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校体验
规范管理与教学质量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办学初期,学校将本学年定为“规范办学年”,狠抓规范管理、紧抓教学质量。通过最近一次的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显示,我校专任教师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9.7(满分10分)。学校建校之初就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与教学成绩高度挂钩,严把教学质量,激发老师授课积极性。学校以“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为办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以“学生体验满意度”为核心,其中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均在95%以上,生活满意度96%以上,校园安全满意度98%以上。
(三)资助情况
建校伊始,诸城市慈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就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规范审批程序。学校通过宣传栏、班会、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各级资助政策和资助范围,公开咨询电话,让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按照上级“应助尽助”精神,本着对每一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这项工作,涉及到的各类咨询问题不推,不避,不急不燥,耐心地宣传、解释。严格执行三级机构评议认定原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和“实事求是、客观务实”的原则,认真组织受助学生的评审工作。申请材料报至学校资助办公室后,由资助办公室专人对上报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落实,然后在班内和校内公示栏分别进行五个工作日的张榜公示,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的监督,扎实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标准化。
(四)就业质量
2020年秋季学期正式招收第一届学生,现仅有2020级高二、2021级高一两级在校生。暂无毕业生。
(五)职业发展
《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开启了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宝贵战略机遇期,也是诸城市慈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奠定坚实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学校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观摩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设计企业需要的课程,通过课程中的项目任务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一门课的设计、一个教学情景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一个知识点的设计、锻炼学生的学习、工作迁移能力,将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参照企业要求评价学生、评价老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做好学生实习工作设计与规划,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教育活动,每个专业都开始联系建设校外创业项目和基地,为学生将来的岗位适应、岗位迁移做好准备。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建校之初,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和学校实际,首批开设了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3个专业。2021年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又新增旅游与服务管理、幼儿保育、文秘、机电一体化4个专业。同时,学校以专业均为单位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各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
(二)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传统专业。学校积极主动向同级同类学校学习,做稳做强传统专业,确保学校在起步阶段有一个稳固的根基。加强省级精品专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力度,积极拓展与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
2.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文化理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了培养主体“春考与就业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四结合”改革思路,使“产教结合”的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特点,在系统设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快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根据产业、企业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与山东慈海医疗集团等企业共同制订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能力模块,打破学科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本着“必需”和“够用”原则,构建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特色课程体系。
4.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各专业分别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工地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师培养培训
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是提升办学质量的保证。学校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制定教师能力提升方案,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效果。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安排实施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定每位教师每月学习两次,分散学习或者自主学习四次。各阶段学习后要写出学习心得几经验体会,在本校教师中交流。二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并实施了“教师由教书匠到教育工作者、由理论教师到双师教师、由青年教师到专业带头人”的分级达标机制,从而使团队核心教师通过行业企业培训认证,考取了各类资格证书。逐步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各级培训、校企协商等途径,推动专业教师迅速丰富企业经历,提升双师素质。三是强化政策支持激励。加强教师管理,每月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分别从上课情况、学生评教、学习笔记、学科竞赛获奖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估,对成绩优异的教师,学校在绩效奖励、评先树优方面给予物质和荣誉激励。近两年先后派出100多人次赴广饶、齐河、章丘等地考察学习春季高考办学经验。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育管理上。学校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一方面抓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坚持手脑并用、做学教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训练。科学制定并定期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根据国家或省有关标准,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并形成动态的调整优化机制。
2.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制定学校相关制度和考核评价标准,严格组织学生学业考评。
3.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涵盖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技能水平、实践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水平等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素质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和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把企业选人用人标准纳入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学生评价的机制。
4.学校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学校经费来源主要为举办者投资、学费、捐赠及其它合法收入。学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学校接收的资助或捐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及与资助人或捐赠人的约定执行。学校的资产管理,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自身监督。学校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5.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管理,个性学习、诊断评价、家校沟通等融合发展模式。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凸显职业教育文化氛围。
7.加强学生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教育。开展逃生避险、救护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防止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等违法活动的发生,杜绝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不健康信息的现象。
(五)德育工作情况
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形式。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家长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空话大话、侃侃而谈,要交心谈心,真正走到学生内心。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来逐渐养成。学生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对职高生的管理要严格,学校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罚。
(六)党建情况
学校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建立基层党组织,成立了中共诸城市慈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支部委员会,校党支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师生员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密切联系、热忱服务师生员工,关心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热情;在师生员工中培养和发展新党员。
支持学校理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督促其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帮助学校健全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引领校园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加强党组织内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和监督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参与人事管理和服务,参与学校各类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在教职工考评、职称评聘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主动联系,关心关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务干部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抓好党风廉洁建设。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双主体”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名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学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件要求,已提前开始规划制定2020级学生的实习工作计划。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针对学校办学实际,我校目前与山东慈海医疗集团等开展校企合作,拟于下学年以冠名培养班、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开展合作,整体提升我校的办学能力。2021年新增设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文秘、幼儿保育等专业,在慈海集团内部均有相应岗位可进行实习与就业。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建校初始,学校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争取每个专业都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学校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争取开设企业冠名班,争取为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二)社会服务
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劳动节”“老年节”等节日,以社团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幼儿园、慈海康养中心开展志愿服务。
(三)对口支援
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对贫困生群体进行结对帮扶,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学生,防范于未然。抓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高贵的修养。与每一位学生都谈一次心,建立学生家长学校群联系家校,平等对话,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惜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作风。
(四)服务抗疫
学校严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把外来人员出入、做好师生日常体质监测、搞好应急情况处置演练。在做好本校常规防疫工作的同时,做好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国庆节期间,学校派出政教处人员前往慈海医疗集团,与集团的医务人员一起在本市的恐龙文化博物馆等地开展了秩序维护、防疫常识讲解等活动。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近两年,学校累计投入868万元,添置教学仪器及实训设备,办学条件持续提升。学校严格执行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建立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二)政策措施。学校实行校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理事会是本校的决策机构。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建立了教育惠民服务办公室,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七、特色创新
(一)专业设置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2021年开始,学校依托山东慈海医疗集团下设的慈海文旅、慈海家政子平台,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幼儿保育两个专业,可以保障有充分的专业师资力量、充足的实训空间和独一无二的就业优势。
(二)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让学校在建校伊始就走上正轨,学校组建政教处,政教处人员由转业军官和退役士官组成,人员素质高。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职业培训后上岗。政教处主要协助级部进行管理,在午晚休纪律、餐厅就餐、校园秩序、宿舍内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监督与管理,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自工作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家长满意度高、社会评价好。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面临主要问题
一是我校办学时间短,加上是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所以教师资源先天不足,现有的教师队伍缺乏“实战经验”。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尤其是缺乏与现代科技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实训教师。
二是专业设置滞后,校企联系不够。2021年,我们已先后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文秘、机电一体化、幼儿保育等七个专业。选这七个专业是因为应用范围广、家长认可度高。但同时也存在同质化、竞争性不强的短板,同时我们刚建校,与企业对接的也不够。如何提升专业品牌竞争力以及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校内初始硬件设施不够先进。学校现有的硬件能够满足现有专业需求,但缺乏先进的实训设备仪器,与一流专业实训室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缺乏竞争力,难以打造特色专业。
(二)改进措施
一是优化专业建设。积极主动向同级同类学校学习,做稳做强传统专业,确保学校在起步阶段有一个稳固的根基。加强省级精品专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力度,积极拓展与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
二是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为前提,重点建设好学校主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争取到2022年建立2个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先进的专业教学实验室。争取到2022年建立5个相对稳定的与我校专业建设对口的校外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加快实验实训设备更新,提高技术含量。到2022年,在满足专业教研所具备的数量需求的基础上,骨干专业实训基地的设备达到技术较先进,品种功能较齐全的要求,各专业均有部分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
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争取用三年的时间,专任教师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的比例控制在1:15以内,教师全部达到规定学历要求,专兼职教师中中级职称以上的比例达50%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5%。每门课程均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占专任课教师总数不少于50%,配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力争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不低于50%。根据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对在岗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进修,使他们具备高学历和双师素质,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专业技术资格及相关技能证书。学校每两年选拔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被确定为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人员,按规定进行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单位进行不少于二个月时间的顶岗工作。实行开放的教师招聘工作,拓宽面向社会招聘教师渠道。向企业和社会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招聘专业对口的非师范学校毕业生来校任教。要切实做好经费收支预算,确保引进教师、在岗教师培训进修,外聘教师等能够按计划实施。
诸城市慈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21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