,产量高……”渔亭镇汪村村党支部书记黄卫果介绍道,看着田里整齐翠绿的黑米稻秧,联想到几个月后稻田丰收的景象,他的脸上满是喜悦。

黄卫果是土生土长的汪村村人,1990年入伍,1992年退役,回到家乡的他30年如一日,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对家乡的热爱,他拒绝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扎根农村,为家乡建设出力、为服务乡亲们奔波。2021年10月,在汪村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黄卫果以100%得票率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一名“兵支书”。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任职后的黄卫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带着村“两委”们一同到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向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徐海波学技术、学管理,还争取到第三批财政衔接资金30万元,购买了2台洋马高速插秧机、1台水稻育苗用播种机,预计可带动115名脱贫人口受益,年节支增收可达4万元,此举也大大增加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

“黑米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也比普通大米的含量高出很多,是我县“五黑”特色品牌主打农产品,今年汪村村种植了50亩优质黑稻,预计产量可达2.5万斤,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直接收益8.7万元。”黄卫果满脸自豪的说。谈到下一步,他讲还将争取在村里建设一个集加工、包装、储存于一体的生产车间,同时打造黑米研学体验基地、发展农家乐等,通过示范引导村民发展黑米、黑玉米、香榧等“五黑”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有力的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