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大棚种植技术_大棚长茄子的种植视频_种植大棚茄子走上致富路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我们从未停止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终于触手可及。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赣鄱大地一派火热的攻坚场面,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在全力以赴、冲刺胜利的终点。

东方女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透过平凡生活的温度与感动,一个又一个的小康故事,生动体现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种植大棚茄子走上致富路_大棚长茄子的种植视频_茄子大棚种植技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桥头镇店前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除了路,就是树”,放眼望去,道路附近山坡上吴伏莲、石道光夫妇种的40亩衫木林正茁壮成长,“衫海”茫茫,郁郁苍苍。

沿着水泥路往前走,一路的稻香夹杂着不远处飘来的豆腐香,深深地刺激着记者的味蕾,顺着香味寻去,一幢3层的小洋楼映入眼帘,进入院内,前院晒着枣、蜜饯、柿饼等,后院吴伏莲、石道光夫妇正忙着加工豆腐,灶火正旺,豆香弥漫。夫妻俩的脸上,满是幸福的汗水……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这对年逾花甲的夫妻成了村里的脱贫典范,靠磨豆腐、植树造林、养殖等,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因病致贫,立下脱贫志

吴伏莲今年66岁,丈夫石道光67岁,夫妻俩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们都已出嫁,还有一个35岁的儿子未成家立业。说起儿子的事情,吴伏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以前很好的,大专毕业,25岁那年去做物流工作,干了几年,突然就出现了精神疾病,被公司辞退,回家后,再也没出去过,现在一直在吃药。”

在儿子没“出事”前,一家人过得简单幸福。儿子回来后,家庭收入断了一大半,大部分收入来源只能靠夫妻俩,除了儿子每月固定的医药费,吴伏莲也因长年做小工,得了肩周炎,每个月都要吃药来缓解疼痛,丈夫2014年因为胃穿孔动手术基本上花光了两人的积蓄……2014年8月,吴伏莲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疾病和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2015年在村干部们的帮助下,夫妻俩不等不靠,买了一台小电磨、一辆三轮摩托车,添置了做豆腐的工具,干起了做豆腐的行当……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夫妻二人齐心协力,靠双手“致富”,并在2015年年底实现脱贫。

多种经营,实现脱贫梦

走进夫妻俩的“豆腐坊”,迎面而来的是豆浆的鲜香味,厨房外吴伏莲动作熟练地将煮好的豆浆舀进豆腐箱;厨房内,炉火正旺,石道光将切好块的豆腐油炸成型,制成油豆腐,整个后院都是夫妻俩忙碌的身影。

大棚长茄子的种植视频_种植大棚茄子走上致富路_茄子大棚种植技术

石道光在制作油豆腐 (黄从周摄)

说起磨豆腐的整个过程,吴伏莲笑着说:“磨豆腐可是个细致活,一共5道程序,浸泡、磨豆浆、过滤、煮、加压成型,每次从下午1点一直忙活到晚上9点,要花费8个多小时的时间。”吴伏莲告诉记者,相比以前的传统办法,现在省了力气也省了时间。

茄子大棚种植技术_大棚长茄子的种植视频_种植大棚茄子走上致富路

吴伏莲将煮好的豆浆舀入豆腐箱 (黄从周摄)

把生豆浆装上布袋过滤残渣的这个工作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这个力气活通常是我儿子来干,每次磨豆腐,他不会干别的,就帮我们俩做一些简单的力气活。”吴伏莲说。

从店前村到桥头镇的圩市大概六七里的路程,每次天还没亮,夫妻俩就将前一天磨好的豆腐装箱好,骑着三轮车赶到圩市上去,将这几十斤豆腐卖完,“白豆腐3块钱一斤,油豆腐12块钱一斤,几个小时就卖完了,来得晚的就买不到了。”吴伏莲笑着说,“有圩市的时候我们才磨豆腐,一个月磨10多次,算下来一个月除去成本能挣个2000块钱左右。”

除了磨豆腐,夫妻俩还圈养了许多家禽。鸡鸭猪牛,夫妻俩都养了个遍,饲养的家禽每年也能给夫妻俩带来几万元的收入。“每次磨完豆腐剩的豆渣都用来喂鸡喂鸭了,蛋白质高,它们都喜欢吃哩。”吴伏莲说,猪吃了长得壮,今年年初卖了两头猪,除去成本挣了1万多元。

屋后的院子成了他们的“养殖基地”,而院子外不远处的菜地则成为了夫妻俩的“蔬菜大棚”。茄子、辣椒、南瓜等蔬菜挂满“枝头”,除了留足自己食用的,许多蔬菜瓜果夫妻俩也会拿到圩市上卖,也能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夫妻俩还种了4亩田,去年谷子产量4000斤,除了给自己留了2000斤口粮,其他的都卖了,让夫妻俩收入近3000元。凭着勤劳的双手,夫妻俩现在基本上做到了“自给自足”,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到镇上去买,蔬菜和肉类都是自己供给。

绿水青山,致富好出路

脱贫之后,收入固定了,生活也得到了保障,但夫妻俩不想止步于此,也想走上致富路,几年前,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建议下加入了林业专业合作社,分到了40亩山地。

大棚长茄子的种植视频_茄子大棚种植技术_种植大棚茄子走上致富路

夫妻俩种植的杉木林

据当地扶贫干部介绍,早在2009年,店前村就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但当时加入的村民不多,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种树,认为没出路。吴伏莲、石道光夫妇算是比较早加入到合作社的,而且夫妻俩种植的衫木面积在整个合作社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很多村民也在他们俩的带动下加入了林业专业合作社。

今年受天气影响,夫妻俩种的稻子收成不好,但这40亩衫木林却在夫妻俩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记者跟随着夫妻俩的脚步,来到杉树林旁,一颗颗杉树长势喜人。夫妻俩身体微侧,一人一把刀,手脚利索的将衫木旁的杂草、藤蔓清理干净。

种植大棚茄子走上致富路_大棚长茄子的种植视频_茄子大棚种植技术

夫妻俩上山给衫木锄草

夫妻俩的房子离衫树林不远,即使前一天刚清理,第二天还是要去看几眼。“种树,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点一点长大,很有成就感。”种树的收益虽然比磨豆腐来得慢,但这却是一份长久的“事业”,而且也是造福后代的事,吴伏莲开心地说道。

据扶贫干部介绍,衫木成材的时间在10至15年左右,一亩衫木林除去砍伐、运输成本,一般情况下每亩的收入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

除了种树成材后的收益,当地政府给植树造林的村民每亩补贴150元至250元左右,“现在政府给的补贴越来越高,大家种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种树就是种希望。”吴伏莲说,为了让衫木更好的成材,夫妻俩会将比较密,长了三五年的树砍伐一些,从中还能获得一些收入。

站在夫妻俩植树的山头,放眼望去,一片片衫木郁郁葱葱。对夫妻俩而言,以前上山种树是因为“田少地少,解决温饱”,现在上山种树更多是为了利用好这个“金山银山”,吴伏莲说:“守住这个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

未来,夫妻俩依靠勤劳的双手,靠这绿水青山真正走上致富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