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柑橘种植技术_致富柑橘种植技术视频_种植柑橘赚钱吗

致富柑橘种植技术视频_致富经柑橘种植技术_种植柑橘赚钱吗

“一村一品”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区加大“一村一品”创建力度,建成了和平村、白马村、古佛村、小滩村、建角村、大桥村、柏杨村、加福村、青山村等11个“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或村民入股抱团发展,或引进龙头企业,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创新传统种植养殖模式……在创建“一村一品”时,这些村都有一本自己的“致富经”。

农民摇身变股东

“我们村现有4个有限公司、6个专业合作社、市级龙头企业2个、区级龙头企业1个……”说到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三驱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魏跃金如数家珍。但是最让他引以为傲的还是村里的“三变改革”。

所谓“三变改革”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项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

2017年,新年伊始,在区供销社的引领指导下,大桥村开始探索“三变改革”,组建了大水井蔬菜股份合作社,着重探索“三变改革”与供销社、合作社的融合发展。股份合作社总出资额150万元,由四个方面的股东构成:三驱供销社入股52万元,占股34.67%;大桥村集体入股2万元,占股1.33%;5个农业大户以资金、技术入股76.5万元,占股51%;137户农户占股13%。其中,农户以261亩土地经营权做价入股每亩635元,共19.5万元,农民的土地变成了合作社的资产,137户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为了让“路子越走越宽”,合作社采取了“供销社 村集体 合作社 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供销社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民的融合发展。首先是积极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与合作社的融合;第二是供销社为合作社提供生产资料供应、统防统治、项目包装、产品销售等服务,实现供销社与合作社的融合。

当年,股份合作社销售额达500余万元,利润200余万元。合作社首先对农民股东实行了每股500元的保底分红,然后从利润中拿出26.6万元进行再次分红。2017年12月21日,每股总的实现分红1020元,农户收入由过去的每亩635元增加到1020元,收入项目由过去的两项(土地租金、打工收入)增加到三项(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和股份分红)。同时,100多名农民股东务工年收入累计达130万元。

农村处处“果飘香”

“摘柑儿,去哪儿?”

“中敖!”

距离镇上不足1公里,距离大足城区不足10公里,距离渝蓉高速公路10公里;社区地处濑溪河流域,灌溉十分便利:这是中敖镇加福社区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地里位置优势。近年来,中敖柑橘的名气越来越大,一提到采摘柑橘,区内外的游客首先想到的就是中敖镇。而加福社区就是中敖镇大面积种植柑橘的村社之一。

加福社区耕地面积2503亩,柑橘种植面积1200多亩,占全社区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农村地区可谓处处“果飘香”。

柠香果园有限公司是加福社区柑橘种植的“带头人”。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刘峰钻放弃了央企工作,从成都来到大足,在加福社区种起了柑橘,他给自己的采摘园取名为“最忆小橘”,也给自己定下在川渝城市周边建100个采摘园的梦想。

柠香果园还创新“以草治草”治理策略,以种植蒲公英防治杂草,代替传统的施药除草,实施纯生态种植模式,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确保产品无污染、无公害,带动社区居民就业400余人,极大的带动了社区经济发展。旗下的最忆小橘品牌因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创新的采摘模式,深受远近消费者喜爱,在采摘旺季,平均每天接待游客600人以上。

如今,柑橘已成为加福社区的主导产业,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50%。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0%。成立的2个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占全村从业农户数比重达到了30%。合作社联农带农效果好,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村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到10%。

稻虾种养效益高

铁山镇建角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过去的日子,“每到冬季,田就‘闲’下来了。”

然而,如今在该村学清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前来参观学习“稻虾养殖”技术的客商却络绎不绝。学清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全市连片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可视效果最好的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和稻虾共生示范基地,由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和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何为“稻虾种养”模式?就是将稻田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小龙虾不吃稻苗,但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杂草和水生生物,稻田里常见的稻飞虱、螟虫都是小龙虾的美味食品。同时,小龙虾在稻田里不停行动、觅食,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能起到增肥效果。以学清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稻虾轮作”的稻谷亩产达400多公斤,小龙虾平均亩产180公斤,亩平产值1万余元,亩纯收益5000多元,是单一种植水稻效益的6倍之多。此外,“稻虾轮作”产出的“稻虾米”,市场价基本都是在每斤10元左右,是一般大米价格的3倍。

建角村稻虾共生综合利用产业占了全村农业总产值的50%,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0%。村里还成立的3个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占全村从业农户数比重超过30%。

稻田内养殖小龙虾,代替传统的水稻、稻油模式,最大程度避免了稻田内施农药,减少了肥料施用量,纯生态种植模式打造了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确保了产品无污染、无公害,并带动了420余村民就业,有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发展。学清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因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创新的种养模式,深受远近消费者喜爱,更加得到想从事稻虾共生养殖的养殖户的欢迎,每年接待130余批次参观、学习人员,其“稻虾田”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一村一品”助脱贫

龙石镇青山村因基础条件差、无支柱产业,在2014年被识别为市级贫困村。2014年以前青山村存在“空心村”共性问题,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居多,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村民为老弱病残幼,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我们以前都是一家一户田土耕作和庭院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缺乏龙头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更别说有人带动贫困户和村民致富增收。”青山村村支书夏昌友说,青山村在实施产业扶贫中结合“一村一品”建设,确定将花椒作为主导产业。

浅丘潺溪、绿披大地的青山村,其地理和气候都十分适合花椒种植。明确了产业,但是“怎么种?谁来种?”贫困户本身就缺资金、缺技术,让他们来种当然是行不通的。

“村集体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鼓励有能力的其他村民发挥带动作用。”夏昌友说,最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20万元,82户建卡贫困户自愿整合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共计出资6.2万元,4户村民共计出资20万元,250亩的花椒基地得以成形。

看到村里的花椒产业如火如荼,又有12户村民跟进发展花椒种植面积250余亩。花椒这才真正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与花椒紧密利益联结的流转土地村民、入股农户、常年务工人员已占全体村民户的36%。贫困户在花椒种植基地务工能获取80元/天的纯收入。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全村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成功实现稳定脱贫75户。

虽然目前花椒还没有投产,但是据预测,丰产后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届时,产生的利润30%用于合作社滚动发展壮大,利润的70%按持股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所持股份的分红,转作村后续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扶贫、救灾、救济等相关用途,其中10%以上将用于建立青山村扶贫济困基金,为今后全村返贫户适当配置持有合作社股金,在其返贫期间享受合作社盈利分红。

产业才是长期稳定脱贫的关键因素,成功创建“一村一品”市级示范村,根据政策,青山村花椒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方面将获得更多扶持。

啊啊啊.png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