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的四季管理,即春季管理、夏季管理、秋季管理和冬季管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温差距很大,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时间各不相同,各地蜂群春季开繁的时间不相同,进入生产期的时间也不相同,但是养蜂人的目的是相同的,均是为了在生产期获得蜜浆等蜂产品高产及高效授粉。各地在蜜源植物开花泌蜜前45~65天,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抓好蜂群的恢复、发展,用强群来迎接生产期。所以,蜂群的四季饲养管理,应因地、因时制宜,灵活运用。现以华北地区为例,论述蜂群的四季饲养技术。
1秋季饲养技术
蜂群的秋季繁殖,是奠定来年蜂产品高产及高效授粉的基础,“一年之计在于秋,秋强来年保丰收”。要把秋繁作为一年工作的重点来抓,培育好适龄越冬蜂,群势达到8~10脾蜂,蜂龄与越冬期吻合。要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1.1确定繁殖适龄越冬蜂起止最佳时间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蜜源不同,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止时间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纬度越高的地区,起止时间要早。一是保证适龄越冬蜂不参加哺育、采集工作;二是最后一批幼蜂有安全出巢排泄的机会。各地应根据这2条原则,确定繁殖适龄越冬蜂的起止最佳时间。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东北和西北地区为“处暑”至“秋分”之间,华北地区为“白露”至“寒露”之间,南方时间还要迟。
1.2做好秋繁期的各项工作
利用新蜂王秋繁新蜂王秋繁,是培育越冬强群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新育的秋王刚开始产卵,精力旺盛、产卵积极,卵圈大、停产晚,易培育越冬强群。
及时防治蜂螨秋繁前14天用王笼囚禁老蜂王。当巢内封盖子脾全部出尽以后,降低蜂螨的抗药性和谨防假冒蜂药,然后挂入“螨扑”药片。
调整秋繁群势开繁前5~6天,合并弱小蜂群或抽强补弱,使每个秋繁蜂群群势均能达到8张脾、10脾蜂的标准。每个繁殖群放1张蜜粉脾、7张优质产卵脾。
加强保温“立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有时出现霜冻。对蜂群要加强保温,箱内覆布上盖小棉被或小草帘,及时缩小巢门。
奖励饲喂奖励饲喂,可刺激蜂王多产卵,提高工蜂育虫的积极性,使适龄越冬蜂进一步增强。秋繁开始后,每天傍晚用1∶1的糖浆300~500g,一直奖饲至秋繁结束。
1.3秋繁结束后的管理工作
利用强群越冬蜂群越冬,要求每群具有7~8脾蜂。秋繁最后一批子脾出房将尽时,要检查和调整蜂群的群势,对群势达不到标准的,要抽弱群补充或抽强补弱。
补充越冬饲料秋繁即将结束时,要检查和调整1次蜂群的越冬饲料。每群蜂4张大蜜脾、4张半蜜脾,对饲料不足的蜂群要从饲料多的蜂群中调剂。若无法调剂,可换入储备的蜜脾。若无储备的蜜脾,待子脾全部出房后,应抓紧时间,利用浓糖浆在3~5夜喂足。
彻底防治蜂螨秋繁结束待巢内子脾全部出尽,蜂螨全部暴露在蜂体上,为了减少蜂螨的抗药性和谨防假冒蜂药,可利用3种水剂隔天轮换喷治3次。
防止盗蜂秋季蜂场发生盗蜂,轻则影响秋繁效果,重则全场蜂群覆灭。深秋蜜源枯竭,加上每晚对蜂群奖励饲喂,如若不慎,极易发生盗蜂。所以,要及时合并弱小蜂群或抽强补弱。用泥巴糊严蜂箱缝隙,缩小巢门。检查蜂群要在早晚进行。
2冬季饲养技术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温相差悬殊,冬季对蜂群的管理技术也不一样,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越冬场地的选择越冬场地选择在背风、向阳、干燥、安静、无牲畜干扰和没有震动源的地方。平整好土地,背面要垒好防风墙,前面要挖好排水沟。
越冬蜂巢的布置越冬蜂巢总的要求是,蜂数适当密集,便于结团,放置的巢脾要求整齐。单王群越冬,一般中间放半蜜脾,两侧放大蜜脾;双王群越冬,蜂箱中间放隔板,将半蜜脾放在隔板两侧,半蜜脾外侧放大蜜脾。这种布置可使2个弱群在隔板的两边,形成一个大蜂团,有利于冬季保温和春季蜂王产卵。
适时包装保温室外越冬,“小雪”时节箱底垫10cm厚的秸草,“大雪”时节用秸草将蜂箱后边和两侧塞好,“冬至”时节框梁上盖小棉被或小草帘,蜂箱上盖石棉瓦或草帘,箱内不加任何保温物,以防蜂群“伤热”。室内越冬,“大雪”时节把蜂群搬往室内,放在离地面40cm以上的放蜂架上,一般放3层蜂箱,强群在下面,弱群在上面;室内温度保持在-4~4℃之间,相对湿度75%~85%;保持室内黑暗和安静。
预防鼠害在增加保温秸草的同时,先在地面撒些生石灰粉。巢门留2~3cm宽、0.5cm高,并排钉些小钉或隔王片,以防老鼠钻入箱内危害蜂群。
多作箱外观察判断越冬蜂群是否正常,若没有突发的特殊情况,不要随意揭开包装物或开箱惊动蜂群。平时要留心巢门前的死蜂数量,及时掩埋蜂尸。雪住天晴时,及时清除包装物上的积雪。春节期间,要防范因燃放鞭炮而引发火灾。
3春季饲养技术
蜂群的春季繁殖是奠定全年蜂产品高产及高效授粉的基础,是全年养蜂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蜂群恢复发展最困难的阶段。因此要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3.1早春阶段
检查越冬后的蜂群选择晴暖无风中午,气温8~10℃,对全场越冬后的蜂群进行一次快速全面的检查。检查的目的:蜂群饲料是否缺,有无失王,是否存在严重的偏集。检查后记录,以便隔日处理。对缺饲料的蜂群要补入蜜脾,对偏集严重的蜂群可直接抽出脾进行调整,使全场每群蜂的群势基本平衡。检查时动作要轻、稳、快,避免冻死蜜蜂和震落蜂王。
预防蜂王早产卵和控制蜂群空飞早春蜂王提早产卵对蜂群弊多利少,为了控制蜂王提早产卵和蜂群空飞,在检查蜂群的同时,可将蜂王囚于王笼,挂于蜂群中央。将蜂路拉宽1.5cm,开大巢门,减少箱内部分保温物,对蜂箱遮荫,使蜂群继续安静结团,以达到延长越冬蜂寿命、保存越冬蜂群实力的目的。
做好春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整理和消毒蜂具,预备春繁产卵用的巢脾、饲料脾和箱内保温物,在蜂场背风向阳处架设蜜蜂饮水器等。
3.2春繁阶段
再次平衡群势春繁开始,再平衡1次群势,将每群蜂的群势调整为4脾以上,2~3脾的蜂群组织双王同箱繁殖,每群蜂只放4张巢脾,即1张蜜粉脾、1张半蜜脾、2张产卵脾。调整以后,将蜂王从王笼中放出。
防治蜂螨早春开繁,若有巴掌大的封盖子,必须用割蜜刀割开。利用3种水剂药,隔天轮换喷治3次。
加强保温早春若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又常出现寒流霜冻等,则要加强保温。将调整好的蜂群置于蜂箱中央,两侧放上隔板后空隙处填塞保温物,覆布上盖小棉被或小草帘,蜂箱四周恢复用秸草包装。
奖饲粉、蜜春季适当的奖励饲喂,可以起到刺激蜂王多产卵的作用,是促进蜂群快速发展的得力措施。调整好蜂群后即开始不间断地饲喂粉、蜜。先喂蜂花粉,3天以后饲喂糖浆。用贮备的天然蜂花粉加蜜水调制成花粉饼,贴在上框梁上,也可置于饲喂器内放边脾位置任蜂取食。前期每次少喂,待蜜蜂吃净后再喂,直至外界大量天然花粉被采进巢为止。每群每次饲喂1∶1的糖浆300~400g,从紧脾开始不间断饲喂,直至工蜂从外界采进大量花蜜为止。
加脾扩巢及时加脾扩巢,对蜂群的增殖速度关系很大。3月中旬,当蜂群内的子脾面积达到巢脾总面积的70%以上,并且子脾已有60%为封盖时,可以加巢脾扩大蜂巢,3~4天后加入1张空脾,群势逐渐扩大,蜂数密集,气温升高之后,可一次性加入2张空脾。加脾时可用少量温蜜(糖)水喷湿空脾,然后再加入,摆放在紧靠隔板的位置。过15~20天部分蜂群巢箱加满脾后,全场用封盖的老子脾进行强弱调整,让全场蜂群均衡发展。待全场所有蜂群都繁殖到满箱,再加上继箱继续扩巢繁殖,进一步增强蜂群的群势,力争用强群迎接全年第一个主要蜜源期的到来。
生产蜂王浆预防“分蜂热”4月底当蜜蜂繁殖至满巢箱时,可提前生产蜂王浆。每群蜂先下1个浆框,待蜂群加上继箱群势进一步扩大后,酌情下2个浆框。提早生产蜂王浆,不仅可增加收入,而且能预防蜂群发生“分蜂热”。
育王分蜂为下一个蜜源培育生产群一般每年5月份前后蜂群均进入春繁的鼎盛期,这时无论是油菜花期或刺槐花期,都要适量培育一批新蜂王,分出一些新蜂群,数量以3群分出1群为宜,不可过多,否则有可能削弱强群影响第一个蜜源的产量。当处女王交尾产卵以后,要及时从强群中抽调老封盖子脾带蜂补充,使其能在下一个蜜源开花泌蜜前夕快速壮大成为生产群。
4夏季(生产期)饲养技术
我国南北方气温相差很大,各地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时间各不相同。华南、西南地区,每年2月下旬蜂群就进入生产期,长江流域要到4月中下旬才进入生产期,华北地区要到5月份,东北、西北地区则要到六七月份。各地蜂群进入生产期的时间虽然不同,但生产期前和进入生产中各项管理工作大体相同。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要求,进入生产期的蜂群群势必须十分强大,而且使蜂群在整个生产期常盛不衰。为达此目的,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1生产蜜、浆兼顾繁殖
在整个生产期,工蜂采集花蜜,会占用过多的巢房酿蜜和贮蜜,压缩了蜂王的产卵巢房,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造成采蜜期过后群势削弱,严重影响下一个蜜源的产量。为了防止这种采蜜后群势陡降现象的发生,采蜜期要做到生产蜜、浆兼顾繁殖。
利用双王同箱繁殖掌握下一个主要蜜源的开花泌蜜时间,在下一个主要蜜源前50天利用双王同箱繁殖,培育适龄采集蜂。全年最后一个蜜源可利用单王带大群采蜜。
不间断地造新巢脾在蜂群强壮且有蜜源的情况下,其自身有强烈的造脾扩巢欲望,这时让蜂群造新巢脾,不但能满足蜜蜂的扩巢欲望,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和工蜂的哺育力,而且可使蜂群持久保持旺盛的繁殖力而达到长期维持强群的目的。
保持巢内粉、蜜充足蜂群中一旦缺少花粉,轻者培育的工蜂发育不良,蜂王日产卵量减少;重者会使蜂王停产,最后迫使蜂群飞逃。所以,平时一定要让蜂群内始终有1张整花粉脾,否则就要采取人工补喂的方法补足。无论外界蜜源充足与否,每天傍晚都要给蜂群奖饲糖浆,每次奖饲200~300g。
4.2争取蜜、浆双高产
同箱饲养黄、黑2种体色的蜜蜂,黄体色的蜜蜂一般繁殖力强,产蜜量高,但不节省饲料;黑体色的蜜蜂则采集力强,产蜜量高,节省饲料和越冬性能好。如能将两者的特点结合在一个蜂群中,这样的蜂群一定是相当理想的。均开前巢门,一区饲养黄色蜜蜂,另一区饲养黑色蜜蜂,即用双王同箱饲养不同体色的蜜蜂。采蜜季节前45~65天,让黑色的蜂王在大区繁殖多产卵,而黄色的蜂王在小区休息少产卵;生产蜂王浆季节前,则让黄色的蜂王在大区繁殖多产卵,而让黑色的蜂王在小区休息少产卵;蜜浆同生产季节,调换两蜂王繁殖。越冬前将黄体色蜂王调往小区休息少产卵,而让黑体色蜂王在大区繁殖多产卵,使越冬蜂群内大部分工蜂均系黑色蜜蜂,而春繁时将黑色的蜂王调往小区休息少产卵,让黄色的蜂王在大区繁殖多产卵,使蜂群春繁快,提早进入产浆期。
4.3取成熟蜜兼顾饲料
改变以往提倡“养小群,勤取蜜,取不成熟蜜”的恶劣做法,一定要等到蜜脾有2/3封盖或一大半封盖时再取蜜。每次取蜜时,要给蜂群留下一定数量的蜜脾作饲料。流蜜期即将结束时,一定要多留少取,杜绝“先取尽蜜然后喂糖”的错误做法。
蜜蜂的四季饲养管理是一环紧扣一环,每个养蜂者应根据本地的气候和蜜源特点,变换应用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从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和规律,适时饲养强群,以达到获取蜜、浆等蜂产品高产的目的。
(来源:蜜蜂杂志.2012,32(10),西蜂四季饲养技术,郑元明,山西省沁水县龙港镇孔峪村中蜂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