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爱美食的食客来说,沙虫是享用一顿海鲜饕餮大餐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海南儋州市光村镇的沙虫远近闻名,当地计划建设5000亩海洋牧场,同时打造现代沙虫观光园,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美味不输名贵海鲜 被称为“环境标志生物”

沙虫可当主菜也可当配菜,可干吃也可鲜吃,做法有白灼、酱爆、油炸、蒜蒸、煮汤、熬粥、椒盐等,其中“三色沙虫”已经成为海南的一道知名菜肴。

沙虫肉质肥厚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肽成分,以及氨基酸。由于沙虫口感、医药与食疗价值也都不亚于其他名贵海产珍品,素有“海洋虫草”的美誉。

沙虫对生长的环境质量十分敏感,只有在平缓沙泥夹杂的海滩才能生存,对水质要求也极高,一旦海滩海水发生细微的变化或者污染,沙虫便会大批死亡或逃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它们在涨潮时集体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渔民只能在潮退之际出动挖寻,因而潮水的涨落影响着沙虫的捕获。因此海南人常说,“在饭店都能吃到鱼翅、鲍鱼,但要想吃到沙虫,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儋州光村沙虫 环境适宜口感好

在海南,沙虫主要分布于儋州市、文昌市、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地,其中,儋州市光村镇的沙虫远近闻名。

在光村镇,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赶海挖沙虫、吃沙虫的习惯。“早起的人儿有虫吃”,每当太阳刚从海平面升起,村民们就迎着朝阳出发,趁着风平浪静之时,在光村湾的海滩上采挖沙虫。

据专业养殖沙虫的海南文诚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博文介绍,海南儋州光村的沙虫生在光村25公里海岸线2万多亩的滩涂上,由于湾内处于咸淡水交界处,入海河流多,沙地松软,微生物较多,给靠吃硅藻的沙虫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因此光村湾生长的沙虫品相好,口感好,营养丰富。

规模化养殖,成就致富之路

沙虫对生长环境有苛刻的要求,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沙虫的自然生长量越来越少。近年来,在儋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养殖光村沙虫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养殖沙虫利用光能技术、微生物技术,把天然有机物转化成为沙虫饵料,使沙虫成为有机食品。

从2011年开始,海南文诚实业有限公司将光村沙虫引到陆地养殖,养殖面积300亩,年提供4万斤沙虫,总产值24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沿海村庄村民及贫困户参与在海滩涂养殖沙虫,目前每户年均收入约6万元。

王博文算了一笔账:沙虫高、低位养殖池年产值分别达到1000斤/亩、300斤/亩,目前沙虫市场均价达60元/斤,高、低位养殖池年销售额分别可达6万元/亩、1.8万元/亩,除去种苗成本及各类人工管理费用等,高、低位养殖池年养殖利润分别可达5万元/亩、1.3万元/亩。

该公司计划用2年的时间完成光村湾5000亩海洋牧场建设,使光村湾沙虫年产量达250万斤,年产值达1.5亿元,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未来光村沙虫将加工成沙虫干、沙虫口服液等多业态产品发展,增大产能增收。儋州市政府按照一镇一品规划,投入资金,把该基地打造成为现代沙虫观光园,打造沙虫品牌,让游客体验沙虫文化,进一步带动光村镇老百姓就业。(霍雪)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