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外务工的孙德超,2008年因要照顾在家生病的双亲,选择回乡务农。突泉县六户镇永祥村“两委”多次到他家走访,为其讲解全县精准扶贫政策、“牧业再造突泉”贷款政策以及身边的致富典型示例等,帮助他调整心态、重拾生活信心,树立致富意识。在村“两委”的细心引导下,孙德超决定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

2017年末,孙德超通过“牧业再造突泉”贷款购买了4头能繁母牛,这让原本对生活无望的一家人瞬间燃起新的希望,经过2年多的发展,孙德超的庭院牧场已经初具规模。

如今,孙德超已经被称作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今年年初繁育了4头小牛犊,现在这4头大牛又都怀孕了,这样到明年开春我这牛大小头数达到12头,牛粪吧也都上到自家的地里了,节省了化肥钱。”看着圈里撒欢的小牛,今年42岁的孙德超眼里流露出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我这房子是16年危房改造时建的,国家还给补贴了2万多块钱呢。”说起从前的住房,孙德超的媳妇王凤贤有点激动,她说这个房子要搁以前,她心里一刻也不安稳,这个季节是最遭罪的,透风不说,碰上雨夹雪的天气还有可能漏雨。直到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找到孙德超,向他讲解了危房改造补助金的事,他家住新房的梦想才有了希望。就这样,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孙德超家的房子开工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孙德超一家就搬进了新房。如今,原本破烂不堪的旧房子不仅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家里的牛产业也在稳步发展。

为了让自家的牛有充足的“口粮”,在养殖牛的过程中,孙德超采取种养相结合的方式,自家农田种植玉米产生的秸秆,粉碎后用作牛的饲料,牛产生的粪肥发酵后用于庄家施肥,即实现了种养殖业资源循环利用,又节约了养殖成本。“我种了60多亩地,种的荞麦、高粱还有苞米,高粱跟荞麦都卖了,卖了有2万多块钱,我这还有3万多斤的苞米没卖呢。”

孙德超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绿色生态养殖,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了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种养结合”的庭院式经济正在帮助农户们脱贫致富。

县融媒体中心/程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