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推广,提升技术到位率,根据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品种选用
广西带状复合种植春玉米、秋玉米品种应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中等、耐密抗倒、耐旱的高产抗病品种,如青青700、宜单629、迪卡011、百玉525、万川1306等。
桂西、桂西南、桂西北大石山地区:春大豆宜选用耐荫、早熟、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抗倒的高产抗病品种,如桂春15号、桂春8号等;夏大豆宜选用耐荫、生育期适中、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抗倒的高产抗病品种,如桂夏3号、桂夏7号等。
桂南、桂东南、桂中丘陵地区:春大豆、夏大豆宜选用耐荫、早熟、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抗倒高产抗病品种,如桂春15号、华春8号、桂春豆108等。
桂北、桂东北丘陵地区:选用耐荫、早熟、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抗倒的高产抗病品种,如桂春15号、华春8号等。
二、行比配置
广西可以实行一年两茬带状复合种植,在生产应用上间种、套种两种模式。广西主推技术模式为大豆玉米行比3︰2、2︰2,试验示范4︰2和4︰4。
大豆玉米行比3︰2:每个生产单元宽度为2.4—2.6米,大豆带1.2—1.4米,玉米带1.2米,大豆玉米带间距70厘米(开沟宽4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40厘米。
大豆玉米行比2︰2:每个生产单元宽度为2.2—2.4米,大豆带1.1—1.2米,玉米带1.1—1.2米,大豆玉米带间70—80厘米(开沟宽4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40厘米。
大豆玉米行比4︰2:每个生产单元宽度为2.7—3.0米,大豆带1.5—1.8米,玉米带1.2米,大豆玉米带间距70厘米(开沟宽4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40厘米。
大豆玉米行比4︰4:每个生产单元宽度为3.5—4.0米,大豆带1.5—2米,玉米带2米,大豆玉米带行间距70厘米(开沟宽4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40厘米。
三、播种时间和方式
(一)播种时间及土壤水分要求
1. 适期播种
广西春玉米带状复合间种春大豆模式在春季土层深度5厘米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桂南在2月上中旬播种,桂中在2月底至3月中旬播种,桂北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秋玉米带状复合间种夏大豆要求桂南在立秋前(8月初)完成,桂中在7月底前播种,桂北在7月20日前完成播种。
春玉米收获前15天左右免耕套种夏大豆,春大豆收获后免耕播种夏秋玉米。带状不换茬套种要求带状复合种植的春大豆收获后接着播种夏大豆(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春玉米收获后接着播种秋玉米(夏大豆套种秋玉米)。
2. 适墒播种
播种时,要保证土壤含水量为70%—80%,土壤手抓起,握紧能成团,一米高放开,落地后能散开,即可播种。
(二)播种方式及播种机具
可根据当地机械配备情况,选择机械播种或半人工(播种器)播种、人工播种三种方式。
机械播种:
“3︰2”模式可选用适宜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播种一体机要求配套动力为30马力以上,工作行数5行,大豆行距为30—40厘米,大豆玉米行间距为70厘米,玉米行距为40厘米,大豆、玉米穴距为15—22厘米,同时需要有开沟、播种和覆土功能。
“2︰2”模式可选用适宜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播种一体机要求配套动力为30马力以上,工作行数4行,大豆行距为40厘米,大豆玉米行间距为70—80厘米,玉米行距为40厘米,大豆、玉米穴距为16—18厘米,同时需要有开沟、播种和覆土功能。
“4︰2”模式可选用适宜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播种一体机要求配套动力为40马力以上,工作行数为6行,大豆行距为30—40厘米,大豆玉米行间距为70厘米,玉米行距为40厘米,大豆、玉米穴距为13—28厘米,同时需要有开沟、播种和覆土功能。
“4︰4”模式可选用4行式精量播种机,即大豆4行播种机与玉米4行播种机配套组合使用。大豆4行播种机、玉米4行播种机要求配套动力为40马力以上,工作行数为4行,大豆播种机行距为30—40厘米,大豆玉米行间距为70厘米,玉米行距为40cm,穴距为20—22厘米,同时需要有开沟、播种和覆土功能。
半人工(播种器)播种:选择机具性能较好,株(穴)距可调的手推滚动式穴播机。
人工播种:按田间设置的规格(行距、株距、边距等)精细播种,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后稍为压实盖种细土。因为大豆玉米共生期越短,产量越高。带状间作可根据
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实际,选择大豆先播种或者大豆玉米同时播种。带状套作遵循“夏大豆与春玉米共生时间不超过15天”原则,一般在6月中下旬套种夏大豆或夏秋玉米。
四、适宜密度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株数;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
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气象环境条件确定大豆玉米种植密度。广西玉米品种以半紧凑型为主,带状复合种植要求有效株数为3000—3500株/亩,与净作种植密度相当;广西春大豆、夏大豆品种以分枝型居多,受环境特别是光照的影响植株长势差异较大,容易徒长,带状复合种植密度不宜过大。
大豆玉米行比3︰2模式:玉米株距15—17厘米,每亩有效株数为3010—3700株(单株/穴),人工播种每穴播种2粒、留苗1株,机器播种每穴播种2—3粒、留苗1株;大豆穴距20—22厘米,每亩种植6990—8330株(2株/穴),人工播种每穴播种3粒、留苗2株,机器播种每穴2—3粒、留苗2株。
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玉米株距16—18厘米,每亩种植3080—3780株(单株/穴,播种2粒、留苗1株);大豆穴距16—18厘米(2株/穴,播种2—3粒、留苗2株),每亩种植6170—7570株。
大豆玉米行比4︰2模式:玉米株距13—14厘米,每亩有效株数为3170—3800株(单株/穴),人工播种每穴播2粒、留苗1株,机器播种每穴播2—3粒、留苗1株;大豆穴距26—28厘米,每亩有效株数为6350—7590株(2株/穴),人工播种每穴播种3粒、留苗2株,机器播每穴2—3粒、留苗2株。
大豆玉米行比4︰4模式:玉米株距20—22厘米,每亩有效株数为3030—3810株(单株/穴),人工播种每穴播种2粒、留苗1株,机器播种每穴播种2—3粒、留苗1株;大豆穴距20—22厘米,每亩有效株数为6060—7620株(2株/穴),人工播种每穴播种3粒、留苗2株,机器播种每穴2—3粒、留苗2株。
五、合理施肥
基本原则: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肥;玉米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行玉米施肥量相当于单作2行玉米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调整为净作玉米下肥量的2倍以上。
广西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一般亩施纯氮15—20公斤,氮磷钾平衡施肥(N:P2O5:K2O=1:0.5:0.8—1.0),折合亩施15—15—15三元复合肥100—120公斤或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25—30公斤,或者施用26—11—11高氮复合肥60—80公斤/亩、氯化钾15公斤/亩。使用玉米专用控释复合肥的,一次性作种肥施用。人工播种或免耕栽培的,在玉米带中间开施肥沟条施种肥,玉米播种在施肥沟两边;追肥撒施在玉米行间,然后培土盖肥,或在玉米株间打洞深施。机械播种的,种肥随机械播种一起施用。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底肥不得全田撒施。玉米前期施肥量(底肥、种肥)约占总施肥量的50%左右,即播种时亩施15—15—15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其余15%—20%在8叶期在两行玉米之间追施攻秆肥,即亩施15—15—15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或尿素5—8公斤;30%—35%在12叶时作攻苞肥在两行玉米之间施用,即亩施15—15—15三元复合肥30—35公斤或尿素7—1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施肥后机械培土或人工培土盖肥。玉米生长后期视长势可以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和微肥。
广西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一般低肥力地块每亩施纯氮3—5公斤,中高肥力地块每亩施纯氮2—3公斤,即低肥力地块亩施低氮(15—15—15)平衡复合肥20—30公斤,中高肥力地块亩施低氮(15—15—15)平衡复合肥15—20公斤。大豆施肥应在整地时提前作底肥撒施或在播种时作种肥施用。大豆后期肥力不足可用1%尿素浸出液叶面喷施。
六、除草方法
杂草防除要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根据当地草情和杂草种类,选对药剂做好芽前封闭和苗后除草。
芽前封闭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15%噻吩磺隆进行封闭除草。封闭除草应在雨后无风、土壤湿润条件下进行,播种后2天之内完成,切忌选用对下茬作物有残留危害的除草剂。芽前封闭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打药机全田均匀喷施。
苗后除草要优先选择同时登记在大豆和玉米上的除草剂,如玉米苗后除草剂使用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大豆出苗后长至第3-5片复叶时,使用精奎禾灵+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分别进行定向茎叶喷施。要选用对作物、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人工喷药除草可选用自走式单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定向罩子,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在无风的下午进行。
中后期杂草防除与玉米施肥培土相结合。
七、化学控旺
春大豆、夏大豆根据旺长程度,在分枝期或初花期可选用在大豆作物上已取得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喷雾,如10%多唑·甲派鎓等。各地也可在试验示范基础上选用5%烯效唑等药剂。
玉米植株偏高情况下,可在7—10片展开叶期茎叶喷施50%矮壮素、30%胺鲜酯·乙烯利、15%多效唑等。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
八、病虫防治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病虫危害。大豆作物登记农药品种较少,各地可在试验示范基础上科学选用未登记药剂。施用化学药剂过程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合理轮换用药。
(一)播种期防治
大豆播种期重点防治地老虎、蛴螬、蟋蟀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时用30%毒死蜱悬浮剂按药种比1:50拌种。玉米可使用氟虫腈、噻虫嗪、溴氰虫酰胺等农药包衣种子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蚜虫等,使用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等农药包衣种子防治土传病害和根部病害。
(二)生长前期防治
大豆苗期——分枝期(始花期):主要病虫害为蚜虫、粉虱、小绿叶蝉等刺吸类害虫和斜纹夜蛾、卷叶螟等食叶类害虫。蚜虫、粉虱、小绿叶蝉等刺吸类害虫可用5%吡虫啉乳油、3%啶虫脒乳油防治,斜纹夜蛾、卷叶螟等食叶类害虫,幼虫3龄前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田间喷雾,3龄后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田间喷雾。
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主要病虫害为玉米纹枯病、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防治纹枯病可在纹枯病发病初期,用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喷雾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喷雾重点为玉米中下部叶鞘。防治玉米螟抓住心叶期防治,必要时进行穗期防治,心叶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点心,也可用杀虫双大粒剂或锐劲特拌沙撒施。草地贪夜蛾防治以喷洒低毒高效药剂为主,选择甲维盐、阿维菌素、苦参碱等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菌制剂,抓住低龄幼虫期喷洒玉米心叶部位,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对高龄幼虫,选择茚虫威、康宽等低毒高效杀虫剂防治。
(三)生长中后期防治
大豆花荚期:主要病虫害为稻绿蝽、点蜂缘蝽等蝽类害虫和豆荚螟、高隆象、大豆食心虫等蛀荚类害虫。防治稻绿蝽、点蜂缘蝽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可溶粉剂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等进行田间喷雾;豆荚螟、高隆象、大豆食心虫,在成虫盛发期,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乳剂等药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常规喷雾,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
玉米抽雄期:主要病虫害为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茎腐病、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或丙环唑等)+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四氯虫酰胺等)进行防治。茎腐病可选用木霉菌颗粒剂进行防治。
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应尽可能与大豆玉米田间喷施化学除草剂、化控剂、叶面肥等相结合,进行“套餐式”田间作业。
九、收获方法
广西大豆、玉米品种生育期不同,种植模式多种多样,间种或者套种极少情况下能够同时收获,带状复合种植以大豆先收、玉米后收为主。
人工收获:大豆叶片大部分变黄脱落,90%豆荚变为成熟颜色(品种特有的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时,即可人工分批收获。春玉米苞叶枯黄、籽粒变硬、乳线消失后即成熟,可抢晴人工收获;秋玉米成熟后天气比较干爽,可适当延期收获以提高籽粒充实度。
机械收获:大豆在九成成熟、粒用玉米完熟期(籽粒变硬、乳线消失)时即可收获。大豆收割机具可选择窄幅履带自走式大豆收获机或者全喂入谷物联合收获机,最大宽幅不大于1.8米(3︰2模式、2︰2模式)和2.3米(4︰2模式、4︰4模式),收获机割台高度小于9厘米;大豆收获后,收获玉米可选择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或者全喂入谷物联合收获机。收获机具需要机手熟练操作,以免收割夹带损伤尚未可以收获的玉米或大豆植株。