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松 通讯员 何朋朋
“非常感谢咱省科技特派员王尚堃同志,是他教会了我们对桃树的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正确方法,今年桃子亩产增加200多斤。”时入初冬,郸城县巴集乡田庄果农张学忠细数今年的收成,脸上充满了笑容。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省科技特派员王尚堃多次到田庄开展科技服务,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问题30余个,为农户发放果树肥料500余瓶。
像王尚堃这样,发挥自身专业技术特长,帮助企业和贫困户依靠科技发展、依靠科技脱贫的特派员还有很多。2018年,在省委组织部联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该县设立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站1个,入驻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个,组织了8个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选派了140余名科技特派员,形成了“站、团、队、员”一体化、全覆盖的帮扶新模式。三年来,他们共开展服务500多次,开展技术指导187次,开展技术培训班90场次,培训人员21000余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26个、新技术新产品39个,推动了农高区甘薯、城郊猕猴桃、宁平食用菌、吴台中药材、秋渠供港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科技精准滴灌,使致富之花遍地开。
注入科技力量 壮大致富动力
该县8个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无论寒来暑往,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一线,对特色产业、产业基地、农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全县发展甘薯种植达30万亩、中药材2.5万亩、精品果蔬5万亩等,实现了产业增收、农户致富,使农民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变化,成为了农民群众最喜爱的人。
河南省兆隆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西平,高级农艺师,积累40余年的中药材种植经验,足迹踏遍郸城县每个角落,为广大药农提供“育-种-产-销”一体化服务,不但激发药农的种植积极性,还提升药材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在脱贫攻坚一线,河南省农科院围绕郸城县主导产业需求,建立了高淀粉玉米科研基地500亩,并服务精品果蔬高效绿色种植,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周口师范学院以郸城技术转移中心工作站为纽带,主动帮扶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在郸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了“甘薯—油菜”轮播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王俊生教授研发的“周油589”油菜新品种种植300亩,油菜花与乡村风光相结合的赏花生态旅游把田间变景区;周口师范学院网络工程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帮助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智慧农业甘薯温室大棚升级改造系统,打造智慧种植、智慧超市、食品安全溯源三位一体的立体智慧农业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同时,这股科技力量更注重项目带动,加速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科技特派员在服务过程中、在田间地头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通过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县(市)创新引导计划等途径,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针对性攻关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助推了当地产业发展。
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甘薯粉条质量安全与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和“食用商品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与示范推广项目”,建成了3.5万亩的甘薯现代产业园,郸城红薯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建成5吨/天的甘薯无铝粉条生产示范线2条;建成10吨/天的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甘薯制品生产线3条;解决社会劳动就业500余人,培养200余人掌握1-2项生产技能,带动了1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
构建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盈枝
在个体服务的同时,活跃在一线的科技团队积极构建以涉农高校院所为创新源头,以工作站、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科普传播基地等为平台载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点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郸城县已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科普传播基地1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个,还建有周口国家科技园区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和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充分利用这些创新创业平台,带动2500余名农民创业就业,累计培训职业农民3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效益达1.2亿元。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科技特派员50余名,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和周边的甘薯、小麦、中药材、优质玉米等农产品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复制之路,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省科技厅定点帮扶我县王楼村,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点对点到以点带面,再到辐射全县,科技力量精准滴灌,为我县脱贫攻坚育出了致富之花、结出了甜蜜果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提及科技扶贫如此感慨。
据了解,省科技厅近年来对郸城科技扶贫工作倾力支持,省科技厅领导班子每月都要到郸城脱贫攻坚一线调研指导科技扶贫工作,慰问困难户、贫困户,解决王楼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孙顺华带领村“两委”干部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城郊猕猴桃品质名扬全国;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形成100余人的帮扶队伍实现全县贫困村全覆盖,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在省科技项目落实上,先后承担了中央引导地方专项3项,省重大科技专项6项,省科技惠民计划1项,省创新引导计划8项,共带动5000余人就业,实现300余名贫困户达到稳定脱贫。
“俗话说一技在手行天下,科技扶贫是一股能让贫困户终生受益的力量,势必会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甩掉贫困的帽子,迈上致富路、一起奔小康。”罗文阁欣慰地说。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